济南市水资源安全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7 08:55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需求的最基本资源。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工农业的快速发展,社会的不断壮大,促使人类社会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对水资源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由于人类对水资源无限制地利用和污染导致水资源在量和质上均满足不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如何保障水资源安全,使其更好的为人类服务成为了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本文进行了济南市水资源安全研究,客观评价了济南市水资源安全状况,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本文研究过程中得到了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山东省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及其支撑技术研究,编号2007GG30006002和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山东省缺水程度与节水型社会评价研究,编号:2009GG20008018的支持。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分析济南市水资源现状,济南市水资源有如下特点:水资源严重短缺,济南市2008年人均水资源量为213.25 m3,远远低于世界人均水资源量7300 m3,也只有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10;水资源地区分布极不均匀,章丘市水资源总量高达4.45亿m3,年降水量为13.01...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1.6 水资源安全概念与内涵
2 济南市水资源开发与水环境现状
2.1 研究区位置与范围
2.2 研究区水系与泉群
2.3 济南市水资源总量
2.4 济南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5 济南市水环境状况
2.6 济南市水资源现存问题
3 济南市水资源安全影响因素识别
3.1 识别方法
3.2 影响因素识别计算
3.3 影响因素分析
4 济南市水资源安全评价
4.1 济南市水资源供需平衡研究
4.2 济南市水资源承载力计算
4.3 济南市水资源安全评价
4.4 济南市水资源安全动态变化及预测
5 济南市水资源安全保障措施
5.1 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用水效率
5.2 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合理用水
5.3 健全水污染相关法制,减少水资源污染
5.4 开辟新型水源,增加水资源可利用量
5.5 制定合理水价,减少水资源浪费
5.6 建立水资源安全预警系统,减少灾害损失
5.7 加大教育宣传力度,增强节水意识
6 结论
6.1 主要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附录一 专家意见征询表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南京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J]. 孙毓蔓,夏乐天,王春燕. 人民黄河. 2010(10)
[2]大连市水资源承载力动态研究[J]. 盖美,刘雷雷.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0(10)
[3]基于AHP和模糊综合评判的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安全评价[J]. 凌红波,徐海量,乔木,史薇. 中国沙漠. 2010(04)
[4]邯郸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及预测研究[J]. 陈娅鑫,李冲. 地下水. 2010(02)
[5]水资源安全基本概念与研究进展[J]. 畅明琦,刘俊萍.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8(08)
[6]大连市水资源安全评价模型的构建及其应用[J]. 孙才志,迟克续.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8(01)
[7]水资源安全问题研究综述[J]. 郭梅,许振成,彭晓春. 水资源保护. 2007(03)
[8]基于流域粮食安全的农业水资源安全阈值研究[J]. 夏铭君,姜文来.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7(02)
[9]复杂巨系统视角下的水资源安全及其研究方法[J]. 李少华,董增川,周毅. 水资源保护. 2007(02)
[10]农业水资源安全的定义及其内涵和外延[J]. 刘布春,梅旭荣,李玉中,杨有禄. 中国农业科学. 2006(05)
本文编号:3191483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1.6 水资源安全概念与内涵
2 济南市水资源开发与水环境现状
2.1 研究区位置与范围
2.2 研究区水系与泉群
2.3 济南市水资源总量
2.4 济南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5 济南市水环境状况
2.6 济南市水资源现存问题
3 济南市水资源安全影响因素识别
3.1 识别方法
3.2 影响因素识别计算
3.3 影响因素分析
4 济南市水资源安全评价
4.1 济南市水资源供需平衡研究
4.2 济南市水资源承载力计算
4.3 济南市水资源安全评价
4.4 济南市水资源安全动态变化及预测
5 济南市水资源安全保障措施
5.1 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用水效率
5.2 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合理用水
5.3 健全水污染相关法制,减少水资源污染
5.4 开辟新型水源,增加水资源可利用量
5.5 制定合理水价,减少水资源浪费
5.6 建立水资源安全预警系统,减少灾害损失
5.7 加大教育宣传力度,增强节水意识
6 结论
6.1 主要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附录一 专家意见征询表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南京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J]. 孙毓蔓,夏乐天,王春燕. 人民黄河. 2010(10)
[2]大连市水资源承载力动态研究[J]. 盖美,刘雷雷.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0(10)
[3]基于AHP和模糊综合评判的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安全评价[J]. 凌红波,徐海量,乔木,史薇. 中国沙漠. 2010(04)
[4]邯郸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及预测研究[J]. 陈娅鑫,李冲. 地下水. 2010(02)
[5]水资源安全基本概念与研究进展[J]. 畅明琦,刘俊萍.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8(08)
[6]大连市水资源安全评价模型的构建及其应用[J]. 孙才志,迟克续.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8(01)
[7]水资源安全问题研究综述[J]. 郭梅,许振成,彭晓春. 水资源保护. 2007(03)
[8]基于流域粮食安全的农业水资源安全阈值研究[J]. 夏铭君,姜文来.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7(02)
[9]复杂巨系统视角下的水资源安全及其研究方法[J]. 李少华,董增川,周毅. 水资源保护. 2007(02)
[10]农业水资源安全的定义及其内涵和外延[J]. 刘布春,梅旭荣,李玉中,杨有禄. 中国农业科学. 2006(05)
本文编号:31914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3191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