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资源管理的价值定位与法律制度完善
发布时间:2021-10-30 06:49
森林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资料。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剧增,森林资源问题日益突出。目前,我国森林生态环境呈“整体恶化”趋势,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不断扩展,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森林资源特别是木材资源相当紧缺。日益尖锐的森林资源问题,给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极大危害。防治森林资源的污染、破坏、浪费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不当开发、保护和改善森林生态环境,已成为我国面向21世纪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为规范人们开发、利用森林资源的行为,必须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森林资源管理法律制度。但是我国现行森林资源管理法律制度还很欠缺,不能适应森林生态建设的需要,亟须予以完善。论文从森林资源管理价值取向的视角出发,借用相关学科理论分析论证了森林资源管理的目标价值定位,并以此为对照,分析得出了我国现行森林资源管理法律制度存在的缺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森林资源管理法律制度的若干建议。在论述中,尝试从价值取向角度研究我国应然状态的森林资源管理法律制度,为完善我国现行森林资源管理法律制度提供借鉴。除引言和结论外,全文约5.6万字,共四部分:论文第一部分首先对森林资源、森林资源管理、森林资...
【文章来源】:重庆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1 森林资源管理概述
1.1 森林资源的含义
1.2 森林资源管理的界定
1.3 森林资源管理目标价值的含义
1.4 森林资源管理目标价值与法律制度的关系
2 森林资源管理的价值定位——应然的考量
2.1 森林资源管理的哲学价值定位
2.1.1 传统环境哲学对森林资源管理价值定位的影响
2.1.2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森林资源管理价值定位的指导
2.2 森林资源管理的伦理价值定位
2.2.1 环境伦理观对森林资源管理价值定位的要求
2.2.2 可持续发展伦理观对森林资源管理价值定位的要求
2.3 森林资源管理的政治价值定位
2.3.1 森林资源管理与国家职能
2.3.2 森林资源管理与政党
2.3.3 森林资源管理与政治管理、政治参与
2.3.4 森林资源管理与政治体制改革
2.3.5 森林资源管理与人权保障
2.3.6 森林资源管理与国家安全
2.4 森林资源管理的经济学价值定位
2.4.1 资源的稀缺性理论与森林资源管理
2.4.2 外部不经济理论与森林资源管理
2.4.3 “经济人”理论与森林资源管理
2.4.4 市场经济运行的国家干预理论与森林资源管理
2.5 森林资源管理的法学价值定位
2.5.1 法律价值论对森林资源管理的意义
2.5.2 经济法是实现森林资源管理法学价值的重要手段
3 我国森林资源管理法律制度及其缺陷——实然的分析
3.1 我国森林资源管理法律制度概述
3.2 从“义务植树”的尴尬和“托管造林”的陷阱看我国森林资源管理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3.2.1 “义务植树”的尴尬
3.2.2 “托管造林”的陷阱
3.3 我国现行森林资源管理法律制度缺陷的具体表现
3.3.1 现行立法没有很好体现生态建设的理念
3.3.2 现行立法忽视了森林生态的整体属性
3.3.3 现行立法没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3.3.4 现行立法对政府定位不尽适当
3.3.5 现行立法对公平价值体现不足
3.3.6 现行立法的公众参与程度较低
4 完善我国森林资源管理法律制度的若干构想
4.1 完善我国森林资源管理法律制度的基本理念
4.1.1 坚持生态优先,突出生态建设功能
4.1.2 体现森林分类经营管理理念
4.1.3 在国家适度干预下充分发挥市场对森林资源配置的作用
4.1.4 坚持以社会公益为本位
4.2 完善我国森林资源管理法律制度的具体构想
4.2.1 建立森林分类经营管理制度,实现森林多效益主导利用
4.2.2 建立林权交易制度,发挥市场机制有效配置森林资源的作用
4.2.3 健全林业经营体制,建立适应市场需要的现代林业企业制度
4.2.4 健全植树造林制度,增加森林资源总量
4.2.5 完善森林保护制度,减少森林资源破坏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态补偿的法律关系及其发展现状和问题[J]. 杜群. 现代法学. 2005(03)
[2]论公共管理的价值根源[J]. 余敏江.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05(02)
[3]俄罗斯森林法若干基本理论问题研究[J]. 王树义. 现代法学. 2004(06)
[4]森林权属的法律体系构造[J]. 高利红. 现代法学. 2004(05)
[5]林业的历史性转变与《森林法》的修改[J]. 周训芳. 现代法学. 2004(05)
