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耕地资源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4 12:44
耕地资源是粮食生产的重要载体和物质基础,也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研究耕地资源的变化态势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对实现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河北省是农业大省,也是粮食生产大省,并处于环京津都市圈和环渤海西岸的重要位置。研究河北省的耕地资源和粮食生产问题,对保护耕地资源,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和国家粮食安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文章在对耕地资源对粮食生产作用机制的理论分析基础上,对河北省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首先,在了解河北省耕地资源现状及变化态势的基础上,研究河北省耕地资源变化对粮食生产所产生的影响:①建立粮食生产的因素分解模型,分析粮食生产各构成要素对其贡献的大小;②进行耕地面积年变化率、粮食播种面积年变化率及粮食总产量的时间序列相关分析;③建立粮食单产的C-D函数模型。其次,建立最小人均耕地面积模型和耕地压力指数模型,研究河北省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的变化状况,随后运用二次指数平滑法对河北省2020年的耕地压力指数作出预测。最后,结合河北省具体省情,提出了保护耕地资源以提高河北省粮食生产能力的对策措施。
【文章来源】:河北地质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006年河北省土地利用现状
图3一6河北省20()2一2()06年耕地数量年变化幅度柱状图Fig.3一6TheehangeextexltofeultivatedlandresoureesquantityinHebeiProvineefr()m2002to20(1)1986一2001年,这段时期的耕地数量指的是年末实有耕地面积,包括坡5度以上的陡坡地,所以从趋势线的高度来看,明显高于2002年及其以后年份数量。这个时期耕地资源数量呈逐年减少趋势,由1952年的6592.02千公顷减2001年的6448.93,净减少143.09千公顷,减少幅度和年均减少率分别为2.0.140rk。并且各年耕地资源数量年均减少幅度变化大致呈现倒“W”形状,即增一增一减的波动态势,平均年均减少幅度为一0.15%:第一个年均减少幅度最高点在1987年的一24%;第一个最低点出现在1990年的刃.067%;第二个最高点出1996年的一0.28%,这是由于1997年国家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冻结土地一年,耕地的减少趋势迅速得到遏制;第二个最低点出现在1999年的刃.09%个最高点出现在2001年的心.260/0。这一时期耕地资源数量减少主要是因为农业调整和生态退耕政策的实施,大量水土流失严重的耕地转化为园地、林地和牧草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加速了非农建设对耕地的占用,导致耕地锐减。
门︺口自}}图3一 71996一2007年河北省各地级市耕地面积相对变化率折线图Fig.3一 7Therelativeehangerate11飞 alleitiesinHebeiPr‘ )vineefrom1996to2()073.2.3耕地资源的构成变化表 3.31986一2006年河北省水田和水浇地数量的变化表水田(干公顷)占耕地比重(%)水浇地(千公顷)占旱地比重(%)1986128.783425.362.9971990140.39 2.143618.156.401995126.55 1.943913.47 61.242000136.64 2.114345.6868.662006107.24 1824一162.5377.27资料来源:《河北经济年鉴1987一2007))整理‘‘2。尸一万一:下下一万下下_不于不万下万几 几……厂下下干丁干于开 开图3一8一1河北省1986一2006年耕地资源构成变化图Fig.3一8一 1Tlleeo一 lstitutionehangeofeultivatedlandinHebeiProvil飞 eefrom1986to2006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1998年~2006年中国耕地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J]. 史娟,张凤荣,赵婷婷. 资源科学. 2008(08)
[2]黑龙江省耕地数量变化及驱动因子分析[J]. 李宏,王红梅. 农机化研究. 2007(12)
[3]新疆耕地和粮食灰色关联分析[J]. 蔡文春,杨德刚.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7(11)
[4]河北省耕地变化趋势分析和保护对策[J]. 张军辉,陈国栋,赵建利,刘晓庄,张贵军,尹君. 安徽农业科学. 2007(31)
[5]江苏省耕地面积变化模型的比较分析[J]. 曹蕾. 安徽农业科学. 2007(27)
[6]中国耕地资源流失的动因分析[J]. 田淑英.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7(09)
[7]耕地变化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评价——以吉林中西部地区为例[J]. 石淑芹,陈佑启,姚艳敏,李志斌,何英彬. 资源科学. 2007(05)
[8]山东省粮食生产与耕地动态变化的相关分析[J]. 杨丽萍,郭洪海,袁奎明,孙肖青.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7(04)
[9]中国近20年粮食产量与耕地非农化的相关分析[J]. 刘丽军,屈宝香.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7(06)
[10]河北省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障碍因素分析[J]. 王月霞,郭爱清. 乡镇经济. 2007(06)
博士论文
[1]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D]. 张士功.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5
[2]福建省耕地资源优化利用[D]. 张文开.福建师范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河北省耕地资源安全评价与保障机制研究[D]. 郭海洋.河北农业大学 2007
