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长沙县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5 13:02
长沙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素有“荆楚重镇,湖湘首邑”之美誉,长沙县县域经济发达,区域内的物质和资源十分丰富,可是许多矛盾和不和谐的问题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镇化程度的加深而不断呈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本研究基于长沙县2005年~2011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统计数据,通过对长沙县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长沙县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评价。研究内容如下:(1)长沙县2005-2011年人均生态足迹呈不断增长的趋势,该县生态足迹从2005年2.0800hm2/人增长为2011年2.5647hm2/人,增长幅度达23.30%。(2)长沙县2005-2011年总的生态承载力也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该县人均生态承载力从2005年1.1244hm2/人,增加到2011年1.1476hm2/人,增加了2.06%。(3)人均生态赤字在研究期间呈逐年加大的趋势,该县人均生态赤字从2005年的0.9556hm2/人上升到2011年的1.4171hm2/人,人均生态赤字上升了48.29%。(4)长沙县万元GDP生态足迹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虽然与国内万元GDP生态足迹较小的县市相比仍然...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生态足迹理论的产生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和主要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的主要方法
1.5 研究的目标和研究的思路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目标
1.5.2 研究的思路及技术路线
2. 土地可持续利用和生态足迹理论
2.1 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
2.1.1 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内涵
2.1.2 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进展
2.2 生态足迹理论
2.2.1 生态足迹相关概念
2.2.2 生态足迹模型的评述
2.2.3 生态足迹理论的计算模型及其改进
2.2.4 生态赤字/盈余计算
3. 长沙县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3.1 区域概况
3.1.1 地理位置及区位条件
3.1.2 自然资源概况
3.1.3 长沙县社会经济概况
3.2 长沙县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3.2.1 长沙县土地利用现状
3.2.2 长沙县土地利用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4. 长沙县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4.1 长沙县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计算
4.1.1 消费项目的划分
4.1.2 数据的处理方法
4.2 长沙县生态足迹计算
4.2.1 生态足迹的均衡化
4.2.2 生物资源消费账户的计算
4.2.3 能源消费账户的计算
4.2.4 各消费账户人均生态足迹汇总分析
4.3 长沙县土地生态承载力计算
4.3.1 产量因子确定
4.3.2 复种指数的确定
4.3.3 长沙县2005-2011年土地生态承载力
4.3.4 各类土地人均可利用生态承载力变化分析
4.4 长沙县生态足迹赤字/盈余分析
4.4.1 长沙县生态足迹赤字/盈余总量变化
4.4.2 长沙县各类土地人均生态赤字/盈余
4.4.3 长沙县人均生态足迹赤字/盈余分析
4.5 长沙县生态足迹动态变化小结
5. 长沙县土地可持续利用能力评价
5.1 生态压力与生态超载状况分析
5.1.1 生态压力状况分析
5.1.2 生态超载状况分析
5.2 土地利用效益分析
5.3 土地可持续利用能力分析
5.3.1 生态足迹多样性
5.3.2 土地可持续利用能力分析
6. 长沙县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限制因素及对策
6.1 限制因素
6.1.1 人口数量多,人口压力大
6.1.2 能源结构不合理,能源利用效率低
6.1.3 生产理念落后,消费模式停留在工业文明时期
6.2 长沙县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6.2.1 严格控制人口增长速度,努力提高人口素质
6.2.2 加强城镇用地动态监测,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6.2.3 科学合理地编制县域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6.2.4 加强土地整理,优化用地布局
6.2.5 深化可持续战略下的产业结构调整
7. 结论和创新点
7.1 结论
7.1.1 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使结果更精准
7.1.2 长沙县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能力发展能力评价
7.2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水资源生态足迹分析与预测[J]. 谭秀娟,郑钦玉. 生态学报. 2009(07)
[2]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浙江省域生态足迹分析[J]. 张恒义,刘卫东,林育欣,单娜娜,王世忠. 生态学报. 2009(05)
[3]基于能值的生态足迹方法在黑龙江和云南二省中的应用与分析[J]. 王明全,王金达,刘景双,赵卫,顾康康. 自然资源学报. 2009(01)
[4]生态足迹模型的争论与发展[J]. 陈成忠,林振山. 生态学报. 2008(12)
