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发布时间:2022-01-09 19:44
分析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建设现状、地理分布格局和发展趋势,为水产种质资源的保护管理提供依据。分析指标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建设数量、建设规模、空间分布格局、聚集程度。研究表明,我国已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492个,初步构建了包括各类湿地和水域的保护区网络;不同类型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数量差异较大,且面积普遍偏小;河流和淡水湖泊类型保护区的数量占总数的83.14%,以鱼类及栖息地保护为重点,缺少对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水生植物等的保护;保护区聚集度指数为0.72,呈高度聚集分布格局,集中分布在湘北-鄂东南-皖赣边界、苏南-浙北和川东等地。保护区快速建设期接近尾声,未来应加强其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优化保护区网络。
【文章来源】:水生态学杂志. 2019,40(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图1各省区的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数量Fig.1Distributionofnationalaquaticgermplasmreservesamongprovinces
西藏和宁夏等省区的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数量和面积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数量多在5个以下,面积不足400km2。此外,北京和天津国土面积较小,目前尚无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上海唯一的长江刀鲚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跨越了上海、江苏和安徽3个省级行政区。图1各省区的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数量Fig.1Distributionofnationalaquaticgermplasmreservesamongprovinces图2各省区的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面积Fig.2Areasofthenationalaquaticgermplasmreservesindifferentprovinces2.4.2不同流域的建设现状各流域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数量见表4。数量较多的依次为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淮河流域和黑龙江流域等外流河流域,占总数近80%。其中长江流域占绝对多数,达到了220个,显著高于其他流域。而在内流河流域,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数量很少,占总数量的2.44%左右,但覆盖面积却很大。广西、云南、西藏、新疆诸国际河流域和海河流域已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数量较多,但其覆盖面积却很小,均不到总面积的1%。此外,在黄河、淮河、珠江和浙闽台诸河等流域的沿海地区,海洋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数量较多、覆盖面积较大,甚至超过了内陆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2.4.3空间分布特征特大型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对统计国家级水
1744.41淮河流域914347.49391579.994815927.48长江流域0022010607.0422010607.04浙闽台诸河流域523186.9710118.081523305.05珠江流域712780.9724487.403113268.37广西、云南、西藏、新疆诸国际河流域0018625.3418625.34内流河流域001245971.651245971.65合计4951398.2144380403.32492131801.53图3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累计面积Fig.3Areaandnumberstatisticsofthenationalaquaticgermplasmreservesremainingasthe13largestreservesaresequentiallyremoved我国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在地理空间上具有一定的聚集特征,为更加直观反映其空间分布的聚集程度,对其聚集度指数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聚集度指数为0.72,显著高于0.30,其在地理空间上呈聚集分布。通过核密度分析表明,我国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的高密度热点区域为湘北-鄂东南-皖赣边界、苏南-浙北、川东和山东沿海等地,见图4。2.5发展历程及趋势2000年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要求建立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对较高价值的水产种质资源及其生境进行保护管理。2007年之前,我国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建设一直处于停滞状态,并未建立任何国家级水产种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长江的生物多样性危机——水利工程是祸首,酷渔乱捕是帮凶[J]. 谢平. 湖泊科学. 2017(06)
[2]居民食物消费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全国20省居民食物消费调研[J]. 熊靓,王东阳.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7(03)
[3]湖北省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进展[J]. 温周瑞,林刚. 水生态学杂志. 2016(06)
[4]锦江河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浮游植物群落时空变化[J]. 梁正其,姚俊杰,李燕梅. 水生态学杂志. 2016(06)
[5]通过红色名录评估研究中国内陆鱼类受威胁现状及其成因[J]. 曹亮,张鹗,臧春鑫,曹文宣. 生物多样性. 2016(05)
[6]我国水产种质资源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刘英杰,刘永新,方辉,韩刚,李梦龙,李学梅. 水产学杂志. 2015(05)
[7]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适应性管理研究[J]. 杨璐,陈明茹,杨圣云,胡文佳,程建新,叶观琼,纪雅宁,鲍姗姗. 海洋环境科学. 2014(01)
