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投入占用产出技术的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20 02:52
水对人类生活的生态环境也起着决定性作用,由于不合理的资源利用方式,忽视最小生态用水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导致一些地区或流域的生态环境恶化,并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对于水资源合理配置遵循的原则是不应该只关注人类生产和生活用水,而应注重生态用水和人类用水协调。对已破坏的水资源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应注重生态用水与人工用水并重。因此研究水资源对于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和优化,以加强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淮北市是一个资源贡献型城市,传统的支撑行业都是一些高耗水行业,水资源和经济发展的矛盾特别的突出。本文以淮北市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为研究对象,借助的研究手段是投入占用产出技术。 投入产出模型的理论基础是一般均衡理论,投入产出建模技术在解决结构问题方面具有优势,它揭示了系统各部门之间、各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但是投入产出建模技术具有很强的前提假定,使得投入产出建模技术缺乏灵活性。考虑各种方法的可行性,对混合编表法进行了改进,对编表流程进行了探讨。通过引入占用部分,将占用部分影响因素纳入水资源计算中,可以更全面、更合理的度量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对水资源需求的影响。 在掌握淮北市经济系统...
【文章页数】:10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研究背景和淮北市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1 水资源配置的研究背景
1.2 淮北市水资源合理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2 水资源合理配置和生态用水研究进展
2.1 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进展
2.2 生态用水研究进展
2.3 生态用水类型的划分
2.4 生态用水的特征
3 研究目的、主要内容、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3.1 本文研究目的与意义
3.2 论文结构及其主要内容
3.3 研究技术路线
3.4 论文的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
3.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投入产出技术文献综述
1 一般均衡和投入产出的发展历史
1.1 一般均衡理论、局部均衡理论和投入产出理论的关系
1.2 列昂惕夫对投入产出分析的贡献
2 投入产出技术的应用研究
2.1 投入产出在宏观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2.2 投入产出在经济结构变化分析中的应用
2.3 投入产出在结构分解分析中的应用
2.4 投入产出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分析中的应用
2.5 投入产出在能源分析中的应用
2.6 投入产出在社会系统分析中的应用
2.7 投入产出在降低关税分析中的应用
2.8 投入产出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3 投入产出技术的最新研究动态
3.1 动态投入产出分析
3.2 动态投入产出模型与数学规划模型的结合
3.3 非线性投入产出技术研究
3.4 投入产出技术的结构分解
4 投入产出技术在水资源方面的研究
4.1 水资源投入产出研究进展
4.2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投入产出技术的扩展及生态用水核算
1 投入产出模型与投入占用产出模型的比较
1.1 投入产出技术的分类
1.2 投入占用产出模型简介
1.3 投入占用产出概念的区别
2 投入占用产出技术
2.1 静态投入占用产出技术
2.2 投入占用产出分析
2.3 静态投入占用产出模型主要特点和优点
3 动态投入占用产出技术的推导
3.1 动态投入占用产出技术
3.2 考虑固定资本时滞和损耗补偿的动态投入占用产出分析
3.3 考虑固定资产、生态资产使用时滞的动态投入占用产出模型
3.4 考虑固定资产使用时滞与损耗补偿、生态资产使用时滞与综合耗减补偿的动态投入占用产出模型
4 直接消耗系数的改进
4.1 投入产出模型中的耗系数直接消的改进
4.2 包括固定资产消耗的列昂惕夫逆矩阵
4.3 考虑居民收入、消费与生产活动的列昂惕夫逆矩阵
4.4 考虑生产能力限制的列昂惕夫逆矩阵
4.5 剔除进口(输入)影响的列昂惕夫逆矩阵
5 淮北市生态用水定额的计算
5.1 淮北市植被生态用水的计算
5.2 淮北市河流生态用水确定
5.3 淮北市湿地生态用水计算
5.4 淮北市城市生态用水计算
5.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淮北市水资源投入占用产出表的编制
1 投入产出表编表方法和更新方法
1.1 投入产出表的编制研究概况
1.2 投入产出系数更新方法综述
1.2.1 RAS法
1.2.2 拉格朗日待定系数法
1.2.3 交叉熵方法
1.2.4 内生化调整方法
1.2.5 双比例调整方法
1.2.6 混合编表法(改进RAS法)
2 淮北市水资源投入占用产出表的编制
2.1 编制水资源投入占用产出表的数据基础
2.2 淮北市水资源投入占用产出表的编制流程
2.3 水资源投入产出表的部门分类原则
2.4 淮北市水资源投入产出表表式
2.5 水资源投入占用产出的平衡关系
2.6 淮北市水资源投入占用产出表的主要特点
2.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淮北市水资源投入占用产出主系数辨识研究
1 主系数的定义、识别对象和框架
1.1 主系数的定义与识别对象
1.2 主系数辨识的思想
1.3 主系数辨识的框架
2 边际主系数与平均主系数的区别
3 常用的三种主系数辨识方法
3.1 影响域法
3.2 容忍限法
3.3 平均主系数辨识方法—截集法
4 几种用水系数的实证分析
4.1 直接用水系数、完全用水系数和生态用水系数的实证分析
4.2 直接用水系数和完全用水系数
4.3 生态用水系数
4.4 淮北市2002年各部门用水系数实证分析
5 淮北市2002年的用水主系数分析
