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经济学分析
发布时间:2022-02-15 00:52
土地资源短缺既和中国人多地少的国情相对应,又是长期以来土地资源粗放利用、配置效率低下的结果,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取向改革为改善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找到了切实可行的途径,而且改革开放以来的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实践也表明,随着市场化配置的改善,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在不断的提高,而且改革过程中政府职能也在随之改变,政府在更多实现市场规则的确立和创建统一市场的工作,但土地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还无法适应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土地资源短缺已经构成社会经济发展的硬性约束。本文试图从中国经济转型期的制度背景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现实要求出发,在把握经济转型期经济特征的基础上,理解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经济学意义,因此改变土地资源的低效利用,解决土地资源利用中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将是解决土地资源问题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制约作用的唯一出路。文章将从了解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出发,从经济学角度来考察土地市场化配置的改革进程,试图发现中国转型期经济条件下造成土地资源低效利用与资源紧缺并存的经济根源,发现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滞后的原因,从而最终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第一章绪言部分提出了研究所关注的问题以...
【文章来源】: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言
1.1 问题提出及研究背景
1.1.1 问题提出
1.1.2 研究背景介绍
1.2 本文着重研究以下的几个问题
1.3 研究方案
1.4 本文的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2.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社会经济背景分析
2.1 人口增加与人口的分布
2.1.1 人口增加对土地资源的压力形成
2.1.2 人口分布对土地资源利用的影响
2.2 城镇化(城市化)道路选择的偏差对土地资源利用的影响
2.2.1 城镇化进程偏差形成
2.2.2 城镇化进程制度偏差对土地资源利用的影响
2.3 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体制对土地资源利用的影响
2.3.1 经济增长方式对土地资源利用的影响
2.3.2 经济体制对土地资源利用的影响
2.4 资源节约型的技术进步体系
2.4.1 技术进步的资源环境效应
2.4.2 技术进步与土地资源利用
3.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目标提出与实现探讨
3.1 伦理学和价值观转变
3.2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影响
3.3 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思想
3.4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念突破
3.4.1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概念、内涵与目标
3.3.2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层次性
4. 土地资源效率配置探讨
4.1 土地资源作为生产要素配置
4.1.1 新古典经济理论中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4.1.2 新制度经济学对资源效率配置的探讨
4.2 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功能配置效率
4.2.1 土地资源利用的外部性与土地资源配置效率
4.2.2 公共产品的提供
4.3 土地资源配置一般意义上的效率探讨
4.3.1 代内配置效率
4.3.2 代际配置效率
4.4 土地资源效率配置的实现
4.4.1 纠正扭曲的市场价格
4.4.2 改变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4.4.3 开展全面的成本效益分析
4.4.4 改变对土地资源传统价值的认识
4.4.5 保护土地资源中的关键资源
5. 耕地资源保护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5.1 耕地资源保护的简单回顾
5.1.1 耕地资源保护与粮食安全
5.1.2 耕地资源数量的减少的实证分析
5.2 耕地资源数量保护手段效率的理论分析
