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秸秆资源肥料化与能源化利用潜力及生态足迹分析
发布时间:2022-02-16 07:20
为了对四川省秸秆肥料化、能源化综合利用潜力以及秸秆生态足迹进行评估,本研究根据《四川统计年鉴2019》中农作物产量概算出各地级市主要农作物秸秆产生量,并通过秸秆的养分含量系数和原料产气率估算出农作物秸秆肥料化与能源化利用潜力,结合能值理论,分析农作物秸秆的生态足迹特征。结果表明,2018年四川省主要农作物(稻谷、小麦、玉米、豆类、薯类、花生、油菜籽)产生的秸秆总量为3 038.74万t;四川省农作物秸秆折算成有机肥的量为6 684.41万t,秸秆还田可减少化肥投入36.81亿元;能源化利用产沼气潜力为132.53×108m3;四川省3种主要农作物秸秆利用的人均总生态足迹为8.458×10-2hm2,人均总生态承载力为9.044×10-2hm2,人均生态盈余达0.587×10-2hm2。说明四川省主要作物秸秆的整体利用方式比较合理;21个地级市(自治州)中南充市秸秆资源量、有机肥生产潜力和沼气潜力均最大,分别为28...
【文章来源】:山东农业科学. 2020,52(08)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参数确定
1.2.1 秸秆资源量的计算
1.2.2 秸秆肥料化利用
1.2.3 秸秆能源化利用
1.2.4 秸秆生态足迹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四川省各地级市(自治州)秸秆资源量以及肥料化和能源化利用潜力分析
2.1.1 秸秆资源量分析
2.1.2 秸秆肥料化利用分析
2.1.3 秸秆沼气潜力分析
2.2 秸秆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分析
3 讨论与结论
3.1 秸秆肥料化利用潜力分析
3.2 秸秆能源化利用潜力分析
3.3 生态足迹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潜力研究[J]. 霍丽丽,赵立欣,孟海波,姚宗路. 农业工程学报. 2019(13)
[2]四川盆地城市细颗粒物污染特征分类分析研究[J]. 刘培川,罗彬,张巍,曹攀,周书华,吴瑶. 四川环境. 2019(02)
[3]基于能值理论的山西省农作物秸秆生态足迹研究[J]. 程曼,解文艳,杨振兴,向云,周怀平,张建杰,陈斌.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3)
[4]四川省农作物秸秆能源化利用模式探讨[J]. 应婧,易文裕,熊昌国,余满江,程方平.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9(02)
[5]秸秆沼气化发展现状与趋势——以四川省为例[J]. 邱坤,宋静,程静思,黄忱忱,段奇武,祝其丽. 中国沼气. 2018(06)
[6]农业秸秆资源化利用现状与评价[J]. 文春波,钱发军,刘鹏. 生态经济. 2018(02)
[7]基于能值理论的新疆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生态足迹分析[J]. 边艳霞,陈立强,王鹏程,张翠燕. 江苏农业科学. 2017(22)
[8]1995—2014年中国农作物秸秆沼气化碳足迹分析[J]. 王艺鹏,杨晓琳,谢光辉,程娅丽.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7(05)
[9]基于资源密度的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潜力测算与市场评估[J]. 崔蜜蜜,蒋琳莉,颜廷武.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6(06)
[10]基于能值理论的江苏省稻麦秸秆综合利用生态足迹分析[J]. 王焱镤,朱利群. 安徽农业科学. 2015(24)
博士论文
[1]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绩效评价及产业发展机制研究[D]. 李鹏.华中农业大学 2014
[2]秸秆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D]. 毕于运.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
硕士论文
[1]不同利用方式下新疆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能值生态足迹评估[D]. 边艳霞.塔里木大学 2017
[2]农作物秸秆资源量估算、分布与利用潜力研究[D]. 车莉.大连理工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627614
【文章来源】:山东农业科学. 2020,52(08)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参数确定
1.2.1 秸秆资源量的计算
1.2.2 秸秆肥料化利用
1.2.3 秸秆能源化利用
1.2.4 秸秆生态足迹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四川省各地级市(自治州)秸秆资源量以及肥料化和能源化利用潜力分析
2.1.1 秸秆资源量分析
2.1.2 秸秆肥料化利用分析
2.1.3 秸秆沼气潜力分析
2.2 秸秆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分析
3 讨论与结论
3.1 秸秆肥料化利用潜力分析
3.2 秸秆能源化利用潜力分析
3.3 生态足迹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潜力研究[J]. 霍丽丽,赵立欣,孟海波,姚宗路. 农业工程学报. 2019(13)
[2]四川盆地城市细颗粒物污染特征分类分析研究[J]. 刘培川,罗彬,张巍,曹攀,周书华,吴瑶. 四川环境. 2019(02)
[3]基于能值理论的山西省农作物秸秆生态足迹研究[J]. 程曼,解文艳,杨振兴,向云,周怀平,张建杰,陈斌.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3)
[4]四川省农作物秸秆能源化利用模式探讨[J]. 应婧,易文裕,熊昌国,余满江,程方平.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9(02)
[5]秸秆沼气化发展现状与趋势——以四川省为例[J]. 邱坤,宋静,程静思,黄忱忱,段奇武,祝其丽. 中国沼气. 2018(06)
[6]农业秸秆资源化利用现状与评价[J]. 文春波,钱发军,刘鹏. 生态经济. 2018(02)
[7]基于能值理论的新疆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生态足迹分析[J]. 边艳霞,陈立强,王鹏程,张翠燕. 江苏农业科学. 2017(22)
[8]1995—2014年中国农作物秸秆沼气化碳足迹分析[J]. 王艺鹏,杨晓琳,谢光辉,程娅丽.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7(05)
[9]基于资源密度的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潜力测算与市场评估[J]. 崔蜜蜜,蒋琳莉,颜廷武.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6(06)
[10]基于能值理论的江苏省稻麦秸秆综合利用生态足迹分析[J]. 王焱镤,朱利群. 安徽农业科学. 2015(24)
博士论文
[1]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绩效评价及产业发展机制研究[D]. 李鹏.华中农业大学 2014
[2]秸秆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D]. 毕于运.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
硕士论文
[1]不同利用方式下新疆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能值生态足迹评估[D]. 边艳霞.塔里木大学 2017
[2]农作物秸秆资源量估算、分布与利用潜力研究[D]. 车莉.大连理工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6276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3627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