[5]生态足迹模型在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改进[J]. 甄翌,康文星. 生态学报. 2008(11)
[6]基于传统生态足迹方法和能值生态足迹方法的黑龙江省可持续发展状态比较[J]. 陈春锋,王宏燕,肖笃宁,王大庆. 应用生态学报. 2008(11)
[7]基于能值改进的开放系统生态足迹模型及其应用——以深圳市为例[J]. 赵志强,李双成,高阳. 生态学报. 2008(05)
[8]水资源生态足迹计算方法[J]. 黄林楠,张伟新,姜翠玲,范晓秋. 生态学报. 2008(03)
[9]中国1961~2005年人均生态足迹变化[J]. 陈成忠,林振山. 生态学报. 2008(01)
[10]中国人均生态足迹与生物承载力变化的EMD分析及情景预测[J]. 陈成忠,林振山. 生态学报. 2007(12)
本文编号:3344604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生态足迹理论的产生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和主要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的主要方法
1.5 研究的目标和研究的思路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目标
1.5.2 研究的思路及技术路线
2. 土地可持续利用和生态足迹理论
2.1 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
2.1.1 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内涵
2.1.2 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进展
2.2 生态足迹理论
2.2.1 生态足迹相关概念
2.2.2 生态足迹模型的评述
2.2.3 生态足迹理论的计算模型及其改进
2.2.4 生态赤字/盈余计算
3. 长沙县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3.1 区域概况
3.1.1 地理位置及区位条件
3.1.2 自然资源概况
3.1.3 长沙县社会经济概况
3.2 长沙县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3.2.1 长沙县土地利用现状
3.2.2 长沙县土地利用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4. 长沙县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4.1 长沙县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计算
4.1.1 消费项目的划分
4.1.2 数据的处理方法
4.2 长沙县生态足迹计算
4.2.1 生态足迹的均衡化
4.2.2 生物资源消费账户的计算
4.2.3 能源消费账户的计算
4.2.4 各消费账户人均生态足迹汇总分析
4.3 长沙县土地生态承载力计算
4.3.1 产量因子确定
4.3.2 复种指数的确定
4.3.3 长沙县2005-2011年土地生态承载力
4.3.4 各类土地人均可利用生态承载力变化分析
4.4 长沙县生态足迹赤字/盈余分析
4.4.1 长沙县生态足迹赤字/盈余总量变化
4.4.2 长沙县各类土地人均生态赤字/盈余
4.4.3 长沙县人均生态足迹赤字/盈余分析
4.5 长沙县生态足迹动态变化小结
5. 长沙县土地可持续利用能力评价
5.1 生态压力与生态超载状况分析
5.1.1 生态压力状况分析
5.1.2 生态超载状况分析
5.2 土地利用效益分析
5.3 土地可持续利用能力分析
5.3.1 生态足迹多样性
5.3.2 土地可持续利用能力分析
6. 长沙县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限制因素及对策
6.1 限制因素
6.1.1 人口数量多,人口压力大
6.1.2 能源结构不合理,能源利用效率低
6.1.3 生产理念落后,消费模式停留在工业文明时期
6.2 长沙县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6.2.1 严格控制人口增长速度,努力提高人口素质
6.2.2 加强城镇用地动态监测,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6.2.3 科学合理地编制县域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6.2.4 加强土地整理,优化用地布局
6.2.5 深化可持续战略下的产业结构调整
7. 结论和创新点
7.1 结论
7.1.1 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使结果更精准
7.1.2 长沙县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能力发展能力评价
7.2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水资源生态足迹分析与预测[J]. 谭秀娟,郑钦玉. 生态学报. 2009(07)
[2]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浙江省域生态足迹分析[J]. 张恒义,刘卫东,林育欣,单娜娜,王世忠. 生态学报. 2009(05)
[3]基于能值的生态足迹方法在黑龙江和云南二省中的应用与分析[J]. 王明全,王金达,刘景双,赵卫,顾康康. 自然资源学报. 2009(01)
[4]生态足迹模型的争论与发展[J]. 陈成忠,林振山. 生态学报. 2008(12)
[5]生态足迹模型在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改进[J]. 甄翌,康文星. 生态学报. 2008(11)
[6]基于传统生态足迹方法和能值生态足迹方法的黑龙江省可持续发展状态比较[J]. 陈春锋,王宏燕,肖笃宁,王大庆. 应用生态学报. 2008(11)
[7]基于能值改进的开放系统生态足迹模型及其应用——以深圳市为例[J]. 赵志强,李双成,高阳. 生态学报. 2008(05)
[8]水资源生态足迹计算方法[J]. 黄林楠,张伟新,姜翠玲,范晓秋. 生态学报. 2008(03)
[9]中国1961~2005年人均生态足迹变化[J]. 陈成忠,林振山. 生态学报. 2008(01)
[10]中国人均生态足迹与生物承载力变化的EMD分析及情景预测[J]. 陈成忠,林振山. 生态学报. 2007(12)
本文编号:33446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3344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