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CGIS对新增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分析——以天津市北辰区为例
发布时间:2021-08-16 09:01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非农建设用地增加迅速,用于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变少。为使得耕地占补平衡,支持各项经济建设,就需要合理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其中,对各种耕地后备资源实际情况的调查分析是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的重要前提。以天津市北辰区为例,综合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和EZSurvey软件的实地调查功能,并通过空间基尼系数、耕地潜力系数的运算方法对其后备耕地利用类型进行了调查分析与测算,结果表明天津市北辰区后备耕地资源呈现出北多南少,空间分布不均;各地类占比差异度大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的城镇及地类类型等的开发时序措施等建议,为政府相关部门进行经济建设、实现土地合理利用提供决策建议。所采用的调查软件和测算方法可以为以后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文章来源】: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21(S2)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研究区概况资料来源
(一) 概况
(二) 资料来源
三、调查及分析方法
(一) 构建评价指标框架
(二) 调查方法
(二)分析方法
1. 潜力系数测算
2. 空间基尼系数
四、结果与分析
(一) 整体分布
(二) 各乡镇情况
(三) 各地类分布情况
五、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山东省耕地后备资源宜耕性评价[J]. 董光龙,张文信,杨忠学,刘金花.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8(08)
[2]县域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及补充耕地潜力分析[J]. 孙萍,盖兆雪,张景奇.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7(11)
[3]江西省耕地后备资源潜力分布及开发组合序列分析[J]. 刘洋洋,游振波,陈美球,袁梁,鲁燕飞,洪土林.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7(08)
[4]江苏省耕地后备资源空间分布特征[J]. 任亚,方斌.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5]长江中下游地区耕地后备资源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J]. 任君临,方斌,许实. 中国土地科学. 2016(05)
[6]基于空间聚类的西藏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组合模型[J]. 杨永侠,施彦如,孙婷,孟丹,卜春燕,王旭. 农业机械学报. 2016(04)
[7]基于两维图论聚类法的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组合分析——以阳山县为例[J]. 黄海霞,胡月明. 经济地理. 2013(04)
[8]北京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J]. 关小克,张凤荣,李乐,郭力娜,邵战林. 农业工程学报. 2010(12)
[9]江苏省域耕地后备资源潜力空间分布与开发组合研究[J]. 王亚坤,周生路,张红富,吴绍华. 土壤. 2010(03)
[10]基于适宜性的济南市宜耕未利用地开发潜力评估[J]. 王筱明,闫弘文,卞正富. 农业工程学报. 2010(02)
本文编号:3345381
【文章来源】: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21(S2)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研究区概况资料来源
(一) 概况
(二) 资料来源
三、调查及分析方法
(一) 构建评价指标框架
(二) 调查方法
(二)分析方法
1. 潜力系数测算
2. 空间基尼系数
四、结果与分析
(一) 整体分布
(二) 各乡镇情况
(三) 各地类分布情况
五、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山东省耕地后备资源宜耕性评价[J]. 董光龙,张文信,杨忠学,刘金花.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8(08)
[2]县域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及补充耕地潜力分析[J]. 孙萍,盖兆雪,张景奇.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7(11)
[3]江西省耕地后备资源潜力分布及开发组合序列分析[J]. 刘洋洋,游振波,陈美球,袁梁,鲁燕飞,洪土林.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7(08)
[4]江苏省耕地后备资源空间分布特征[J]. 任亚,方斌.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5]长江中下游地区耕地后备资源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J]. 任君临,方斌,许实. 中国土地科学. 2016(05)
[6]基于空间聚类的西藏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组合模型[J]. 杨永侠,施彦如,孙婷,孟丹,卜春燕,王旭. 农业机械学报. 2016(04)
[7]基于两维图论聚类法的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组合分析——以阳山县为例[J]. 黄海霞,胡月明. 经济地理. 2013(04)
[8]北京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J]. 关小克,张凤荣,李乐,郭力娜,邵战林. 农业工程学报. 2010(12)
[9]江苏省域耕地后备资源潜力空间分布与开发组合研究[J]. 王亚坤,周生路,张红富,吴绍华. 土壤. 2010(03)
[10]基于适宜性的济南市宜耕未利用地开发潜力评估[J]. 王筱明,闫弘文,卞正富. 农业工程学报. 2010(02)
本文编号:33453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3345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