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 ——以河南省为例
发布时间:2021-06-16 00:01
土地资源作为人类社会宝贵的物质财富,是承担农业生产、城镇建设和生态保护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当前,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仍然有增无减,开发利用强度亦日趋加剧,在此过程中,人口、资源与环境矛盾日益凸显;如何统筹农业生产、城镇建设和生态保护过程中对土地资源的合理、有效和可持续利用成为当前土地领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地处中原的河南省虽然资源禀赋较好,但是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同样不可避免的伴生了一系列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本区人民日益提升的高质量经济发展追求与作为粮食生产核心区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二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以河南省为研究区开展土地资源承载力单要素评价,明晰区域土地资源承载力等级,了解区域本底的承载力状况和障碍因素,为制定不同的土地开发利用模式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梳理了目前国内外关于土地承载力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土地资源稀缺理论、系统论、短板理论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等与土地资源系统相关的理论作为支撑,以河南省和下辖的各分地市为研究对象,对2000-2016年河南省和下辖的各分地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状况和障碍因素进行探究,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区区位图
区域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以河南省为例18(3)河流水系河南省地跨黄河、长江、淮河和海河4大流域,其流域面积分别为3.60万km2、2.77万km2、8.61万km2、1.53万km2。省内河流多发源于西部和东南部山区,全省河流流域面积超过1万km2的9条,为黄河、洛河、沁河、淮河、沙河、洪河、卫河、白河、丹江;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403.53亿m3,人均水资源量约为376m3、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5,属于相对缺水区域。(4)气候条件河南省除豫南地区的信阳和南阳两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外,其余大部分为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同时受地形地势的影响,呈现出自西向东由山地丘陵向平原气候过渡的特征,四季分明、雨热同期,气象灾害频发,在农业气候区划上,河南省东部易涝,南部、西北部湿润,西部干旱少雨。近10年全省平均气温为12.7℃~16.2℃,大体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山地与平原之间差异较为显著。气温年际变化、日较差均较大。年平均降水量为477.8mm~1167.3mm,年无霜期大于全年天数的一半以上,年均日照时数为1468.0h~2246.6h,适宜多种作物生长。3.2社会经济概况2018年底,河南省总人口10906万人,常住人口960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1.71%。年末全省GDP为48055.86亿元,比上年增长7.6%。三次产业结构为8.9:45.9:45.2。全省人均GDP为50152元,同比增长7.2%。依据统计年鉴数据可得,2000-2016年河南省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和城市化率变化趋势如图3-2所示。图3-22000-2016年河南省三次产业结构比变化趋势2018年底,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63.54元,比上年增长8.9%;其中,农村
万人、926.26万人和755.34万人;本年度农村享受低保人数257.9万人,异地扶贫搬迁293个安置点均完成住建任务,共有121.7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全年粮食总产量为6648.91万t,比上年增长1.9%,其中,夏粮产量3613.70万t,秋粮产量3035.21万t。从上述数据分析可知,河南省经济整体发展态势趋好,三次产业结构比重日渐合理,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参保涵盖范围增大,人民生活状况稳定,粮食产量除2003年因大面积自然灾害减产外大体呈现稳步提升趋势,脱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00-2016年河南省粮食产量与人口变化趋势如图3-3所示。图3-32000-2016河南省年粮食总产量与总人口变化趋势3.3河南省发展定位与布局河南省作为中部地区的人口大盛产粮大省和经济大省,要实现本区崛起,就需要优化城市空间布局,2018年度河南识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加快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郑州大都市区,以此辐射带动开封、许昌、新乡、焦作等周边城市融合发展,形成以郑州为中心、洛阳为副中心、多级支撑发展的大格局。通过中心城市建设的引领,辐射带动整个中原城市群各城市单元竞相发展。同时各省辖市要明晰省内定位,践行错位发展、特色发展战略,加速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布局要通过规划先行对其规范引导。这对河南省全域和各地级市的发展定位给出了明确发展方向。作为中原城市群和中原经济区主体的河南省,目前正面临产业结构升级,处于城镇化、工业化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土地供需矛盾紧张的状况将会长时间存在,因此,对区域整体和各分地市展开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明晰各地市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促进
本文编号:3231959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区区位图
区域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以河南省为例18(3)河流水系河南省地跨黄河、长江、淮河和海河4大流域,其流域面积分别为3.60万km2、2.77万km2、8.61万km2、1.53万km2。省内河流多发源于西部和东南部山区,全省河流流域面积超过1万km2的9条,为黄河、洛河、沁河、淮河、沙河、洪河、卫河、白河、丹江;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403.53亿m3,人均水资源量约为376m3、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5,属于相对缺水区域。(4)气候条件河南省除豫南地区的信阳和南阳两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外,其余大部分为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同时受地形地势的影响,呈现出自西向东由山地丘陵向平原气候过渡的特征,四季分明、雨热同期,气象灾害频发,在农业气候区划上,河南省东部易涝,南部、西北部湿润,西部干旱少雨。近10年全省平均气温为12.7℃~16.2℃,大体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山地与平原之间差异较为显著。气温年际变化、日较差均较大。年平均降水量为477.8mm~1167.3mm,年无霜期大于全年天数的一半以上,年均日照时数为1468.0h~2246.6h,适宜多种作物生长。3.2社会经济概况2018年底,河南省总人口10906万人,常住人口960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1.71%。年末全省GDP为48055.86亿元,比上年增长7.6%。三次产业结构为8.9:45.9:45.2。全省人均GDP为50152元,同比增长7.2%。依据统计年鉴数据可得,2000-2016年河南省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和城市化率变化趋势如图3-2所示。图3-22000-2016年河南省三次产业结构比变化趋势2018年底,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63.54元,比上年增长8.9%;其中,农村
万人、926.26万人和755.34万人;本年度农村享受低保人数257.9万人,异地扶贫搬迁293个安置点均完成住建任务,共有121.7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全年粮食总产量为6648.91万t,比上年增长1.9%,其中,夏粮产量3613.70万t,秋粮产量3035.21万t。从上述数据分析可知,河南省经济整体发展态势趋好,三次产业结构比重日渐合理,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参保涵盖范围增大,人民生活状况稳定,粮食产量除2003年因大面积自然灾害减产外大体呈现稳步提升趋势,脱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00-2016年河南省粮食产量与人口变化趋势如图3-3所示。图3-32000-2016河南省年粮食总产量与总人口变化趋势3.3河南省发展定位与布局河南省作为中部地区的人口大盛产粮大省和经济大省,要实现本区崛起,就需要优化城市空间布局,2018年度河南识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加快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郑州大都市区,以此辐射带动开封、许昌、新乡、焦作等周边城市融合发展,形成以郑州为中心、洛阳为副中心、多级支撑发展的大格局。通过中心城市建设的引领,辐射带动整个中原城市群各城市单元竞相发展。同时各省辖市要明晰省内定位,践行错位发展、特色发展战略,加速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布局要通过规划先行对其规范引导。这对河南省全域和各地级市的发展定位给出了明确发展方向。作为中原城市群和中原经济区主体的河南省,目前正面临产业结构升级,处于城镇化、工业化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土地供需矛盾紧张的状况将会长时间存在,因此,对区域整体和各分地市展开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明晰各地市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促进
本文编号:32319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3231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