[2]耕地变化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评价[D]. 石淑芹.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6
[3]河北省粮食安全问题研究[D]. 杨超.天津大学 2006
[4]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对耕地质量的贡献率研究[D]. 刘瑞平.中国农业大学 2004
[5]耕地供给变化的定量分析[D]. 张玉茜.武汉大学 2004
[6]耕地质量动态变化研究[D]. 李丹.南京农业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342491
【文章来源】:河北地质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006年河北省土地利用现状
图3一6河北省20()2一2()06年耕地数量年变化幅度柱状图Fig.3一6TheehangeextexltofeultivatedlandresoureesquantityinHebeiProvineefr()m2002to20(1)1986一2001年,这段时期的耕地数量指的是年末实有耕地面积,包括坡5度以上的陡坡地,所以从趋势线的高度来看,明显高于2002年及其以后年份数量。这个时期耕地资源数量呈逐年减少趋势,由1952年的6592.02千公顷减2001年的6448.93,净减少143.09千公顷,减少幅度和年均减少率分别为2.0.140rk。并且各年耕地资源数量年均减少幅度变化大致呈现倒“W”形状,即增一增一减的波动态势,平均年均减少幅度为一0.15%:第一个年均减少幅度最高点在1987年的一24%;第一个最低点出现在1990年的刃.067%;第二个最高点出1996年的一0.28%,这是由于1997年国家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冻结土地一年,耕地的减少趋势迅速得到遏制;第二个最低点出现在1999年的刃.09%个最高点出现在2001年的心.260/0。这一时期耕地资源数量减少主要是因为农业调整和生态退耕政策的实施,大量水土流失严重的耕地转化为园地、林地和牧草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加速了非农建设对耕地的占用,导致耕地锐减。
门︺口自}}图3一 71996一2007年河北省各地级市耕地面积相对变化率折线图Fig.3一 7Therelativeehangerate11飞 alleitiesinHebeiPr‘ )vineefrom1996to2()073.2.3耕地资源的构成变化表 3.31986一2006年河北省水田和水浇地数量的变化表水田(干公顷)占耕地比重(%)水浇地(千公顷)占旱地比重(%)1986128.783425.362.9971990140.39 2.143618.156.401995126.55 1.943913.47 61.242000136.64 2.114345.6868.662006107.24 1824一162.5377.27资料来源:《河北经济年鉴1987一2007))整理‘‘2。尸一万一:下下一万下下_不于不万下万几 几……厂下下干丁干于开 开图3一8一1河北省1986一2006年耕地资源构成变化图Fig.3一8一 1Tlleeo一 lstitutionehangeofeultivatedlandinHebeiProvil飞 eefrom1986to2006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1998年~2006年中国耕地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J]. 史娟,张凤荣,赵婷婷. 资源科学. 2008(08)
[2]黑龙江省耕地数量变化及驱动因子分析[J]. 李宏,王红梅. 农机化研究. 2007(12)
[3]新疆耕地和粮食灰色关联分析[J]. 蔡文春,杨德刚.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7(11)
[4]河北省耕地变化趋势分析和保护对策[J]. 张军辉,陈国栋,赵建利,刘晓庄,张贵军,尹君. 安徽农业科学. 2007(31)
[5]江苏省耕地面积变化模型的比较分析[J]. 曹蕾. 安徽农业科学. 2007(27)
[6]中国耕地资源流失的动因分析[J]. 田淑英.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7(09)
[7]耕地变化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评价——以吉林中西部地区为例[J]. 石淑芹,陈佑启,姚艳敏,李志斌,何英彬. 资源科学. 2007(05)
[8]山东省粮食生产与耕地动态变化的相关分析[J]. 杨丽萍,郭洪海,袁奎明,孙肖青.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7(04)
[9]中国近20年粮食产量与耕地非农化的相关分析[J]. 刘丽军,屈宝香.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7(06)
[10]河北省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障碍因素分析[J]. 王月霞,郭爱清. 乡镇经济. 2007(06)
博士论文
[1]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D]. 张士功.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5
[2]福建省耕地资源优化利用[D]. 张文开.福建师范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河北省耕地资源安全评价与保障机制研究[D]. 郭海洋.河北农业大学 2007
[2]耕地变化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评价[D]. 石淑芹.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6
[3]河北省粮食安全问题研究[D]. 杨超.天津大学 2006
[4]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对耕地质量的贡献率研究[D]. 刘瑞平.中国农业大学 2004
[5]耕地供给变化的定量分析[D]. 张玉茜.武汉大学 2004
[6]耕地质量动态变化研究[D]. 李丹.南京农业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3424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3342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