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尺度视角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及其空间特征分析——以济南市为例
发布时间:2025-03-29 22:59
以土地利用现状地类图斑为评价单元,从图斑、区县、市域尺度,构建由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构成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型,对济南市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多尺度评价和空间特征分析,并在乡镇尺度上进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探索其空间集聚效应。结果表明:(1)济南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处于中等水平,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承载力较高地区多分布在济南市章丘区、商河县东南部和济阳区北部,承载力较低地区多分布在历下区、市中区北部、槐荫区东部。(2)各子系统差异明显,资源子系统处于较高水平,生态环境及经济社会子系统处于中等水平,且各县区差异较大。(3)资源环境承载力及各子系统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高值集簇区、低值萧索区空间集聚明显。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概况
1.2 数据来源
2 研究方法
2.1 评价单元
2.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3 评价指标的赋值及确权
2.4 多尺度评价方法
2.5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多尺度评价结果及分析
3.1.1图斑尺度。
3.1.2 县级尺度。
3.1.3 市级尺度。
3.2 探索性空间数据结果及分析
3.2.1 各子系统承载力空间相关性。
3.2.2 资源环境系统承载力空间相关性。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本文编号:4037785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概况
1.2 数据来源
2 研究方法
2.1 评价单元
2.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3 评价指标的赋值及确权
2.4 多尺度评价方法
2.5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多尺度评价结果及分析
3.1.1图斑尺度。
3.1.2 县级尺度。
3.1.3 市级尺度。
3.2 探索性空间数据结果及分析
3.2.1 各子系统承载力空间相关性。
3.2.2 资源环境系统承载力空间相关性。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本文编号:40377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ylw/4037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