[8]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以北部湾为例[J]. 徐姗楠,陈作志,于杰,李纯厚. 生态学杂志. 2012(11)
[9]青海省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基本情况[J]. 李柯懋. 青海农牧业. 2011 (04)
[10]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划定状况研究[J]. 杨文波,李继龙,冯庚菲,李小恕,李慧琴. 中国渔业经济. 2011(05)
本文编号:3579328
【文章来源】:水生态学杂志. 2019,40(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图1各省区的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数量Fig.1Distributionofnationalaquaticgermplasmreservesamongprovinces
西藏和宁夏等省区的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数量和面积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数量多在5个以下,面积不足400km2。此外,北京和天津国土面积较小,目前尚无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上海唯一的长江刀鲚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跨越了上海、江苏和安徽3个省级行政区。图1各省区的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数量Fig.1Distributionofnationalaquaticgermplasmreservesamongprovinces图2各省区的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面积Fig.2Areasofthenationalaquaticgermplasmreservesindifferentprovinces2.4.2不同流域的建设现状各流域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数量见表4。数量较多的依次为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淮河流域和黑龙江流域等外流河流域,占总数近80%。其中长江流域占绝对多数,达到了220个,显著高于其他流域。而在内流河流域,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数量很少,占总数量的2.44%左右,但覆盖面积却很大。广西、云南、西藏、新疆诸国际河流域和海河流域已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数量较多,但其覆盖面积却很小,均不到总面积的1%。此外,在黄河、淮河、珠江和浙闽台诸河等流域的沿海地区,海洋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数量较多、覆盖面积较大,甚至超过了内陆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2.4.3空间分布特征特大型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对统计国家级水
1744.41淮河流域914347.49391579.994815927.48长江流域0022010607.0422010607.04浙闽台诸河流域523186.9710118.081523305.05珠江流域712780.9724487.403113268.37广西、云南、西藏、新疆诸国际河流域0018625.3418625.34内流河流域001245971.651245971.65合计4951398.2144380403.32492131801.53图3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累计面积Fig.3Areaandnumberstatisticsofthenationalaquaticgermplasmreservesremainingasthe13largestreservesaresequentiallyremoved我国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在地理空间上具有一定的聚集特征,为更加直观反映其空间分布的聚集程度,对其聚集度指数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聚集度指数为0.72,显著高于0.30,其在地理空间上呈聚集分布。通过核密度分析表明,我国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的高密度热点区域为湘北-鄂东南-皖赣边界、苏南-浙北、川东和山东沿海等地,见图4。2.5发展历程及趋势2000年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要求建立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对较高价值的水产种质资源及其生境进行保护管理。2007年之前,我国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建设一直处于停滞状态,并未建立任何国家级水产种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长江的生物多样性危机——水利工程是祸首,酷渔乱捕是帮凶[J]. 谢平. 湖泊科学. 2017(06)
[2]居民食物消费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全国20省居民食物消费调研[J]. 熊靓,王东阳.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7(03)
[3]湖北省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进展[J]. 温周瑞,林刚. 水生态学杂志. 2016(06)
[4]锦江河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浮游植物群落时空变化[J]. 梁正其,姚俊杰,李燕梅. 水生态学杂志. 2016(06)
[5]通过红色名录评估研究中国内陆鱼类受威胁现状及其成因[J]. 曹亮,张鹗,臧春鑫,曹文宣. 生物多样性. 2016(05)
[6]我国水产种质资源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刘英杰,刘永新,方辉,韩刚,李梦龙,李学梅. 水产学杂志. 2015(05)
[7]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适应性管理研究[J]. 杨璐,陈明茹,杨圣云,胡文佳,程建新,叶观琼,纪雅宁,鲍姗姗. 海洋环境科学. 2014(01)
[8]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以北部湾为例[J]. 徐姗楠,陈作志,于杰,李纯厚. 生态学杂志. 2012(11)
[9]青海省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基本情况[J]. 李柯懋. 青海农牧业. 2011 (04)
[10]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划定状况研究[J]. 杨文波,李继龙,冯庚菲,李小恕,李慧琴. 中国渔业经济. 2011(05)
本文编号:35793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3579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