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二类调查数据的森林资源时空动态分析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5 17:01
为了全面、客观、准确地掌握森林资源状况,为林业生产经营活动和政府宏观决策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进行合理的森林资源综合分析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以北京市延庆县为研究对象,依托1999年和2004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二类调查)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景观生态学、模糊评价等手段,对研究地域的森林资源组成、结构、空间格局和生态效益做出了时空动态的定量分析,建立起了一套基于二类调查数据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同时,在ArcGIS Engine的支持下,二次开发出了配套的计算机程序,初步实现了森林资源统计、景观生态分析和生态效益的运算。研究结果表明:①延庆县森林资源总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到2004年研究地林木绿化率和森林覆盖度分别达到66.13%和55.75%,非林地向林地转变,森林质量、结构稳步提升,人工造林、中幼林抚育、低效林改造效果明显。②在以土地利用类型和优势树种组为依据的二级景观类型划分标准下,通过形状指数、多样性、连接度等13个景观指数计算分析,研究区域以有林地为基质的景观格局具有极强的异质性,并且有升高的趋势,非林地受人类活动影响严重,斑块形状的不规则性进一步加剧。③...
【文章来源】: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1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北京市延庆县地图
珍贵、稀有植物资源得到了保护和恢复,为保存和重建自然遗产与自然景观和延庆县森林资源的多林种、全方位发展增添了色彩。图3一4突出的反映了延庆县不同林种的空间变化情况。原来集中分布在环平原地区的经济林显著减少,尤其是延庆县南部的八达岭一莲花山一带的经济林消失明显,取而代之的是不断扩张的防护林。原来已经占主体地位的防护林进一步密集,以整个东北部山区最为明显。另外西北部松山地区的特殊用途林面积也日益增多。分图A1999年分图B2004年图3并林种类型空间分布图 Fig.34ThesPatialdistributionmaPofforesteategories3.1.3林分起源面积变化分析在分析林分起源变化时,研究对象为有林地(针叶林地、阔叶林地、混交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未成林地(未成林造林地、未成林封育林地),即存在活立木的地域。
Fig.3一 5Areastatistiealgr叩 hofeaehforestorigin分图A1999年分图B2004年图3一6林地起源空间分布图Fig.3一 6ThesPatialdistributionmapofforestorigin3.2总蓄积变化在二类调查数据中,“蓄积量”字段为非O值的地类主要是有林地(经济林除外,不计算蓄积)和疏林地。对这些小班的蓄积量进行汇总,并按照起源进行分类,得到北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及其计量方法[J]. 张彪,李文华,谢高地,肖玉. 生态学杂志. 2009(03)
[2]基于森林资源清查资料的森林植被净生产量及其动态变化研究[J]. 王斌,刘某承,张彪. 林业资源管理. 2009(01)
[3]莫尔道嘎林业局森林资源质量综合评价[J]. 李秋杰,董素梅,李雪梅.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08(06)
[4]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流域社会经济活动对太湖生态影响评价研究[J]. 郑刚,刘庄,张永春,李维新,曾远. 环境工程学报. 2008(12)
[5]森林生态状况综合指数评价方法探讨[J]. 曾伟生,肖前辉.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08(04)
[6]基于DEA的森林旅游运营效率研究[J]. 陆琳,张传军. 安徽农业科学. 2008(27)
[7]基于层次分析和模糊数学的采空区稳定性综合评价[J]. 杨扬,冯乃琦,余珍友,贾红军.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08(05)
[8]基于GIS和二类调查数据的森林资源时空动态分析与评价[J]. 张会儒,赵鹏祥.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8(07)
[9]基于RS和GIS的马鞍山市分区城市森林景观格局综合评价[J]. 王原,吴泽民,张浩,赵霞.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8(04)
[10]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综合监测指标与方法探讨[J]. 曾伟生. 林业科学研究. 2008(S1)
博士论文
[1]中国森林资源未来发展趋势及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D]. 张丽霞.北京林业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海南省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及可持续性评价研究[D]. 陈磊夫.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2007
[2]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综合评价初步研究[D]. 吴亚琳.北京林业大学 2006
[3]森林资源评价研究[D]. 李会芳.北京林业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70730
【文章来源】: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1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北京市延庆县地图
珍贵、稀有植物资源得到了保护和恢复,为保存和重建自然遗产与自然景观和延庆县森林资源的多林种、全方位发展增添了色彩。图3一4突出的反映了延庆县不同林种的空间变化情况。原来集中分布在环平原地区的经济林显著减少,尤其是延庆县南部的八达岭一莲花山一带的经济林消失明显,取而代之的是不断扩张的防护林。原来已经占主体地位的防护林进一步密集,以整个东北部山区最为明显。另外西北部松山地区的特殊用途林面积也日益增多。分图A1999年分图B2004年图3并林种类型空间分布图 Fig.34ThesPatialdistributionmaPofforesteategories3.1.3林分起源面积变化分析在分析林分起源变化时,研究对象为有林地(针叶林地、阔叶林地、混交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未成林地(未成林造林地、未成林封育林地),即存在活立木的地域。
Fig.3一 5Areastatistiealgr叩 hofeaehforestorigin分图A1999年分图B2004年图3一6林地起源空间分布图Fig.3一 6ThesPatialdistributionmapofforestorigin3.2总蓄积变化在二类调查数据中,“蓄积量”字段为非O值的地类主要是有林地(经济林除外,不计算蓄积)和疏林地。对这些小班的蓄积量进行汇总,并按照起源进行分类,得到北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及其计量方法[J]. 张彪,李文华,谢高地,肖玉. 生态学杂志. 2009(03)
[2]基于森林资源清查资料的森林植被净生产量及其动态变化研究[J]. 王斌,刘某承,张彪. 林业资源管理. 2009(01)
[3]莫尔道嘎林业局森林资源质量综合评价[J]. 李秋杰,董素梅,李雪梅.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08(06)
[4]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流域社会经济活动对太湖生态影响评价研究[J]. 郑刚,刘庄,张永春,李维新,曾远. 环境工程学报. 2008(12)
[5]森林生态状况综合指数评价方法探讨[J]. 曾伟生,肖前辉.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08(04)
[6]基于DEA的森林旅游运营效率研究[J]. 陆琳,张传军. 安徽农业科学. 2008(27)
[7]基于层次分析和模糊数学的采空区稳定性综合评价[J]. 杨扬,冯乃琦,余珍友,贾红军.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08(05)
[8]基于GIS和二类调查数据的森林资源时空动态分析与评价[J]. 张会儒,赵鹏祥.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8(07)
[9]基于RS和GIS的马鞍山市分区城市森林景观格局综合评价[J]. 王原,吴泽民,张浩,赵霞.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8(04)
[10]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综合监测指标与方法探讨[J]. 曾伟生. 林业科学研究. 2008(S1)
博士论文
[1]中国森林资源未来发展趋势及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D]. 张丽霞.北京林业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海南省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及可持续性评价研究[D]. 陈磊夫.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2007
[2]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综合评价初步研究[D]. 吴亚琳.北京林业大学 2006
[3]森林资源评价研究[D]. 李会芳.北京林业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707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3570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