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及预测
发布时间:2022-07-03 15:37
近年来,随着岳阳市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建设用地需求逐渐增加,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不断增大。研究岳阳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的时空分异特征,可以为今后岳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在遵循科学性、区域特殊性等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了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三级指标体系,包括4个子承载力体系和20个具体指标。使用极差转换法对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使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对2008~2017年岳阳市土地综合承载力及各子承载力进行了测算和评价;同时还使用状态评价法对部分指标承载状况进行了分析;并以2017年为例,对岳阳市不同区域土地综合承载力和各子承载力进行了测算和分析;最后使用灰色预测模型对岳阳市2020年和2025年的相对土地综合承载力进行了预测。主要结果如下:(1)2008~2017年,岳阳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指数呈显著上升趋势,其中综合承载力指数最大为2017年的0.7444,最小为2011年的0.3710。从各子承载力方面来看,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数有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但总体变化幅度较小;生态环境承载力指数有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变化幅度较为明显;经济技术承载...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3.1 承载力的起源与发展
1.3.2 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
1.3.3 承载力研究的区域尺度
1.3.4 土地资源承载力预测研究
1.3.5 文献评述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研究技术路线
2 研究区域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自然条件
2.2.1 地形地貌
2.2.2 气候
2.2.3 水文
2.3 社会经济状况
2.3.1 行政区划与人口
2.3.2 经济
2.4 土地利用现状
3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方法
3.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3.1.2 指标选取与体系构建
3.2 评价方法
3.2.1 指标标准化处理
3.2.2 指标权重确定
3.2.3 评价指标信度分析
3.2.4 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测算
4 岳阳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
4.1 岳阳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单指标分析
4.2 岳阳市不同年份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变化特征
4.2.1 子系统承载力变化特征
4.2.2 综合承载力变化特征
4.3 岳阳市不同区域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变化特征
4.3.1 指标体系修正与权重确定
4.3.2 不同区域子系统承载力分布特征
4.3.3 不同区域综合承载力分布特征
5 岳阳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预测
5.1 承载力预测模型构建
5.1.1 灰色预测模型
5.1.2 模型精度检验
5.2 评价指标预测
5.3 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预测
5.3.1 指标数据标准化
5.3.2 指标权重确定
5.3.3 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预测分析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建议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京津冀区域国土空间协同治理:历程、特征与趋势[J]. 温锋华,姜玲. 城市发展研究. 2020(04)
[2]基于熵权和TOPSIS法的京津冀地区综合承载力的评价研究[J]. 李林汉.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1)
[3]美丽中国与国土空间规划关系的地理学思考[J]. 陈明星,梁龙武,王振波,张文忠,余建辉,梁宜. 地理学报. 2019(12)
[4]基于均方差法的郑州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J]. 鲁春阳,文枫.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9(11)
[5]重庆市江津区土地资源承载力时空差异研究[J]. 程小于,杨庆媛,毕国华.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9(10)
[6]芜湖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J]. 何如海,阮梦雅,程玉祺,王其帅.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9(03)
[7]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福建省土地利用绩效评价及灰色关联分析[J]. 梁建飞,陈松林.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3)
[8]京津冀区域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J]. 王大本,刘兵. 经济与管理. 2019(02)
[9]长株潭城市群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J]. 喻送霞,杨波,宾津佑,叶帮玲,丁闪闪,陶前辉,李博,左青.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10]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以湖北省团风县为例[J]. 卢青,胡守庚,叶菁,童陆亿,卢静.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9(01)
博士论文
[1]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西安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与预测研究[D]. 滕宇思.西北工业大学 2016
[2]山东半岛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与区划[D]. 王奎峰.中国矿业大学 2015
[3]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及预测研究[D]. 祝秀芝.山东农业大学 2013
[4]黄河三角洲水土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D]. 王薇.山东农业大学 2012
[5]西北开发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D]. 马爱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基于GIS的土地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D]. 鹿晓东.山东建筑大学 2019
[2]天山北坡城市群综合承载力评估与预测研究[D]. 陈曦.石河子大学 2019
[3]黑龙江省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D]. 霍玉盛.东北农业大学 2018
