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04 18:25
矿产资源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随着采矿业的不断发展,在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矿区的环境带来了多方面的、不同程度的破坏。矿区资源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不仅造成大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而且给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了各种不利影响,严重制约了矿区经济的发展和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是联系自然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纽带和中介,它将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联系在一起,是衡量资源环境状况与社会经济发展是否协调的重要尺度,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比较客观的判断依据。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同时,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特点告诉我们,人类活动并不是可以无限制发展的,它会受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影响和制约。无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结果就是资源加速枯竭、人居环境不断恶化,并阻碍可持续发展。因而,对矿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对于调节人类自身的活动,实现矿区自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鉴于此,本文在前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矿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从定性和定量两个...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框架
2 矿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关理论概述
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 资源承载能力
2.3 环境承载能力
2.4 矿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2.5 矿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3 矿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量化研究
3.1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主要量化方法综述
3.2 矿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量化方法选择
3.3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4 数据处理
3.5 指标权重的确定
3.6 矿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过程
3.7 矿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判别
4 枣庄矿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分析
4.1 枣庄矿区概况
4.2 枣庄矿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
4.3 枣庄矿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结果分析
5 对策建议
5.1 提高资源环境保护意识
5.2 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
5.3 实施清洁生产
5.4 发展矿区循环经济
6 小结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之处及展望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成果
主要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西部地区综合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J]. 王莉芳,李怡.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12)
[2]基于集对分析的矿区生态承载力定量评价[J]. 刘洪丽,吴军年,徐兴东. 干旱区研究. 2008(04)
[3]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 赵兵.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08(03)
[4]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煤炭矿区循环经济模式研究[J]. 刘刚. 露天采矿技术. 2008(01)
[5]刍议枣庄因采矿引起的地质灾害及预防[J]. 唐敏. 山东国土资源. 2008(02)
[6]北京山区资源环境的生态承载力分析[J]. 孙久文,罗标强. 北京社会科学. 2007(06)
[7]环境承载力分析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J]. 常春芝.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7(02)
[8]长江上游山丘区土地承载力研究与评价——以四川省宜宾市为例[J]. 漆良华,周金星,张旭东,谭显春,陈文晖,黄玲玲.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7(02)
[9]额济纳绿洲土地承载力研究[J]. 格日乐,程宏,邹学勇,王升堂,张春来.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6)
[10]山西省大气环境承载力初探[J]. 陈新凤. 经济问题. 2006(11)
博士论文
[1]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D]. 李达.复旦大学 2007
[2]西北开发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D]. 马爱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3
[3]矿区可持续发展动态分析与适应性对策[D]. 李堂军.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00
硕士论文
[1]开发区的环境承载力评估研究[D]. 汤金来.合肥工业大学 2006
[2]高产高效矿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研究[D]. 刘俊仙.太原理工大学 2004
[3]区域环境承载力理论及其应用[D]. 陈楷根.福建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701109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框架
2 矿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关理论概述
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 资源承载能力
2.3 环境承载能力
2.4 矿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2.5 矿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3 矿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量化研究
3.1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主要量化方法综述
3.2 矿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量化方法选择
3.3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4 数据处理
3.5 指标权重的确定
3.6 矿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过程
3.7 矿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判别
4 枣庄矿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分析
4.1 枣庄矿区概况
4.2 枣庄矿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
4.3 枣庄矿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结果分析
5 对策建议
5.1 提高资源环境保护意识
5.2 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
5.3 实施清洁生产
5.4 发展矿区循环经济
6 小结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之处及展望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成果
主要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西部地区综合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J]. 王莉芳,李怡.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12)
[2]基于集对分析的矿区生态承载力定量评价[J]. 刘洪丽,吴军年,徐兴东. 干旱区研究. 2008(04)
[3]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 赵兵.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08(03)
[4]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煤炭矿区循环经济模式研究[J]. 刘刚. 露天采矿技术. 2008(01)
[5]刍议枣庄因采矿引起的地质灾害及预防[J]. 唐敏. 山东国土资源. 2008(02)
[6]北京山区资源环境的生态承载力分析[J]. 孙久文,罗标强. 北京社会科学. 2007(06)
[7]环境承载力分析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J]. 常春芝.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7(02)
[8]长江上游山丘区土地承载力研究与评价——以四川省宜宾市为例[J]. 漆良华,周金星,张旭东,谭显春,陈文晖,黄玲玲.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7(02)
[9]额济纳绿洲土地承载力研究[J]. 格日乐,程宏,邹学勇,王升堂,张春来.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6)
[10]山西省大气环境承载力初探[J]. 陈新凤. 经济问题. 2006(11)
博士论文
[1]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D]. 李达.复旦大学 2007
[2]西北开发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D]. 马爱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3
[3]矿区可持续发展动态分析与适应性对策[D]. 李堂军.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00
硕士论文
[1]开发区的环境承载力评估研究[D]. 汤金来.合肥工业大学 2006
[2]高产高效矿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研究[D]. 刘俊仙.太原理工大学 2004
[3]区域环境承载力理论及其应用[D]. 陈楷根.福建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7011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3701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