5.2.1 耕地资源利用的比较优势的原理
5.2.2 难以克服的巨大信息成本
5.2.3 现有保护手段的落后和低效
5.3 耕地保护的制度创新
5.3.1 耕地保护制度创新研究综述
5.3.2 实施耕地资源保护的制度创新
6. 农地市场化配置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6.1 农地市场发育与农地资源配置效率研究
6.1.1 农地市场的初始发育
6.1.2 农地市场发育的进一步的要求
6.2 农地市场发育的制度创新障碍解释
6.2.1 行政性的配置机制扭曲了市场化配置的过程
6.2.2 农地所负担的税费责任影响到农地流转
6.3 农地市场发育的制度创新
6.3.1 农地集体土地所有权的重新界定
6.3.2 明晰农地市场交易权利
6.3.3 农村税费体制改革
6.4 小结
7. 非农建设用地市场化配置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7.1 非农建设用地市场发育的现状分析
7.1.1 市场发育的差异比较
7.1.2 市场交易形式的差异比较
7.2 非农建设用地市场配置改革
7.2.1 非农建设用地配置效率改革历程回顾
7.2.2 市场主体发育
7.3 非农建设用地市场发育滞后分析
7.3.1 非农建设用地市场发育的制度经济学模型构建
7.3.2 非农建设用地市场发育的制度经济学模型分析
7.3.3 非农建设用地市场发育的制度经济学模型结论
7.4 对策分析
7.4.1 两市场整和趋势
7.4.2 建立土地资产经营公司与土地利用管理相分离独立的体系
7.4.3 改善地方政府的土地管理职能
7.4.4 加强其他手段的采用
7.5 小结
8. 公共政策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8.1 政府在培育土地资源配置市场机制方面的作用
8.1.1 政府培育土地资源配置市场机制的必然性
8.1.2 政府培育土地资源配置市场机制的主要内容
8.1.3 政府对土地市场的调控作用
8.2 公共政策与公共产品供给和外部性消除
8.2.1 土地资源质量退化和其生态环境功能衰退
8.2.2 土地资源作为公共物品的供给
8.2.3 公共政策与公共物品供给和外部性消除
8.3 小结
9. 总结
参考文献
致 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城市化若干问题的再认识[J]. 李善同. 中国软科学. 2001(05)
[2]中国农村土地市场运行机理分析[J]. 黄贤金,尼克·哈瑞柯,鲁尔特·卢本,曲福田. 江海学刊. 2001(02)
[3]关于南海市平洲区农村股份合作制和股权流动的调查报告[J]. 王贵宸. 中国农村经济. 2001(04)
[4]改革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制度 推动土地管理事业深入发展——土地制度创新座谈会纪要[J]. 国土资源通讯. 2001(04)
[5]新世纪中国土地市场建设大趋势[J]. 胡存智,宫玉泉. 中国土地科学. 2001(01)
[6]关于国有土地使用权授权经营问题的探讨[J]. 雷爱先. 中国土地科学. 2001(01)
[7]我国城市化进程对土地资源影响程度的分析[J]. 史育龙.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0(04)
[8]江苏省人口、耕地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J]. 叶忱,黄贤金.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0(04)
[9]地方政府行为与区域市场结构[J]. 杨灿明. 经济研究. 2000(11)
[10]企业改制中设置承租土地使用权的若干问题[J]. 党航行,于建庄.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0(05)
博士论文
[1]土地流转制度研究[D]. 孙佑海.南京农业大学 2000
本文编号:3625584
【文章来源】: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言
1.1 问题提出及研究背景
1.1.1 问题提出
1.1.2 研究背景介绍
1.2 本文着重研究以下的几个问题
1.3 研究方案
1.4 本文的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2.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社会经济背景分析
2.1 人口增加与人口的分布
2.1.1 人口增加对土地资源的压力形成
2.1.2 人口分布对土地资源利用的影响
2.2 城镇化(城市化)道路选择的偏差对土地资源利用的影响
2.2.1 城镇化进程偏差形成
2.2.2 城镇化进程制度偏差对土地资源利用的影响
2.3 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体制对土地资源利用的影响
2.3.1 经济增长方式对土地资源利用的影响
2.3.2 经济体制对土地资源利用的影响
2.4 资源节约型的技术进步体系
2.4.1 技术进步的资源环境效应
2.4.2 技术进步与土地资源利用
3.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目标提出与实现探讨
3.1 伦理学和价值观转变
3.2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影响
3.3 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思想
3.4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念突破
