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资源科学论文 >

基于生态足迹的山东省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8 18:16
  为研究山东省水资源生态承载力现状,缓解山东省用水压力,基于生态足迹的理论和方法,构建了水资源二级账户;同时,从城市发展的角度,选取了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中的相关指标,利用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SPSS)软件,分别对山东省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水资源处于生态赤字状态;山东省水资源生态足迹受农业用水的影响最大,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受降水的影响最大,城市设施水平对提高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具有正面效应。因此,为了提高山东省的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措施,即应要改变农业灌溉方式,调节生产生活方式,并充分利用雨水资源,从而使得雨污资源化。 

【文章来源】:人民长江. 2019,50(0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基于生态足迹的山东省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山东省各用水方式生态足迹趋势Fig.1Trendofwateruseecologicalfootprintsin

足迹,山东省,变化趋势,生态赤字


2/人,自2012年起用水量开始减少,到2015年再次上升。通过计算得知,山东省水资源处于生态赤字状态。从图2可以看出,生态赤字与水资源承载力呈现出波动变化的状态,而且二者的变化趋势相反。图2山东省水资源生态足迹、承载力与生态赤字变化趋势Fig.2Trendsofecologicalfootprint,carryingcapacityandecologicaldeficitofwaterresourcesinShandongProvince4.3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结果根据计算公式(4),可以得出2006~2015年山东省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如图3所示。图3山东省2006~2015年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变化趋势Fig.3Waterresourcesecologicalfootprintof10thousandyuanGDPinShandongProvincefrom2006to2015从图3可以看出,山东省2006~2015年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总体上呈显出下降的趋势,下降率为67.25%。而在2006~2008年期间,下降速度最快,由2006年的0.1704m3/万元下降至2008年的0.1175m3/万元,下降率为31.04%。从这个下降趋势可以看出,山东省的经济发展并没有以过度消耗水资源为代价,这与政府的管理得当以及与居民的思想觉悟提升是分不开的。4.4水资源负载指数结果通过对山东省水资源负载指数进行计算,可以得出2006~2015年山东省水资源负载指数变化趋势,如图4所示。从图4可以看出,2006~2015年,山东省水资源负载指数均大于10,级别为Ⅰ级;尤其是2014年,其水资源负载指数到达了顶峰,达到120.34。说明山东省的水资源利用程度很高,继续开发利用的难度相当大,因而急需从外流域调水,以满足当地的社会生产与生活的需要。?

趋势图,指数变化,趋势,山东省


可以看出,山东省2006~2015年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总体上呈显出下降的趋势,下降率为67.25%。而在2006~2008年期间,下降速度最快,由2006年的0.1704m3/万元下降至2008年的0.1175m3/万元,下降率为31.04%。从这个下降趋势可以看出,山东省的经济发展并没有以过度消耗水资源为代价,这与政府的管理得当以及与居民的思想觉悟提升是分不开的。4.4水资源负载指数结果通过对山东省水资源负载指数进行计算,可以得出2006~2015年山东省水资源负载指数变化趋势,如图4所示。从图4可以看出,2006~2015年,山东省水资源负载指数均大于10,级别为Ⅰ级;尤其是2014年,其水资源负载指数到达了顶峰,达到120.34。说明山东省的水资源利用程度很高,继续开发利用的难度相当大,因而急需从外流域调水,以满足当地的社会生产与生活的需要。图4山东省水资源负载指数变化趋势Fig.4Shandongprovincewaterresourcesloadindexchanges5相关性分析5.1山东省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相关性分析为了进一步分析山东省水资源生态足迹的可持续利用情况,本文选取了GDP(f1,亿元)、人口(f2,万人)、年平均气温(f3,℃)、农业用水量(f4,亿m3)、工业用水量(f5,亿m3)、城镇公共用水量(f6,亿m3)、生活用水量(f7,亿m3)、生态环境用水量(f8,亿m3)以及废水排放量(f9,亿m3)等9个指标,借助于SPSS软件,对山东省的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F,hm2/人)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由表4中的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水生态足迹广度、深度评价及空间格局[J]. 孙才志,张智雄.  生态学报. 2017(21)
[2]古蔺河流域生态足迹分析[J]. 荣傲登,卜楠.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7(03)
[3]基于灰色神经网络模型的水资源生态足迹预测——以广西为例[J]. 张义,邹永福,李丰生,张合平.  人民长江. 2017(01)
[4]中国产业部门水足迹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王晓萌,黄凯,杨顺顺,王梓元,胡婷婷.  自然资源学报. 2014(12)
[5]湖南娄底市旅游生态足迹趋势分析[J]. 刘辛田,高玉泉,刘加林.  冰川冻土. 2014(03)
[6]水足迹研究进展[J]. 马晶,彭建.  生态学报. 2013(18)
[7]基于生态足迹的上海市水资源生态承载力评价[J]. 丁华,邱卫国.  人民长江. 2013(15)
[8]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广西水生态足迹分析[J]. 张义,张合平.  生态学报. 2013(13)
[9]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研究综述[J]. 唐承财,钟林生,成升魁.  地理科学进展. 2013(06)
[10]城市食物生态足迹的测算模型及实证分析[J]. 郭华,蔡建明,杨振山.  自然资源学报. 2013(03)

硕士论文
[1]中国进出口贸易生态足迹的测度与分析[D]. 夏惠萍.浙江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4839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34839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0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