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游监利断面鱼类早期资源量及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02 14:57
2008-2010年5-7月对长江中游监利断面的鱼类早期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并于2010年1月、4月、7月和10月对长江中游宜昌至城陵矶江段的浮游生物进行采样分析,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2008-2010年在长江中游监利江段共采集鱼卵及仔稚鱼54种,分属8目15科46属。其中鲤形目(Cypriniformes) 3科29属36种,种类数占66.7%;鲈形目(Perciformes)4科6属7种,占13.0%;鲇形目(Siluriformes) 2科2属4种,占7.4%;鳉形目(Cyprinodontiformes)2科2属2种,占3.7%;鲑形目(Salmoniformes)、鲱形目(Clupeiformes)、颌针鱼目(Beloniformes)和刺鳅目(Mastacembeliformes)均为1科1属1种,比例均为1.9%。 2. 2008-2010年在长江中游监利江段共采集鱼卵17,974粒,仔稚鱼1,392,005尾。监测结果显示,小型鱼类占主要优势,其中,(?)属(Hemiculter)比例最大,占94.54%;鰕鯱属(Gobiidae)占1.06%;银鱼科(Salangi...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及研究目的与意义
1 鱼类早期资源研究概况
1.1 国外早期资源的研究进展
1.2 国内早期资源的研究进展
2 浮游生物研究概况
3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长江中游监利断面鱼类早期资源量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采样时间和断面设置
2.2 样本采集与处理
2.3 水文数据收集及数据处理
3 结果
3.1 种类组成
3.2 鱼类早期资源量
3.3 "四大家鱼"早期资源
3.3.1 "四大家鱼"卵苗径流量
3.3.2 "四大家鱼"卵苗组成变化
3.4 产卵场推算
3.4.1 鱼卵及仔稚鱼发育期
3.4.2 仔鱼体长
3.4.3 仔鱼耳石
3.4.4 产卵场
3.5 水文因子及水生态指标
3.5.1 水温
3.5.2 透明度
3.5.3 溶氧量
3.5.4 电导率、溶解性总固体(TDS)和盐度
3.5.5 水位、流量
4. 讨论
4.1 长江中游渔业资源现状
4.2 耳石对日龄的鉴定
4.3 水文因子、水生态指标和苗汛的关系
第三章 长江中游监利江段鱼卵及仔稚鱼时空分布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采样时间和断面设置
2.2 样本采集与处理
2.3 水文数据收集及数据处理
3 结果
3.1 种类组成
3.2 鱼卵及仔稚鱼的时间变化
3.2.1 鱼卵、仔稚鱼密度的逐日变化
3.2.2 仔稚鱼密度昼夜变化
3.2.3 仔稚鱼种类夜间变化
3.3 鱼卵、仔稚鱼的空间变化
3.3.1 鱼卵水平及垂直分布
3.3.2 仔稚鱼水平及垂直分布
3.4 水文及相关环境因子
4 讨论
4.1 鱼卵及仔稚鱼的时间变化
4.2 鱼卵及仔稚鱼水平分布
4.3 鱼卵及仔稚鱼垂直分布
第四章 长江中游宜昌至城陵矶江段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样本的采集和处理
2.2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浮游生物种类组成
3.1.1 浮游植物
3.1.2 浮游动物
3.2 种类组成的季节变化
3.2.1 浮游植物
3.2.2 浮游动物
3.3 种类组成的水平分布
3.3.1 浮游植物
3.3.2 浮游动物
3.4 密度和生物量
3.4.1 浮游植物
3.4.2 浮游动物
3.5 优势种
3.5.1 浮游植物
3.5.2 浮游动物
3.6 浮游植物的多样性分析
4. 讨论
4.1 长江中游浮游生物的时空变化
4.2 长江中游浮游生物多样性评价
4.3 浮游生物与鱼类早期资源的关系
参考文献
图版Ⅰ
图版Ⅱ
图版Ⅲ
致谢
附录
本文编号:3779426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及研究目的与意义
1 鱼类早期资源研究概况
1.1 国外早期资源的研究进展
1.2 国内早期资源的研究进展
2 浮游生物研究概况
3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长江中游监利断面鱼类早期资源量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采样时间和断面设置
2.2 样本采集与处理
2.3 水文数据收集及数据处理
3 结果
3.1 种类组成
3.2 鱼类早期资源量
3.3 "四大家鱼"早期资源
3.3.1 "四大家鱼"卵苗径流量
3.3.2 "四大家鱼"卵苗组成变化
3.4 产卵场推算
3.4.1 鱼卵及仔稚鱼发育期
3.4.2 仔鱼体长
3.4.3 仔鱼耳石
3.4.4 产卵场
3.5 水文因子及水生态指标
3.5.1 水温
3.5.2 透明度
3.5.3 溶氧量
3.5.4 电导率、溶解性总固体(TDS)和盐度
3.5.5 水位、流量
4. 讨论
4.1 长江中游渔业资源现状
4.2 耳石对日龄的鉴定
4.3 水文因子、水生态指标和苗汛的关系
第三章 长江中游监利江段鱼卵及仔稚鱼时空分布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采样时间和断面设置
2.2 样本采集与处理
2.3 水文数据收集及数据处理
3 结果
3.1 种类组成
3.2 鱼卵及仔稚鱼的时间变化
3.2.1 鱼卵、仔稚鱼密度的逐日变化
3.2.2 仔稚鱼密度昼夜变化
3.2.3 仔稚鱼种类夜间变化
3.3 鱼卵、仔稚鱼的空间变化
3.3.1 鱼卵水平及垂直分布
3.3.2 仔稚鱼水平及垂直分布
3.4 水文及相关环境因子
4 讨论
4.1 鱼卵及仔稚鱼的时间变化
4.2 鱼卵及仔稚鱼水平分布
4.3 鱼卵及仔稚鱼垂直分布
第四章 长江中游宜昌至城陵矶江段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样本的采集和处理
2.2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浮游生物种类组成
3.1.1 浮游植物
3.1.2 浮游动物
3.2 种类组成的季节变化
3.2.1 浮游植物
3.2.2 浮游动物
3.3 种类组成的水平分布
3.3.1 浮游植物
3.3.2 浮游动物
3.4 密度和生物量
3.4.1 浮游植物
3.4.2 浮游动物
3.5 优势种
3.5.1 浮游植物
3.5.2 浮游动物
3.6 浮游植物的多样性分析
4. 讨论
4.1 长江中游浮游生物的时空变化
4.2 长江中游浮游生物多样性评价
4.3 浮游生物与鱼类早期资源的关系
参考文献
图版Ⅰ
图版Ⅱ
图版Ⅲ
致谢
附录
本文编号:37794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3779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