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资源科学论文 >

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评价

发布时间:2021-07-14 06:55
  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资源消耗加速,环境污染加剧,如何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备受关注。本文以我国资源型地级市为例,通过理论分析法、文献研究法、频数统计法构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模型。根据115个资源型地级市2005-2015年的面板数据,研究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表明:可持续发展状况较好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以及中东部地区。可持续发展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华中地区、华东地区、西南地区和华南地区。再生型城市的平均可持续发展得分最高,衰退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得分最低。铁矿资源城市可持续发展得分最高,其次是油气资源城市。相对于其他层次,资源层可持续发展的程度较高,环境层最低。最后根据测度结果,本文提出资源型城市应加大对环境的保护力度,适时开发资源并进行产业转型,避免陷入资源、环境与社会的恶性循环。 

【文章来源】:环境经济研究. 2019,4(03)

【文章页数】:17 页

【部分图文】:

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评价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横向综合分类得分由图

资源型城市,资源种类,指标层次,铁矿资源


2019年第3期污染处理能力较低,因此环境层面问题较大,影响城市的整体可持续发展。D层C层B层成长型成熟型衰退型再生型A层图2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横向指标层次划分得分从资源型城市的资源种类划分角度,《规划》中提出利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办法,首次确定了资源型城市在全国的分布,主要是包括矿业城市和森工城市两类。矿业城市的资源主要包括煤炭、油气、铁矿、有色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根据城市主要的资源划分为六类,计算得出每一种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平均总得分以及不同种类资源城市各个指标层的平均得分(如表6所示)。表6不同种类资源城市各个指标层平均得分煤炭资源城市(58个)油气资源城市(15个)铁矿资源城市(10个)有色金属资源城市(24个)非金属矿产资源城市(2个)森工城市(6个)平均总得分0.1060.1340.2320.0870.1260.095A(经济层)0.0850.0890.1060.0820.0980.082B(资源层)0.0560.0660.1170.0490.0430.070C(环境层)-0.072-0.064-0.040-0.074-0.058-0.092D(社会层)0.0370.0430.0500.0300.0430.040由表6可知铁矿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平均得分是最高,为0.232,呈强可持续发展。主要是因为此类城市经济、资源、社会、环境四个层次的得分均高于其他五类城市,铁矿资源城市经济发展迅速,资源储量丰富,在国家分三批确定的69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中没有铁矿资源枯竭的城市,可见我国铁矿资源的储量之丰富。本着“边发展边治理”的原则,环境质量明显高于其他五类城市,还有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得铁矿资源城市呈现强可持续发展的状态。油气资源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长江经济带城市经济-社会-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动态演化与分析[J]. 李雪松,龙湘雪,齐晓旭.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9(03)
[2]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绩效评价与区域差异研究[J]. 曾贤刚,段存儒.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8(07)
[3]辽宁省区域可持续发展时空综合测度研究[J]. 鹿晨昱,张琳,薛冰,张子龙,李恒吉,逯承鹏.  经济地理. 2015(08)
[4]基于集对分析的京津冀区域可持续发展协调能力评价[J]. 檀菲菲,张萌,李浩然,陆兆华.  生态学报. 2014(11)
[5]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为例[J]. 张秦,李笑春.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3(05)
[6]基于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的资源性城市产业转型研究——以新疆克拉玛依市为例[J]. 张宏军,高志刚.  干旱区地理. 2005(03)
[7]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方法及应用研究[J]. 张志强,程国栋,徐中民.  冰川冻土. 2002(04)
[8]河西地区生态重建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J]. 方创琳,刘彦随.  地球科学进展. 2001(02)
[9]北京市与上海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对比研究[J]. 杨多贵,牛文元,陈劭锋.  上海经济研究. 2000(11)
[10]重大生态战略保护区──长白山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J]. 范德清,侯世昌,韩铁成.  科技导报. 1997(03)



本文编号:32836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32836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b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