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生长季节内农业气候资源变化
发布时间:2021-07-28 01:47
基于长江中下游地区1960-2016年153个气象台站的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生长季节内热量、光照和水分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0-2016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生长期内≥10℃积温平均为4 944.53℃·d,10年倾向率为47.76℃;积温有效率平均为86.920%,10年倾向率为-0.279%;高温日数平均为21.93 d,10年倾向率为0.84 d;低温日数平均为5.81 d,10年倾向率为-1.26 d;日照时数平均为1 228.94 h,10年倾向率为-41.04 h;降水量平均为1 048.91 mm,10年倾向率为7.52 mm;降水日数平均为61.04 d,10年倾向率为-1.38 d;降水强度平均为11.24 mm/d,10年倾向率为0.25 mm/d。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生长期在1960-2016年热量资源增加明显,但积温有效率呈下降趋势,光照资源呈减少趋势,降水量及降水强度呈现增加趋势,这将对该地区水稻生产产生负面影响。
【文章来源】:江苏农业学报. 2020,36(0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研究区气象站点分布
10 ℃是适合水稻生长的起始温度,≥10 ℃积温一般作为水稻等喜温作物的热量指标[13]。从图2a可以看出,1960-2016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生长季节内≥10 ℃积温在3 598.64 ℃·d至5 568.75 ℃·d之间,平均值为4 944.53 ℃·d,最高值出现在赣州(5 568.75 ℃·d),最低值出现在南岳(3598.64 ℃·d),整体上呈现由南向北递减的趋势。其中湖北省东部、湖南省中部和东部、江西省及浙江省南部等双季稻区水稻生长季节内≥10 ℃积温较高,超过5 500 ℃·d。从图2b可以看出,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生长季节内≥10 ℃积温10年倾向率整体为正值,说明积温呈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47.76 ℃·d,其中增加较快的区域为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安徽省祁门地区、湖北省中部等地,以上区域平均10年倾向率大于60.00 ℃·d。2.1.2 ≥20 ℃积温
1960-2016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生长季节内积温有效率呈现北部高南部低的分布特征,整个区域积温有效率平均为86.92%。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江苏省大部、浙江省东部、湖北省利川及湖南省西南部,以上区域积温有效率平均值大于90.00%,其中江苏省沭阳、射阳、赣榆等地积温有效率大于95.00%;低值区主要分布在湖北省东部、湖南省中东部、江西省大部、安徽省南部、浙江省中西部,以上地区积温有效率小于85.00%,其中湖南省长沙、株洲、长宁、衡阳,江西省中部和东北部及浙江省中部地区积温有效率低于80.00%(图4a)。从图4b可以看出,积温有效率的10年倾向率在江苏省北部、安徽省北部、江西省北部、湖北省西北部及湖南省南部表现为正值,说明以上区域积温有效率呈增加趋势;而研究区其他区域积温有效率的10年倾向率则表现为负值,即积温有效率呈降低趋势,其中江苏省南部、浙江省东北部下降较快,积温有效率平均每10年下降超过1个百分点。图4 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生长季节内≥10 ℃积温有效率及10年倾向率分布
本文编号:3306956
【文章来源】:江苏农业学报. 2020,36(0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研究区气象站点分布
10 ℃是适合水稻生长的起始温度,≥10 ℃积温一般作为水稻等喜温作物的热量指标[13]。从图2a可以看出,1960-2016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生长季节内≥10 ℃积温在3 598.64 ℃·d至5 568.75 ℃·d之间,平均值为4 944.53 ℃·d,最高值出现在赣州(5 568.75 ℃·d),最低值出现在南岳(3598.64 ℃·d),整体上呈现由南向北递减的趋势。其中湖北省东部、湖南省中部和东部、江西省及浙江省南部等双季稻区水稻生长季节内≥10 ℃积温较高,超过5 500 ℃·d。从图2b可以看出,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生长季节内≥10 ℃积温10年倾向率整体为正值,说明积温呈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47.76 ℃·d,其中增加较快的区域为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安徽省祁门地区、湖北省中部等地,以上区域平均10年倾向率大于60.00 ℃·d。2.1.2 ≥20 ℃积温
1960-2016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生长季节内积温有效率呈现北部高南部低的分布特征,整个区域积温有效率平均为86.92%。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江苏省大部、浙江省东部、湖北省利川及湖南省西南部,以上区域积温有效率平均值大于90.00%,其中江苏省沭阳、射阳、赣榆等地积温有效率大于95.00%;低值区主要分布在湖北省东部、湖南省中东部、江西省大部、安徽省南部、浙江省中西部,以上地区积温有效率小于85.00%,其中湖南省长沙、株洲、长宁、衡阳,江西省中部和东北部及浙江省中部地区积温有效率低于80.00%(图4a)。从图4b可以看出,积温有效率的10年倾向率在江苏省北部、安徽省北部、江西省北部、湖北省西北部及湖南省南部表现为正值,说明以上区域积温有效率呈增加趋势;而研究区其他区域积温有效率的10年倾向率则表现为负值,即积温有效率呈降低趋势,其中江苏省南部、浙江省东北部下降较快,积温有效率平均每10年下降超过1个百分点。图4 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生长季节内≥10 ℃积温有效率及10年倾向率分布
本文编号:33069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3306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