[6]《森林法》修改的几个问题[J]. 蔡守秋. 现代法学. 2004(05)
[7]生态环境保护利益补偿机制法律研究[J]. 曹树青. 河北法学. 2004(08)
[8]坚持科学发展观 正确处理林业发展中的几个重要关系[J]. 周生贤. 中国发展. 2004(02)
[9]千万亩林区下的利益格局[J]. 韩福东. 新闻周刊. 2004(25)
[10]对建立我国生态补偿制度的思考[J]. 曹明德. 法学. 2004(03)
硕士论文
[1]论中国森林资源产权法律制度[D]. 胡嘉滨.东北林业大学 2003
[2]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研究[D]. 王楠.东北林业大学 2002
[3]对“经济人”的哲学追问[D]. 蔡学英.湘潭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466266
【文章来源】:重庆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1 森林资源管理概述
1.1 森林资源的含义
1.2 森林资源管理的界定
1.3 森林资源管理目标价值的含义
1.4 森林资源管理目标价值与法律制度的关系
2 森林资源管理的价值定位——应然的考量
2.1 森林资源管理的哲学价值定位
2.1.1 传统环境哲学对森林资源管理价值定位的影响
2.1.2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森林资源管理价值定位的指导
2.2 森林资源管理的伦理价值定位
2.2.1 环境伦理观对森林资源管理价值定位的要求
2.2.2 可持续发展伦理观对森林资源管理价值定位的要求
2.3 森林资源管理的政治价值定位
2.3.1 森林资源管理与国家职能
2.3.2 森林资源管理与政党
2.3.3 森林资源管理与政治管理、政治参与
2.3.4 森林资源管理与政治体制改革
2.3.5 森林资源管理与人权保障
2.3.6 森林资源管理与国家安全
2.4 森林资源管理的经济学价值定位
2.4.1 资源的稀缺性理论与森林资源管理
2.4.2 外部不经济理论与森林资源管理
2.4.3 “经济人”理论与森林资源管理
2.4.4 市场经济运行的国家干预理论与森林资源管理
2.5 森林资源管理的法学价值定位
2.5.1 法律价值论对森林资源管理的意义
2.5.2 经济法是实现森林资源管理法学价值的重要手段
3 我国森林资源管理法律制度及其缺陷——实然的分析
3.1 我国森林资源管理法律制度概述
3.2 从“义务植树”的尴尬和“托管造林”的陷阱看我国森林资源管理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3.2.1 “义务植树”的尴尬
3.2.2 “托管造林”的陷阱
3.3 我国现行森林资源管理法律制度缺陷的具体表现
3.3.1 现行立法没有很好体现生态建设的理念
3.3.2 现行立法忽视了森林生态的整体属性
3.3.3 现行立法没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3.3.4 现行立法对政府定位不尽适当
3.3.5 现行立法对公平价值体现不足
3.3.6 现行立法的公众参与程度较低
4 完善我国森林资源管理法律制度的若干构想
4.1 完善我国森林资源管理法律制度的基本理念
4.1.1 坚持生态优先,突出生态建设功能
4.1.2 体现森林分类经营管理理念
4.1.3 在国家适度干预下充分发挥市场对森林资源配置的作用
4.1.4 坚持以社会公益为本位
4.2 完善我国森林资源管理法律制度的具体构想
4.2.1 建立森林分类经营管理制度,实现森林多效益主导利用
4.2.2 建立林权交易制度,发挥市场机制有效配置森林资源的作用
4.2.3 健全林业经营体制,建立适应市场需要的现代林业企业制度
4.2.4 健全植树造林制度,增加森林资源总量
4.2.5 完善森林保护制度,减少森林资源破坏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态补偿的法律关系及其发展现状和问题[J]. 杜群. 现代法学. 2005(03)
[2]论公共管理的价值根源[J]. 余敏江.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05(02)
[3]俄罗斯森林法若干基本理论问题研究[J]. 王树义. 现代法学. 2004(06)
[4]森林权属的法律体系构造[J]. 高利红. 现代法学. 2004(05)
[5]林业的历史性转变与《森林法》的修改[J]. 周训芳. 现代法学. 2004(05)
[6]《森林法》修改的几个问题[J]. 蔡守秋. 现代法学. 2004(05)
[7]生态环境保护利益补偿机制法律研究[J]. 曹树青. 河北法学. 2004(08)
[8]坚持科学发展观 正确处理林业发展中的几个重要关系[J]. 周生贤. 中国发展. 2004(02)
[9]千万亩林区下的利益格局[J]. 韩福东. 新闻周刊. 2004(25)
[10]对建立我国生态补偿制度的思考[J]. 曹明德. 法学. 2004(03)
硕士论文
[1]论中国森林资源产权法律制度[D]. 胡嘉滨.东北林业大学 2003
[2]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研究[D]. 王楠.东北林业大学 2002
[3]对“经济人”的哲学追问[D]. 蔡学英.湘潭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4662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3466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