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及障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1-06-29 05:49
从人口、经济、社会和生态四个方面选取15个指标,构建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西安市2009~2018年土地资源承载力变化进行分析和评价,分析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和障碍度,并判断影响西安市发展的障碍因素。结果表明:西安市土地资源承载力从0.272 7上升为0.737 9,提升速度快,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经济和社会承载力波动幅度较大,对西安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的提升贡献较大,而人口和生态承载力上升幅度较小;西安市土地承载力水平和耦合协调度变化情况具有高度相似性,两者表现出很强的相关性,在研究期内两者同步提高;各子系统障碍度排序:人口障碍度>经济障碍度>社会障碍度>生态障碍度;从障碍因素来看,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均粮食占有量、空气质量优良率是影响西安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且研究符合西安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文章来源】:西部大开发(土地开发工程研究). 2020,5(02)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土地资源承载力趋势变化
由图2可以看出,西安市2009~2018年土地资源承载力水平和耦合协调度相关性明显,变化趋势高度一致,从2009年的0.088 4上升到2018年的0.349 7,表明西安市人口—经济—社会—生态发展不断进步,各个系统间相互协调发展,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也随之不断提升。2011年两者增幅很小,主要是因为2011年西安市人口增长率和人均粮食产量减少,使得人口与其他子系统间的协调度降低,导致系统整体协调耦合度和承载力水平下降。2013~2018年,西安市人口、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朝着生态良好的国际化大都市不断迈进。3.3 障碍度分析
为了研究西安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发展的障碍因素,应用公式(13)、(14)障碍度模型,对人口—经济—社会—生态四个子系统的障碍度进行分析(图3)。由图3可知,2009~2018年,人口增长幅度较小,障碍度整体有所上升,2016年人口密度显著增大,2018年为研究期内人口最多年份,障碍度减小,经济一直处于快速发展中,因此经济障碍呈现出不断缩小的趋势;社会障碍从39.169 5%降低到10.832 1%,减小幅度最大,主要是近年来西安市城市发展速度快,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因此对于整体来说,社会障碍不断减小;生态障碍在2009~2012年比较平稳,2013~2015年降低,2016~2018年又明显增强,随着城市发展,带来了一些不可避免的环境问题,其中以空气质量情况最为明显,西安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从2009年的83.29%下降到2018年的51.50%,空气不断恶化,对生态环境产生略微影响,随之,2013~2016年生态障碍度有所上升。根据上述研究结果表明,人口障碍度>经济障碍度>社会障碍度>生态障碍度,人口对土地资源承载力水平的障碍影响较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杭州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及耦合协调性研究[J]. 赵伟,姜长军,李贻学.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3)
[2]长江经济带土地综合承载力时空分异评价与障碍因子诊断[J]. 李洁. 华东经济管理. 2019(08)
[3]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及障碍因素分析[J]. 赵会顺,陈超,胡振琪,李路曼. 农业工程学报. 2018(20)
[4]基于均方差决策法的区域承载力研究——以福建省厦门市为例[J]. 张玥,郑玮锋. 中外建筑. 2018(09)
[5]西安地铁二号线建设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J]. 魏中宇,苏惠敏,黄荣静. 生态学杂志. 2018(08)
[6]珠海市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分析[J]. 何尹杰,吴大放,刘艳艳,林秋改.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8(02)
[7]中国省际城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J]. 罗华艳. 世界农业. 2018(04)
[8]运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动态评价[J]. 高志英,张兆沛,薛毅芳,樊蕾,杜艳,王永歧.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5)
[9]基于主成分分析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陕西省农业干旱风险评估[J]. 何斌,王全九,吴迪,苏李君,单鱼洋.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7(01)
[10]西安市土地利用格局动态演变及其驱动力研究[J]. 李凤霞,石辉,冯晓刚,刘明星,许五弟,李萌. 测绘通报. 2015(12)
硕士论文
[1]延边州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D]. 黄烁秋.吉林大学 2018
[2]基于RS和GIS的城市绿地系统综合评价与生态绿地系统构建[D]. 陈嘉璐.山东建筑大学 2017
