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区域差异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30 17:41
本文在对中国水资源分布、配置及使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各个省市水资源利用效率。考虑到省级行政区数量较多不便于比较,同时各省市经济水平、人均水资源状况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各不相同,因此本文采用SPSS软件对中国省级行政区进行聚类。在区域聚类的基础上,分析区域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变化趋势,计算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区域总差异,以及区域内差异和区域间差异。为了进一步分析水资源利用效率变化的原因,运用Kava恒等式和对数平均迪氏因素分解法对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因素分解,明确了各个因素在不同时间段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变化的影响幅度。这对于中国进一步明确如何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缩小水资源利用效率区域差异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计算和分析,本文得出了如下结论:(1)在研究期内,中国无论是全国平均还是各个区域水资源利用效率得到大幅提高,但是区域水资源利用效率存在较大差异;(2)在研究期内,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总差异、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都在进一步加大;(3)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变化主要由经济发展、资源禀赋的变化、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变化三个原因引起,其中经济发展是影响水资源利用效率的主要因素。(4)中国缩小水资源...
【文章来源】: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洛伦兹曲线
计算结果也可以看出,各个份额的数值波动较大,正是受到了反映了年素的波动较大的影响。为此本文将进一步将研究期分成1997一2002、200,研究这两个阶段中各个份额的影响的总体的趋势,结果见表3.4,见图表3.4分阶段因素分解结果汇总Tab.3.4DecomPositionresultsofdifferentPhasesofwholeChinaandallregions份额全国平均88.518.85发达严重缺水区发达水紧张区92.7611.82较发达水紧张区落后严重缺水区79.3710.18经济份额享赋份额开发份额经济份额察赋份额开发份额2.6410.45103.71115.436.2013.42一9.91一28.8592.886.940.18108.461.35一9.81落后富水区85.678.355.9983.0516.870.08114.60一3.36一11.2583.3010.765.95只︸‘U,‘O八‘Jl︻4CnO1,,山l0.八1.且︸卜卜拼蕊认一韭二…犷牛襄令升扮i报报寿幸幸一龙辛一滋袱{{{nU︹日nnUo︸︹日︺nnu︸n︸f诌尸Q乙nU只匕内d主,︺9自乙肠久工
图3.32002一2007年全国以及区域水资源利用效率分解Fig.3.3DeeomPositionofwateruseeffieieneyinChinaandallregionsduring2o计算表明经济发展是各个区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1997一额占据各个阶段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量的比例达到79%一102.81%以上;在其份额在83.3%一134.41%之间。察赋份额主要表现为促进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但是在两个阶段表现1997一2002年各个区域票赋份额均为正值,表明各个区域的人均水资源量了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但是各个区域资源享赋的比例有所不同%一16.87%之间。然而在2002一2007年,只有落后富水区票赋份额为负值,利用效率的提高,而全国和其它区域享赋份额则促进水资源利用效率的么呢?通过对于2002一2007年各个区域的人均水资源量的变化情况(见,在这五年之内只有落后富水区人均水资源量是增加的,而其它区域人均少。这又一次表明人均水资源量的大小与水资源利用效率成反比。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辽宁省用水效率动态变化的Malmquist指数分析[J]. 孙才志,王言鑫. 统计与决策. 2008(14)
[2]水资源效率模型及以辽宁省为例的实证研究[J]. 钱堃,朱显成.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2008(02)
[3]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区域差异分析[J]. 李世祥,成金华,吴巧生.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03)
[4]中国农业用水效率及影响因素——基于1997—2006年省区面板数据的SFA分析[J]. 王学渊,赵连阁. 农业经济问题. 2008(03)
[5]湖北省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J]. 刘渝,杜江,张俊飚.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7(06)
[6]中国省际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利用效率分析[J]. 陈素景,孙根年,韩亚芬,李琦. 统计与决策. 2007(22)
[7]中国工业用水效率与节水潜力实证研究[J]. 朱启荣. 工业技术经济. 2007(09)
[8]宁波水资源利用效率现状及趋势分析[J]. 徐强,夏晖.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3)
[9]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资源瓶颈及其解决途径[J]. 罗浩. 经济研究. 2007(06)
[10]经济增长中的资源约束和技术进步——一个基于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分析[J]. 余江,叶林.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6(05)
本文编号:3373223
【文章来源】: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洛伦兹曲线
计算结果也可以看出,各个份额的数值波动较大,正是受到了反映了年素的波动较大的影响。为此本文将进一步将研究期分成1997一2002、200,研究这两个阶段中各个份额的影响的总体的趋势,结果见表3.4,见图表3.4分阶段因素分解结果汇总Tab.3.4DecomPositionresultsofdifferentPhasesofwholeChinaandallregions份额全国平均88.518.85发达严重缺水区发达水紧张区92.7611.82较发达水紧张区落后严重缺水区79.3710.18经济份额享赋份额开发份额经济份额察赋份额开发份额2.6410.45103.71115.436.2013.42一9.91一28.8592.886.940.18108.461.35一9.81落后富水区85.678.355.9983.0516.870.08114.60一3.36一11.2583.3010.765.95只︸‘U,‘O八‘Jl︻4CnO1,,山l0.八1.且︸卜卜拼蕊认一韭二…犷牛襄令升扮i报报寿幸幸一龙辛一滋袱{{{nU︹日nnUo︸︹日︺nnu︸n︸f诌尸Q乙nU只匕内d主,︺9自乙肠久工
图3.32002一2007年全国以及区域水资源利用效率分解Fig.3.3DeeomPositionofwateruseeffieieneyinChinaandallregionsduring2o计算表明经济发展是各个区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1997一额占据各个阶段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量的比例达到79%一102.81%以上;在其份额在83.3%一134.41%之间。察赋份额主要表现为促进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但是在两个阶段表现1997一2002年各个区域票赋份额均为正值,表明各个区域的人均水资源量了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但是各个区域资源享赋的比例有所不同%一16.87%之间。然而在2002一2007年,只有落后富水区票赋份额为负值,利用效率的提高,而全国和其它区域享赋份额则促进水资源利用效率的么呢?通过对于2002一2007年各个区域的人均水资源量的变化情况(见,在这五年之内只有落后富水区人均水资源量是增加的,而其它区域人均少。这又一次表明人均水资源量的大小与水资源利用效率成反比。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辽宁省用水效率动态变化的Malmquist指数分析[J]. 孙才志,王言鑫. 统计与决策. 2008(14)
[2]水资源效率模型及以辽宁省为例的实证研究[J]. 钱堃,朱显成.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2008(02)
[3]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区域差异分析[J]. 李世祥,成金华,吴巧生.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03)
[4]中国农业用水效率及影响因素——基于1997—2006年省区面板数据的SFA分析[J]. 王学渊,赵连阁. 农业经济问题. 2008(03)
[5]湖北省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J]. 刘渝,杜江,张俊飚.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7(06)
[6]中国省际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利用效率分析[J]. 陈素景,孙根年,韩亚芬,李琦. 统计与决策. 2007(22)
[7]中国工业用水效率与节水潜力实证研究[J]. 朱启荣. 工业技术经济. 2007(09)
[8]宁波水资源利用效率现状及趋势分析[J]. 徐强,夏晖.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3)
[9]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资源瓶颈及其解决途径[J]. 罗浩. 经济研究. 2007(06)
[10]经济增长中的资源约束和技术进步——一个基于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分析[J]. 余江,叶林.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6(05)
本文编号:33732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3373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