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资源科学论文 >

河北沿海夏季斑鰶资源变动与分析

发布时间:2022-01-23 17:53
  通过对河北省近海斑鰶(Konosirus punctatus)资源状况进行研究发现,近几年夏季斑鰶生物量存在较大波动,其相对重要性表现为重要种,分布海域集中在天津和沧州海域。通过对比历史数据发现,整个群体组成小型化问题突出,根据现有的资源状况提出了相关养护意见。 

【文章来源】:河北渔业. 2019,(06)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河北沿海夏季斑鰶资源变动与分析


图1调查站位图1.3数据处理相对重要性指数(IRI)计算公式:IRI=(W

空间分布图,生物密度,生物量,斑鰶


9.3绘制空间分布图。2调查结果2.1生物量年间变化2006-2018年平均生物量均值为4.17kg/h,其中2010年平均生物量最高,为10.54kg/h,2008年平均生物量最低,为0.03kg/h;与之相对应的2006-2018年平均生物密度为256ind/h,其中2010年平均生物密度最高,为1211ind/h,2008年平均生物密度最低,为6.5ind/h,各年间的生物量范围及生物密度范围详见表1。根据图2中资源变化趋势来看,斑鰶资源的变动较大,平均生物量有两个明显的高峰,一个是2010年的10.54kg/h;另一个是2016年的9.59kg/h,生物密度也有同样的趋势,这大致将河北近海斑鰶资源的变化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2006-2013年;另一个是2013-2018年。从个体重量来看,2016年的个体重量为18.4g/ind,要明显大于2010年的8.7g/ind,这说明2010年个体偏小。从整个调查过程中样品的出现频率来看,2008年出现频率仅为11.1%,这与其低生物量和低生物密度的结果也相对应。其余年份中,2009年最高,出现频率为78.3%,其次为2006年,出现频率为71.4%,余下各年在35%至60%。尤其是2016-2018年,3年的出现频率稳定在60%以上,说明这三年夏季河北近海的斑鰶资源的捕获概率相应提高,斑鰶资源渔场分布范围较大。图2生物量及生物密度年间变化表1生物量及

斑鰶,生物量,鱼类,百分比


0%之间,但在2012年和2016年这两个整体鱼类资源生物量相对较小的年份中,其比重达到了35.6%和35.4%。在2017和2018年,比重稳定在10%左右,详见图3。从生物密度的角度来看,其变化情况与生物量大致相同,不同点在于2012年,斑鰶生物密度比重只有9.5%,跟生物量比重的35.6%相差较大,这是因为2012年斑鰶样品的单个鱼体重量较高,造成生物量比重高,但密度比重低,详见图4。图3斑鰶占所有鱼类生物量的百分比—71—《河北渔业》2019年第6期(总第306期)○环境与资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延长拖网伏季休渔期的渔业资源养护效应[J]. 严利平,刘尊雷,金艳,程家骅.  中国水产科学. 2019(01)
[2]可持续发展视阈下我国海洋伏季休渔制度研究[J]. 曲亚囡,裴兆斌,杨斯婷.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8(09)
[3]河北省框架拖网和桁杆拖网捕捞现状调查[J]. 张海鹏,李怡群,许玉甫,高文斌,王慎知,王真真.  河北渔业. 2018(04)
[4]山海关海洋牧场人工鱼礁区重要经济品种养护效果的初步研究[J]. 高文斌,李怡群,张海鹏,许玉甫,王慎知,胡保存,刘思江.  河北渔业. 2017(01)



本文编号:36048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36048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1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