5.1 用水主系数的辨识公式
5.2 淮北市2002年以影响完全用水系数的边际主系数的辨识
5.3 淮北市2002年以影响完全用水系数的平均主系数的辨识
5.4 淮北市2002年以影响用水总量的边际主系数的辨识
5.5 淮北市2002年以影响用水总量的平均主系数的辨识
5.6 用水系数与水资源合理配置体系的建立
5.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淮北市水资源最终需求的结构分解
1 淮北市水资源最终需求的结构分解
1.1 投入产出技术的结构分解概况
1.2 结构分解的基本分解形式
1.3 最终需求变动对水资源变动影响的结构分解
1.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 结论
致谢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794740
【文章页数】:10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研究背景和淮北市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1 水资源配置的研究背景
1.2 淮北市水资源合理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2 水资源合理配置和生态用水研究进展
2.1 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进展
2.2 生态用水研究进展
2.3 生态用水类型的划分
2.4 生态用水的特征
3 研究目的、主要内容、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3.1 本文研究目的与意义
3.2 论文结构及其主要内容
3.3 研究技术路线
3.4 论文的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
3.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投入产出技术文献综述
1 一般均衡和投入产出的发展历史
1.1 一般均衡理论、局部均衡理论和投入产出理论的关系
1.2 列昂惕夫对投入产出分析的贡献
2 投入产出技术的应用研究
2.1 投入产出在宏观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2.2 投入产出在经济结构变化分析中的应用
2.3 投入产出在结构分解分析中的应用
2.4 投入产出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分析中的应用
2.5 投入产出在能源分析中的应用
2.6 投入产出在社会系统分析中的应用
2.7 投入产出在降低关税分析中的应用
2.8 投入产出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3 投入产出技术的最新研究动态
3.1 动态投入产出分析
3.2 动态投入产出模型与数学规划模型的结合
3.3 非线性投入产出技术研究
3.4 投入产出技术的结构分解
4 投入产出技术在水资源方面的研究
4.1 水资源投入产出研究进展
4.2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投入产出技术的扩展及生态用水核算
1 投入产出模型与投入占用产出模型的比较
1.1 投入产出技术的分类
1.2 投入占用产出模型简介
1.3 投入占用产出概念的区别
2 投入占用产出技术
2.1 静态投入占用产出技术
2.2 投入占用产出分析
2.3 静态投入占用产出模型主要特点和优点
3 动态投入占用产出技术的推导
3.1 动态投入占用产出技术
3.2 考虑固定资本时滞和损耗补偿的动态投入占用产出分析
3.3 考虑固定资产、生态资产使用时滞的动态投入占用产出模型
3.4 考虑固定资产使用时滞与损耗补偿、生态资产使用时滞与综合耗减补偿的动态投入占用产出模型
4 直接消耗系数的改进
4.1 投入产出模型中的耗系数直接消的改进
4.2 包括固定资产消耗的列昂惕夫逆矩阵
4.3 考虑居民收入、消费与生产活动的列昂惕夫逆矩阵
4.4 考虑生产能力限制的列昂惕夫逆矩阵
4.5 剔除进口(输入)影响的列昂惕夫逆矩阵
5 淮北市生态用水定额的计算
5.1 淮北市植被生态用水的计算
5.2 淮北市河流生态用水确定
5.3 淮北市湿地生态用水计算
5.4 淮北市城市生态用水计算
5.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淮北市水资源投入占用产出表的编制
1 投入产出表编表方法和更新方法
1.1 投入产出表的编制研究概况
1.2 投入产出系数更新方法综述
1.2.1 RAS法
1.2.2 拉格朗日待定系数法
1.2.3 交叉熵方法
1.2.4 内生化调整方法
1.2.5 双比例调整方法
1.2.6 混合编表法(改进RAS法)
2 淮北市水资源投入占用产出表的编制
2.1 编制水资源投入占用产出表的数据基础
2.2 淮北市水资源投入占用产出表的编制流程
2.3 水资源投入产出表的部门分类原则
2.4 淮北市水资源投入产出表表式
2.5 水资源投入占用产出的平衡关系
2.6 淮北市水资源投入占用产出表的主要特点
2.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淮北市水资源投入占用产出主系数辨识研究
1 主系数的定义、识别对象和框架
1.1 主系数的定义与识别对象
1.2 主系数辨识的思想
1.3 主系数辨识的框架
2 边际主系数与平均主系数的区别
3 常用的三种主系数辨识方法
3.1 影响域法
3.2 容忍限法
3.3 平均主系数辨识方法—截集法
4 几种用水系数的实证分析
4.1 直接用水系数、完全用水系数和生态用水系数的实证分析
4.2 直接用水系数和完全用水系数
4.3 生态用水系数
4.4 淮北市2002年各部门用水系数实证分析
5 淮北市2002年的用水主系数分析
5.1 用水主系数的辨识公式
5.2 淮北市2002年以影响完全用水系数的边际主系数的辨识
5.3 淮北市2002年以影响完全用水系数的平均主系数的辨识
5.4 淮北市2002年以影响用水总量的边际主系数的辨识
5.5 淮北市2002年以影响用水总量的平均主系数的辨识
5.6 用水系数与水资源合理配置体系的建立
5.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淮北市水资源最终需求的结构分解
1 淮北市水资源最终需求的结构分解
1.1 投入产出技术的结构分解概况
1.2 结构分解的基本分解形式
1.3 最终需求变动对水资源变动影响的结构分解
1.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 结论
致谢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7947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3794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