3.4.1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概念、内涵与目标
3.3.2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层次性
4. 土地资源效率配置探讨
4.1 土地资源作为生产要素配置
4.1.1 新古典经济理论中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4.1.2 新制度经济学对资源效率配置的探讨
4.2 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功能配置效率
4.2.1 土地资源利用的外部性与土地资源配置效率
4.2.2 公共产品的提供
4.3 土地资源配置一般意义上的效率探讨
4.3.1 代内配置效率
4.3.2 代际配置效率
4.4 土地资源效率配置的实现
4.4.1 纠正扭曲的市场价格
4.4.2 改变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4.4.3 开展全面的成本效益分析
4.4.4 改变对土地资源传统价值的认识
4.4.5 保护土地资源中的关键资源
5. 耕地资源保护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5.1 耕地资源保护的简单回顾
5.1.1 耕地资源保护与粮食安全
5.1.2 耕地资源数量的减少的实证分析
5.2 耕地资源数量保护手段效率的理论分析
5.2.1 耕地资源利用的比较优势的原理
5.2.2 难以克服的巨大信息成本
5.2.3 现有保护手段的落后和低效
5.3 耕地保护的制度创新
5.3.1 耕地保护制度创新研究综述
5.3.2 实施耕地资源保护的制度创新
6. 农地市场化配置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6.1 农地市场发育与农地资源配置效率研究
6.1.1 农地市场的初始发育
6.1.2 农地市场发育的进一步的要求
6.2 农地市场发育的制度创新障碍解释
6.2.1 行政性的配置机制扭曲了市场化配置的过程
6.2.2 农地所负担的税费责任影响到农地流转
6.3 农地市场发育的制度创新
6.3.1 农地集体土地所有权的重新界定
6.3.2 明晰农地市场交易权利
6.3.3 农村税费体制改革
6.4 小结
7. 非农建设用地市场化配置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7.1 非农建设用地市场发育的现状分析
7.1.1 市场发育的差异比较
7.1.2 市场交易形式的差异比较
7.2 非农建设用地市场配置改革
7.2.1 非农建设用地配置效率改革历程回顾
7.2.2 市场主体发育
7.3 非农建设用地市场发育滞后分析
7.3.1 非农建设用地市场发育的制度经济学模型构建
7.3.2 非农建设用地市场发育的制度经济学模型分析
7.3.3 非农建设用地市场发育的制度经济学模型结论
7.4 对策分析
7.4.1 两市场整和趋势
7.4.2 建立土地资产经营公司与土地利用管理相分离独立的体系
7.4.3 改善地方政府的土地管理职能
7.4.4 加强其他手段的采用
7.5 小结
8. 公共政策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8.1 政府在培育土地资源配置市场机制方面的作用
8.1.1 政府培育土地资源配置市场机制的必然性
8.1.2 政府培育土地资源配置市场机制的主要内容
8.1.3 政府对土地市场的调控作用
8.2 公共政策与公共产品供给和外部性消除
8.2.1 土地资源质量退化和其生态环境功能衰退
8.2.2 土地资源作为公共物品的供给
8.2.3 公共政策与公共物品供给和外部性消除
8.3 小结
9. 总结
参考文献
致 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城市化若干问题的再认识[J]. 李善同. 中国软科学. 2001(05)
[2]中国农村土地市场运行机理分析[J]. 黄贤金,尼克·哈瑞柯,鲁尔特·卢本,曲福田. 江海学刊. 2001(02)
[3]关于南海市平洲区农村股份合作制和股权流动的调查报告[J]. 王贵宸. 中国农村经济. 2001(04)
[4]改革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制度 推动土地管理事业深入发展——土地制度创新座谈会纪要[J]. 国土资源通讯. 2001(04)
[5]新世纪中国土地市场建设大趋势[J]. 胡存智,宫玉泉. 中国土地科学. 2001(01)
[6]关于国有土地使用权授权经营问题的探讨[J]. 雷爱先. 中国土地科学. 2001(01)
[7]我国城市化进程对土地资源影响程度的分析[J]. 史育龙.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0(04)
[8]江苏省人口、耕地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J]. 叶忱,黄贤金.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0(04)
[9]地方政府行为与区域市场结构[J]. 杨灿明. 经济研究. 2000(11)
[10]企业改制中设置承租土地使用权的若干问题[J]. 党航行,于建庄.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0(05)
博士论文
[1]土地流转制度研究[D]. 孙佑海.南京农业大学 2000
本文编号:36255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3625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