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资源科学论文 >

毕节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3 16:02
  土地资源是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的重要载体,为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提供最基本的物质保障。然而,土地资源是一种总量有限且不可替代稀缺资源,在一定时期、一定生产力条件,某一区域的土地资源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近年来,随着毕节市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人口数量激增,土地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大,耕地资源数量逐年减少,加之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范围广,耕地质量差,人地矛盾突出。因此,为实现毕节市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毕节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探索提高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的对策和建议意义重大。本文在分析毕节市社会经济发展、土地利用现状、特点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按照科学性、系统协调性等原则,从水土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四个方面构建了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体系,通过极差变换法对每个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运用均方差决策法确定权重,采用综合评价模型对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进行计算,对毕节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的动态变化及其空间差异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毕节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的对策和建议。结果表明:(1)毕节市土地利用特点是:土地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山地比重大,石漠化面积广;农用... 

【文章来源】: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毕节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


毕节市地理位置示意图

模拟图,毕节,模拟图,地貌


12浆岩仅占全市7.19%。地势西高东低,最高处为小韭菜坪,海拔2900.6m,最低处位于金沙县清池镇,海拔457m,可分为三级阶梯:第一级阶梯包括威宁县、赫章县西部、西北部和西南部,是滇东高原向东延伸部分,平均海拔2000—2400m之间,此级阶地面起伏平缓,高原面貌保存较好。第二级阶梯包括赫章县东部、毕节市、大方、纳雍、织金县西部,平均海拔在1400—1800m之间,是西部向东部和贵州省中部的过渡地带,由于受到河流切割,相对高差较大,地形崎岖,以高原中山地貌为主。第三级阶梯包括金沙、黔西县和织金县东部,平均海拔在1000—1400m之间,地势由西向东逐渐降低,是典型的山原和丘陵分布区,也是毕节地区坝子较多地带。毕节市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东部以峰林、缓丘、洼地为主,中部以峰丛、丘陵为主,西部是喀斯特高原、缓丘盆。图3.2毕节市地形地貌DEM模拟图Fig.3.2DEMsimulationfortopographyandgeomorphologyofBijie2.2.2气候毕节市位于亚热带至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光照良好,且与水热同期,受地形影响,兼有高原性和季风性气候特点,降水量较为充沛,时空变化大,气候垂直变化明显,素有“十里不同天”一说。

土地利用现状图,毕节,坡度,土地


17化总面积比例最大,为20.1%;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56.74万hm2,占全市总面积的21.1%。(3)农用地面积大,耕地质量差,坡地比重大毕节市农用地占总土地面积的86.19%,其中耕地和林地占比最大,分别占总面积的36.85%和43.16%,由于本市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山区,在这样地质和地貌条件下,成土过程缓慢,土层薄,土壤肥力低,植被立地条件差,加之石漠化广布,耕地较为分散,田地面积较小,耕地质量差。根据数字高程模型ASTERGDEMV2数据分析得到毕节市坡度分级图(图2.4),毕节市坡度小于2°的土地仅占土地总面积的1.22%,坡度在2°~6°之间的土地占比8.93%,坡度在6°~15°之间的土地占比34.32%,坡度在15°~25°之间的土地占比32.04%,坡度大于25°的土地占比23.48%。可以看出,毕节市坡地比重较大,对农业发展的限制作用较强。图2.4毕节市坡度分级图Fig.2.4SlopeClassificationMapofBijie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典型人口和资源双约束地区土地承载力动态分析——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J]. 白易,彭方丽.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9(06)
[2]贵州省土地资源承载力多尺度时空差异研究[J]. 安方乾,王倩,梅再美.  安徽农业科学. 2018(05)
[3]喀斯特地区耕地生态承载力供需平衡[J]. 王雅敬,谢炳庚,李晓青,赵卫权,王金艳,罗海波.  生态学报. 2017(21)
[4]贵阳市土地承载力评价及预测[J]. 杨阳,赵翠薇.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5)
[5]贵州省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浅析[J]. 何朝凤.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6(09)
[6]塔里木河流域相对资源承载力[J]. 王长建,杜宏茹,张小雷,汪菲,张利,李雪梅.  生态学报. 2015(09)
[7]贵州省土地综合承载力时空分异研究[J]. 韩会庆,蔡广鹏,张凤太,郜红娟.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3(06)
[8]贵州乌蒙山区资源相对承载力的时空动态变化[J]. 李旭东.  地理研究. 2013(02)
[9]基于建设“两型农业”的贵州省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J]. 叶芳芳.  生态经济评论. 2012(00)
[10]贵阳市相对资源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研究[J]. 倪瑛,王伟.  贵州社会科学. 2012(12)

博士论文
[1]水土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与调控机制研究[D]. 吕添贵.浙江大学 2015
[2]城镇化对京津冀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影响研究[D]. 林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5
[3]北京市土地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利用研究[D]. 郭艳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0

硕士论文
[1]呼伦贝尔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研究[D]. 杜鹏.内蒙古大学 2019
[2]合肥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D]. 徐素云.安徽农业大学 2017
[3]重庆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D]. 周婷婷.重庆大学 2017
[4]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D]. 陶虹向.浙江大学 2016
[5]贵州省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D]. 贾立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5
[6]喀斯特山区土地综合承载力研究[D]. 陈丹.重庆工商大学 2015
[7]汉中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研究[D]. 杨转琴.长安大学 2014
[8]基于多指标体系的临安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D]. 卢必慧.浙江大学 2014
[9]福建省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D]. 程露露.福建师范大学 2013
[10]基于时空过程的兰州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D]. 李彦莹.甘肃农业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3407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33407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2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