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非农化的区域差异及收敛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5 22:31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水资源非农化态势愈发明显。以31个省(市、自治区)为研究对象,应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泰尔指数等技术方法系统刻画了2000-2016年间水资源非农化的空间格局及区域差异,同时借鉴经济增长理论中的收敛性检验方法,对水资源非农化的区域差异进行了收敛性检验。结果表明:水资源非农化利用的地区间差异显著,南方地区高于北方地区,东部及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 2000-2016年31个省(市、自治区)水资源非农化利用总体无明显的σ收敛特征,但整体层面及各地区都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研究结果可为各地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配置方案提供参考。
【文章来源】: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9,30(06)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2000-2016年东、中、西部水资源非农化利用泰尔指数演变趋势
按照公式(1)计算2000-2016年31个省级行政区的总体水资源非农化利用泰尔指数,结果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水资源非农化利用2000年的泰尔指数最大(0.1254),2011年的泰尔指数最小(0.1014),平均值为0.1138。2002-2005年际间变化幅度较大,2011年之前水资源非农化利用泰尔指数呈逐渐减小的态势,2011年后又趋于增大。出现这种变化趋势的原因主要与国家水资源管理政策有关,2000-2011年,各省份平均水资源非农化利用程度以年际间约36%的速度增长,各个省市的水资源非农化程度均在上升,区域差异减小;2011年中央出台了以《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为题的一号文件,聚焦水利改革发展,其中明确提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出加强水资源配置等要求,严格实施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并划定了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受政策因素影响,2012年起水资源非农化利用现象得到控制,然而由于各地农业基础条件及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上也存在不同,由此导致水资源非农化利用泰尔指数呈增长趋势。
按照公式(2)、(3)、(4)分别测算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的水资源非农化利用泰尔指数以及区域内泰尔指数和区域间泰尔指数,各种泰尔指数的变动趋势如图3所示。从三大区域的泰尔指数数值来看,西部地区最大,中部地区最小,东部地区介于二者之间,且三大地区的变动趋势各不相同:东部地区年际间的泰尔指数变动趋势最为平稳,呈缓慢下降态势;中部地区2011年之前泰尔指数上升态势不明显,2011后泰尔指数增加幅度明显增大;西部地区年际间泰尔指数的变动趋势最为显著,总体以波动下降为特点。图3 2000-2016年东、中、西部水资源非农化利用泰尔指数演变趋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市场导向下大宗水权交易的差别化定价模型[J]. 田贵良,胡雨灿. 资源科学. 2019(02)
[2]牢牢把握三大任务 保障天津高质量发展[J]. 张志颇. 中国水利. 2018(24)
[3]我国省际农业用水效率测评与空间溢出效应研究[J]. 陈洪斌.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7(02)
[4]水资源“农转非”监控管理研究[J]. 胡继连,仇相玮. 山东社会科学. 2016(10)
[5]水资源“农转非”市场化运作研究——基于山东聊城位山灌区的实证分析[J]. 胡继连,赵娜. 东岳论丛. 2016(09)
[6]中国粮食生产区域集中化的演化趋势[J]. 柴玲欢,朱会义. 自然资源学报. 2016(06)
[7]中国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空间非均衡与收敛性分析[J]. 马林静,王雅鹏,吴娟. 农业技术经济. 2015(04)
[8]我国水资源“农转非”驱动因素的时空尺度效应[J]. 周玉玺,葛颜祥,周霞. 自然资源学报. 2015(01)
[9]甘肃省县区单元城镇工矿用地经济密度区域差异及动态演变特征分析[J]. 谢保鹏,陈英,张文斌,王珍.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2(11)
[10]中国二元经济中水资源流转模式研究[J]. 来晨霏,田贵良.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08)
本文编号:3518909
【文章来源】: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9,30(06)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2000-2016年东、中、西部水资源非农化利用泰尔指数演变趋势
按照公式(1)计算2000-2016年31个省级行政区的总体水资源非农化利用泰尔指数,结果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水资源非农化利用2000年的泰尔指数最大(0.1254),2011年的泰尔指数最小(0.1014),平均值为0.1138。2002-2005年际间变化幅度较大,2011年之前水资源非农化利用泰尔指数呈逐渐减小的态势,2011年后又趋于增大。出现这种变化趋势的原因主要与国家水资源管理政策有关,2000-2011年,各省份平均水资源非农化利用程度以年际间约36%的速度增长,各个省市的水资源非农化程度均在上升,区域差异减小;2011年中央出台了以《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为题的一号文件,聚焦水利改革发展,其中明确提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出加强水资源配置等要求,严格实施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并划定了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受政策因素影响,2012年起水资源非农化利用现象得到控制,然而由于各地农业基础条件及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上也存在不同,由此导致水资源非农化利用泰尔指数呈增长趋势。
按照公式(2)、(3)、(4)分别测算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的水资源非农化利用泰尔指数以及区域内泰尔指数和区域间泰尔指数,各种泰尔指数的变动趋势如图3所示。从三大区域的泰尔指数数值来看,西部地区最大,中部地区最小,东部地区介于二者之间,且三大地区的变动趋势各不相同:东部地区年际间的泰尔指数变动趋势最为平稳,呈缓慢下降态势;中部地区2011年之前泰尔指数上升态势不明显,2011后泰尔指数增加幅度明显增大;西部地区年际间泰尔指数的变动趋势最为显著,总体以波动下降为特点。图3 2000-2016年东、中、西部水资源非农化利用泰尔指数演变趋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市场导向下大宗水权交易的差别化定价模型[J]. 田贵良,胡雨灿. 资源科学. 2019(02)
[2]牢牢把握三大任务 保障天津高质量发展[J]. 张志颇. 中国水利. 2018(24)
[3]我国省际农业用水效率测评与空间溢出效应研究[J]. 陈洪斌.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7(02)
[4]水资源“农转非”监控管理研究[J]. 胡继连,仇相玮. 山东社会科学. 2016(10)
[5]水资源“农转非”市场化运作研究——基于山东聊城位山灌区的实证分析[J]. 胡继连,赵娜. 东岳论丛. 2016(09)
[6]中国粮食生产区域集中化的演化趋势[J]. 柴玲欢,朱会义. 自然资源学报. 2016(06)
[7]中国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空间非均衡与收敛性分析[J]. 马林静,王雅鹏,吴娟. 农业技术经济. 2015(04)
[8]我国水资源“农转非”驱动因素的时空尺度效应[J]. 周玉玺,葛颜祥,周霞. 自然资源学报. 2015(01)
[9]甘肃省县区单元城镇工矿用地经济密度区域差异及动态演变特征分析[J]. 谢保鹏,陈英,张文斌,王珍.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2(11)
[10]中国二元经济中水资源流转模式研究[J]. 来晨霏,田贵良.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08)
本文编号:35189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3518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