[3]哈尔滨市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D]. 范增岩.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
[4]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D]. 陶虹向.浙江大学 2016
[5]长株潭城市群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D]. 谭波.湖南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255861
【文章来源】:西部大开发(土地开发工程研究). 2020,5(02)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土地资源承载力趋势变化
由图2可以看出,西安市2009~2018年土地资源承载力水平和耦合协调度相关性明显,变化趋势高度一致,从2009年的0.088 4上升到2018年的0.349 7,表明西安市人口—经济—社会—生态发展不断进步,各个系统间相互协调发展,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也随之不断提升。2011年两者增幅很小,主要是因为2011年西安市人口增长率和人均粮食产量减少,使得人口与其他子系统间的协调度降低,导致系统整体协调耦合度和承载力水平下降。2013~2018年,西安市人口、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朝着生态良好的国际化大都市不断迈进。3.3 障碍度分析
为了研究西安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发展的障碍因素,应用公式(13)、(14)障碍度模型,对人口—经济—社会—生态四个子系统的障碍度进行分析(图3)。由图3可知,2009~2018年,人口增长幅度较小,障碍度整体有所上升,2016年人口密度显著增大,2018年为研究期内人口最多年份,障碍度减小,经济一直处于快速发展中,因此经济障碍呈现出不断缩小的趋势;社会障碍从39.169 5%降低到10.832 1%,减小幅度最大,主要是近年来西安市城市发展速度快,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因此对于整体来说,社会障碍不断减小;生态障碍在2009~2012年比较平稳,2013~2015年降低,2016~2018年又明显增强,随着城市发展,带来了一些不可避免的环境问题,其中以空气质量情况最为明显,西安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从2009年的83.29%下降到2018年的51.50%,空气不断恶化,对生态环境产生略微影响,随之,2013~2016年生态障碍度有所上升。根据上述研究结果表明,人口障碍度>经济障碍度>社会障碍度>生态障碍度,人口对土地资源承载力水平的障碍影响较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杭州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及耦合协调性研究[J]. 赵伟,姜长军,李贻学.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3)
[2]长江经济带土地综合承载力时空分异评价与障碍因子诊断[J]. 李洁. 华东经济管理. 2019(08)
[3]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及障碍因素分析[J]. 赵会顺,陈超,胡振琪,李路曼. 农业工程学报. 2018(20)
[4]基于均方差决策法的区域承载力研究——以福建省厦门市为例[J]. 张玥,郑玮锋. 中外建筑. 2018(09)
[5]西安地铁二号线建设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J]. 魏中宇,苏惠敏,黄荣静. 生态学杂志. 2018(08)
[6]珠海市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分析[J]. 何尹杰,吴大放,刘艳艳,林秋改.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8(02)
[7]中国省际城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J]. 罗华艳. 世界农业. 2018(04)
[8]运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动态评价[J]. 高志英,张兆沛,薛毅芳,樊蕾,杜艳,王永歧.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5)
[9]基于主成分分析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陕西省农业干旱风险评估[J]. 何斌,王全九,吴迪,苏李君,单鱼洋.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7(01)
[10]西安市土地利用格局动态演变及其驱动力研究[J]. 李凤霞,石辉,冯晓刚,刘明星,许五弟,李萌. 测绘通报. 2015(12)
硕士论文
[1]延边州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D]. 黄烁秋.吉林大学 2018
[2]基于RS和GIS的城市绿地系统综合评价与生态绿地系统构建[D]. 陈嘉璐.山东建筑大学 2017
[3]哈尔滨市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D]. 范增岩.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
[4]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D]. 陶虹向.浙江大学 2016
[5]长株潭城市群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D]. 谭波.湖南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2558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3255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