[4]勉县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D]. 周颖.长安大学 2018
[5]县级土地综合承载力分析[D]. 陈海威.东华理工大学 2017
[6]关中地区土地承载力研究[D]. 韩煦.长安大学 2017
[7]基于空间分析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D]. 欧弢.昆明理工大学 2017
[8]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D]. 陶虹向.浙江大学 2016
[9]合肥市综合承载力评价与提升研究[D]. 邢苏颖.安徽财经大学 2014
[10]南昌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研究[D]. 王金珠.江西农业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655150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3.1 承载力的起源与发展
1.3.2 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
1.3.3 承载力研究的区域尺度
1.3.4 土地资源承载力预测研究
1.3.5 文献评述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研究技术路线
2 研究区域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自然条件
2.2.1 地形地貌
2.2.2 气候
2.2.3 水文
2.3 社会经济状况
2.3.1 行政区划与人口
2.3.2 经济
2.4 土地利用现状
3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方法
3.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3.1.2 指标选取与体系构建
3.2 评价方法
3.2.1 指标标准化处理
3.2.2 指标权重确定
3.2.3 评价指标信度分析
3.2.4 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测算
4 岳阳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
4.1 岳阳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单指标分析
4.2 岳阳市不同年份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变化特征
4.2.1 子系统承载力变化特征
4.2.2 综合承载力变化特征
4.3 岳阳市不同区域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变化特征
4.3.1 指标体系修正与权重确定
4.3.2 不同区域子系统承载力分布特征
4.3.3 不同区域综合承载力分布特征
5 岳阳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预测
5.1 承载力预测模型构建
5.1.1 灰色预测模型
5.1.2 模型精度检验
5.2 评价指标预测
5.3 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预测
5.3.1 指标数据标准化
5.3.2 指标权重确定
5.3.3 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预测分析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建议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京津冀区域国土空间协同治理:历程、特征与趋势[J]. 温锋华,姜玲. 城市发展研究. 2020(04)
[2]基于熵权和TOPSIS法的京津冀地区综合承载力的评价研究[J]. 李林汉.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1)
[3]美丽中国与国土空间规划关系的地理学思考[J]. 陈明星,梁龙武,王振波,张文忠,余建辉,梁宜. 地理学报. 2019(12)
[4]基于均方差法的郑州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J]. 鲁春阳,文枫.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9(11)
[5]重庆市江津区土地资源承载力时空差异研究[J]. 程小于,杨庆媛,毕国华.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9(10)
[6]芜湖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J]. 何如海,阮梦雅,程玉祺,王其帅.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9(03)
[7]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福建省土地利用绩效评价及灰色关联分析[J]. 梁建飞,陈松林.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3)
[8]京津冀区域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J]. 王大本,刘兵. 经济与管理. 2019(02)
[9]长株潭城市群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J]. 喻送霞,杨波,宾津佑,叶帮玲,丁闪闪,陶前辉,李博,左青.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10]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以湖北省团风县为例[J]. 卢青,胡守庚,叶菁,童陆亿,卢静.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9(01)
博士论文
[1]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西安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与预测研究[D]. 滕宇思.西北工业大学 2016
[2]山东半岛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与区划[D]. 王奎峰.中国矿业大学 2015
[3]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及预测研究[D]. 祝秀芝.山东农业大学 2013
[4]黄河三角洲水土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D]. 王薇.山东农业大学 2012
[5]西北开发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D]. 马爱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基于GIS的土地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D]. 鹿晓东.山东建筑大学 2019
[2]天山北坡城市群综合承载力评估与预测研究[D]. 陈曦.石河子大学 2019
[3]黑龙江省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D]. 霍玉盛.东北农业大学 2018
[4]勉县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D]. 周颖.长安大学 2018
[5]县级土地综合承载力分析[D]. 陈海威.东华理工大学 2017
[6]关中地区土地承载力研究[D]. 韩煦.长安大学 2017
[7]基于空间分析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D]. 欧弢.昆明理工大学 2017
[8]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D]. 陶虹向.浙江大学 2016
[9]合肥市综合承载力评价与提升研究[D]. 邢苏颖.安徽财经大学 2014
[10]南昌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研究[D]. 王金珠.江西农业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6551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3655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