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耕地后备资源特征及限制开发利用的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3-05-07 00:11
[目的]摸底耕地后备资源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基础,探明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可以为政府部门保障基本农田和国土整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限制性因子"评价法,综合分析了青海省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的宜耕性与限制性。[结果](1)青海省耕地后备资源总量较少,面积为3.81万hm2,约占全省现有耕地的6.40%;(2)集中分布于北部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和海南藏族自治州;(3)主要以其他草地和沙地两种地类为主,分别占耕地后备资源总量的86.89%和5.40%;(4)从开发的限制性因素分析来看,青海省耕地后备资源总体质量差,加之极端的气候条件,频繁的自然灾害,以及欠发达的社会经济条件,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难度较大。[结论]青海省耕地后备资源总量较少并且分布较集中,开发利用潜力不大;该区域宜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明确功能区划和适度开发耕地后备资源。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概况
1.2 数据来源
2 研究方法
2.1 宜耕性评价对象
2.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 结果与分析
3.1 耕地后备资源数量分布
3.2 耕地后备资源地理空间分布
3.3 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的限制性因素分析
3.3.1 自然因素
3.3.2 社会经济因素
3.3.3 生态因素
3.3.4 技术因素
3.4 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
3.4.1 制定科学合理的开发规划,统筹管理
3.4.2 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明确功能区划、适度开发
3.4.3 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保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4 结论
本文编号:3809870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概况
1.2 数据来源
2 研究方法
2.1 宜耕性评价对象
2.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 结果与分析
3.1 耕地后备资源数量分布
3.2 耕地后备资源地理空间分布
3.3 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的限制性因素分析
3.3.1 自然因素
3.3.2 社会经济因素
3.3.3 生态因素
3.3.4 技术因素
3.4 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
3.4.1 制定科学合理的开发规划,统筹管理
3.4.2 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明确功能区划、适度开发
3.4.3 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保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4 结论
本文编号:38098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3809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