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资源科学论文 >

陕西省南水北调水资源配置研究

发布时间:2024-06-08 01:14
  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陕西省关中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论文结合生产实际,采用系统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对陕西省南水北调受水区水资源配置问题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受水区水资源配置方案集,提出了受水区水资源配置模型,通过VB编程计算得到各种方案下的配置结果。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取得的成果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分析了当前陕西省关中地区水资源所面临的问题,对展开本研究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进行了论证。在详细综述了水资源配置领域的研究动态与20世纪后期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次研究的内容与技术路线。 (2)在分析省内南水北调受水区水资源现状、各部门需水资料、各水库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构建了不同情况下受水区节点图,提出了受水区水资源调配的原则,建立了受水区水资源配置的方案集。 (3)依据节点图与水资源调配原则,建立了受水区水资源调配模拟模型,并对模拟方案进行了求解。 (4)考虑到受水区用水节点行政区域、地理位置等特性,将其划分为4个单元,建立了水资源配置优化模型对每一单元内部进行单元优化配置计算。 (5)应用多目标多层次模糊优选方法配置引汉济渭调水量到4个单元的水量,以各单元缺水量最小建立目标函数,并将实数编...

【文章页数】:9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问题提出背景
        1.1.2 陕西省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 水资源配置研究概况及发展的趋势
        1.3.1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2 水资源调配模型研究概况
        1.3.3 20世纪后期水资源调配研究发展趋势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2 陕西省南水北调受水区基本情况
    2.1 省内南水北调工程简介及直接受水区范围
        2.1.1 五座重点城市范围、现状及规划建设情况
        2.1.2 十三座中小城市规划范围及建设规划
        2.1.3 八大工业园区规划情况
        2.1.4 小结
    2.2 受水区供水系统概况
        2.2.1 地表水供水系统概况
        2.2.2 地下水及雨污水回用供水系统概况
    2.3 受水区需水预测
        2.3.1 城市生活需水预测及需水量
        2.3.2 城市工业需水量预测
        2.3.3 河道外生态需水量预测
        2.3.4 需水量汇总
    2.4 本章小结
3 水资源调配节点图、调配原则及方案设定
    3.1 受水区系统概化及节点描述
    3.2 方案设定
        3.2.1 初始方案
        3.2.2 方案集设置
    3.3 受水区水资源配置的基本原则
    3.4 受水区水资源调配的调节计算时段
    3.5 本章小结
4 受水区水资源配置模拟模型建立及结果分析
    4.1 受水区水资源配置模拟模型建立
        4.1.1 模型变量说明
        4.1.2 约束条件
        4.1.3 模拟模型计算流程图
    4.2 模拟计算方案下水资源配置结果及分析
        4.2.1 模拟计算方案下水资源配置结果
        4.2.2 2020水平年水资源配置结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受水区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5.1 优化配置模型建立
        5.1.1 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建立的思路
        5.1.2 建立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步骤
    5.2 基于多目标多层次模糊优选法的引汉济渭调水量配置
        5.2.1 多目标多层次模糊优选方法
        5.2.2 引汉济渭调水量四小单元配置
    5.3 各子系统水资源优化配置
        5.3.1 目标函数的建立
        5.3.2 模型约束条件
        5.3.3 模型总特点
    5.4 模型的求解方法——模拟与优化相结合方法
        5.4.1 遗传算法与实数编码遗传算法
        5.4.2 基于实数编码遗传算法的供水水库优化调度
        5.4.3 模拟方法
    5.5 单元优化方案集下配置结果及分析
        5.5.1 优化配置结果分析
        5.5.2 模拟配置结果与优化配置结果对比
    5.6 本章小结
6 结束语及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本文编号:39912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39912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8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