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豫地区耕地资源变化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发布时间:2021-09-24 19:34
[目的]研究鄂豫35个地市2000—2015年耕地资源利用变化影响因素的空间分异特征,为保护耕地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提供管理参考。[方法]基于鄂豫各地市耕地资源统计数据,分析耕地资源相对变化动态;采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分析鄂豫地区耕地资源变化影响因素的空间差异特征,并侧重对残差的空间差异进行分析。[结果]①从空间格局看,耕地资源变化减少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和西南部区域;耕地资源变化平衡区集中分布在中北部区域;耕地资源变化增加区大部分分布在东南部区域。②人口、固定资产投资与农业机械水平在空间上与耕地资源呈正相关;地区生产总值在空间上与耕地资源呈负相关。③残差高值区出现在耕地资源变化的平衡区和增加区,低值区分布在耕地资源变化的减少区和平衡区中相对变化较小的地区。[结论]保护耕地应根据影响因素的空间特征,在不同地区采取相应的适应性措施。
【文章来源】:水土保持通报. 2019,39(0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图1研究区2000-2015年耕地资源变化空间分布及各地市耕地资源变化空间分布
信阳市和驻马店市,荆门市和襄阳市虽然经济发展较快,但由于实施耕地保护、优化用地布局等措施,从数量上、质量上落实了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有力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同时其耕地后备资源丰富,耕地资源实际值高于GWR模型拟合值;孝感、黄冈和周口三市为残差分布较低的地区,这些城市由于其他产业开发占用耕地资源,使之实际值低于GWR回归模型拟合值。从3a的残差空间分布可以看出,残差高值区大部分出现在耕地资源的平衡区和增加区,残差低值区分布在耕地资源的减少区和平衡区中相对变化较小的地区。图3研究区2000,2008和2015年GWR模型残差空间分布4讨论与结论(1)2000—2015年,从时间角度看,鄂豫两省耕地资源总量呈增加趋势。究其原因,一方面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等途径增加耕地资源,另一方面,国家出台一系列惠农政策,对农业保护和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部分闲置地和荒废地重新恢复成为耕地。从空间维度看,耕地资源变化减少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和西南部区域,该区域城市经济不断发展,工矿建筑、水利设施及城市建设占用耕地,导致耕地资源大量流失。耕地资源变化平衡区集中分布在中北部区域,该区域城市经济发展较为平稳,基础建设占用导致的耕地流失的变化趋势较为平缓。耕地资源变化增加区大部分分布在东南部区域,该区域通过加快农村土地的大规模整理复垦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建设。(2)基于GWR模型的耕地资源变化原因剖析,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对耕地资源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其中人口、固定资产投资与农业机械水平在空间上与耕地资源呈正相关,地区生产总值在空间上与耕地资源呈负相关,且具有空间分布差异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河南省城镇化对耕地利用效率影响的空间计量分析[J]. 杨州,陈万旭,朱丽君. 水土保持研究. 2018(02)
[2]典型经济快速发展区耕地变化区域分异研究[J]. 潘佩佩,杨桂山,王晓旭,葛京凤.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10)
[3]耕地生产力与粮食安全耦合关系与趋势分析——以河南省为例[J]. 张鹏岩,庞博,何坚坚,郭依,朱连奇. 地理科学. 2017(09)
[4]博罗县耕地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张志东.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7(05)
[5]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前后中国耕地面积变化的空间格局[J]. 谭永忠,何巨,岳文泽,张亮,王庆日. 自然资源学报. 2017(02)
[6]江苏沿海地区耕地利用转型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响应[J]. 史洋洋,吕晓,黄贤金,于淼. 自然资源学报. 2017(06)
[7]湖南省耕地资源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J]. 申海建,郭荣中. 水土保持通报. 2016(04)
[8]河南省城镇化协调发展评价与空间差异分析[J]. 雒海潮,李国梁. 地理科学. 2015(06)
[9]浙江省耕地利用集约度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J]. 王建庆,冯秀丽,李加林,杨剑辉. 水土保持通报. 2014(06)
[10]中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耕地保护制度与政策创新[J]. 刘彦随,乔陆印. 经济地理. 2014(04)
本文编号:3408323
【文章来源】:水土保持通报. 2019,39(0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图1研究区2000-2015年耕地资源变化空间分布及各地市耕地资源变化空间分布
信阳市和驻马店市,荆门市和襄阳市虽然经济发展较快,但由于实施耕地保护、优化用地布局等措施,从数量上、质量上落实了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有力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同时其耕地后备资源丰富,耕地资源实际值高于GWR模型拟合值;孝感、黄冈和周口三市为残差分布较低的地区,这些城市由于其他产业开发占用耕地资源,使之实际值低于GWR回归模型拟合值。从3a的残差空间分布可以看出,残差高值区大部分出现在耕地资源的平衡区和增加区,残差低值区分布在耕地资源的减少区和平衡区中相对变化较小的地区。图3研究区2000,2008和2015年GWR模型残差空间分布4讨论与结论(1)2000—2015年,从时间角度看,鄂豫两省耕地资源总量呈增加趋势。究其原因,一方面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等途径增加耕地资源,另一方面,国家出台一系列惠农政策,对农业保护和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部分闲置地和荒废地重新恢复成为耕地。从空间维度看,耕地资源变化减少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和西南部区域,该区域城市经济不断发展,工矿建筑、水利设施及城市建设占用耕地,导致耕地资源大量流失。耕地资源变化平衡区集中分布在中北部区域,该区域城市经济发展较为平稳,基础建设占用导致的耕地流失的变化趋势较为平缓。耕地资源变化增加区大部分分布在东南部区域,该区域通过加快农村土地的大规模整理复垦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建设。(2)基于GWR模型的耕地资源变化原因剖析,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对耕地资源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其中人口、固定资产投资与农业机械水平在空间上与耕地资源呈正相关,地区生产总值在空间上与耕地资源呈负相关,且具有空间分布差异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河南省城镇化对耕地利用效率影响的空间计量分析[J]. 杨州,陈万旭,朱丽君. 水土保持研究. 2018(02)
[2]典型经济快速发展区耕地变化区域分异研究[J]. 潘佩佩,杨桂山,王晓旭,葛京凤.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10)
[3]耕地生产力与粮食安全耦合关系与趋势分析——以河南省为例[J]. 张鹏岩,庞博,何坚坚,郭依,朱连奇. 地理科学. 2017(09)
[4]博罗县耕地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张志东.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7(05)
[5]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前后中国耕地面积变化的空间格局[J]. 谭永忠,何巨,岳文泽,张亮,王庆日. 自然资源学报. 2017(02)
[6]江苏沿海地区耕地利用转型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响应[J]. 史洋洋,吕晓,黄贤金,于淼. 自然资源学报. 2017(06)
[7]湖南省耕地资源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J]. 申海建,郭荣中. 水土保持通报. 2016(04)
[8]河南省城镇化协调发展评价与空间差异分析[J]. 雒海潮,李国梁. 地理科学. 2015(06)
[9]浙江省耕地利用集约度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J]. 王建庆,冯秀丽,李加林,杨剑辉. 水土保持通报. 2014(06)
[10]中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耕地保护制度与政策创新[J]. 刘彦随,乔陆印. 经济地理. 2014(04)
本文编号:34083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3408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