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及高危评分模型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及高危评分模型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PICC 上肢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评分模型
【摘要】:目的探索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术后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建立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评分模型,为临床更好的开展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评估及预防、护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方法前瞻性收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的PICC置管患者,凡符合入选标准的均纳入研究对象,从置管时开始随访一个月,收集并记录患者一般资料信息、穿刺置管相关信息、留置静脉信息、疾病与病史相关信息及相关实验室指标信息,分别在置管后的第7天,14天,21天和28天,用彩色多普勒(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技术评估置管侧上肢深静脉内是否有血栓形成。根据有无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将研究对象分为血栓组和非血栓组。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以有无出现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为因变量,以影响血栓发生的因素为自变量,对各个变量作单因素分析找出血栓发生的影响因素,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建立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评分模型。描绘此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利用ROC曲线对该模型进行评价,并找出发生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临界值。结果(1)共纳入例研究对象242例,其中血栓组45例,非血栓组197例,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8.6%。单因素分析提示影响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的因素有:置入血管内径、导管尖端位置、患者是否患有肿瘤、糖尿病史、CVC/PICC置管史、化疗史、血栓史、活动度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后获得的影响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为:导管尖端位置(OR=8.671,P=0.005)、糖尿病(OR=5.582,P=0.040)、化疗史(OR=5.128,P=0.042)及血浆-D二聚体(OR=1.437,P=0.046)。(2)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的高危评分模型为:Y=6×导管尖端位置+5×糖尿病+5×化疗史+1×血浆-D二聚体。(3)通过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为0.816,临界值为6.045,评分模型预测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的灵敏度为0.810,特异度为0.735。结论导管尖端位置、糖尿病史、化疗史及血浆D-二聚体是影响患者发生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建立的高危评分模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评估PICC置管患者发生上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关键词】:PICC 上肢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评分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472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缩略语/符号说明10-11
- 前言11-15
- 研究现状、成果11-14
- 研究目的、方法14-15
- 1 研究对象15-16
- 1.1 纳入标准(同时符合以下标准)15
- 1.2 排除标准(有以下任一条均予排除)15
- 1.3 抽样方法15
- 1.4 研究例数15-16
- 2 研究内容与方法16-23
- 2.1 研究设计16
- 2.2 观察指标16-17
- 2.3 PICC置管操作方法及护理措施17-18
- 2.3.1 PICC置管操作方法17
- 2.3.2 PICC置导管维护17-18
- 2.3.3 PICC置管后健康教育18
- 2.4 随访实施及资料搜集方法18-19
- 2.5 诊断方法19-20
- 2.6 导管材料与所用设备20-21
- 2.7 伦理21
- 2.7.1 知情同意原则21
- 2.7.2 保密原则21
- 2.8 技术路线(见图 2 )21-22
- 2.9 质量控制22-23
- 2.9.1 设计阶段22-23
- 2.9.2 实施阶段23
- 2.9.3 数据录入及分析阶段23
- 3 统计学方法23-25
- 3.1 单因素分析23-24
- 3.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24-25
- 3.3 建立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高危评分模型25
- 3.4 ROC曲线分析25
- 4 结果25-34
- 4.1 一般资料25-26
- 4.2 单因素分析26-30
- 4.2.1 患者一般资料与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关系26-27
- 4.2.2 留置静脉与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关系27-28
- 4.2.3 穿刺置管技术与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关系28
- 4.2.4 疾病及病史与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关系28-30
- 4.2.5 相关实验室指标与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关系30
- 4.3 多因素Logistic分析30-31
- 4.4 评分模型的建立31-32
- 4.5 ROC曲线分析32
- 4.6 临界值32-34
- 5 讨论34-46
- 5.1 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分析34-44
- 5.1.1 患者一般情况与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关系34-35
- 5.1.2 置入静脉与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关系35-36
- 5.1.3 PICC置管技术与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关系36-38
- 5.1.4 患者疾病及病史与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关系38-42
- 5.1.5 相关实验室指标42-43
- 5.1.6 其他43-44
- 5.2 风险模型的意义44-45
- 5.3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之处45-46
- 6 小结46-47
- 结论47-48
- 参考文献48-54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54-55
- 附录55-58
- 综述 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的防治进展58-71
- 综述参考文献67-71
- 致谢71-72
- 个人简历7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林;余春华;李俊英;;肺癌患者PICC相关静脉血栓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肺癌杂志;2015年09期
2 吴利秋;黄慕超;麦炜颐;;126例肺血栓栓塞的临床诊治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5年05期
3 刘小娜;;肿瘤化疗患者留置PICC并发静脉血栓的临床护理[J];辽宁医学杂志;2015年02期
4 李尤;杨毅宁;;吸烟对血小板体积和膜流动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4年23期
5 谢爱贞;刘国红;高琴;欧小珍;李琼;贾艳丽;刘翠微;;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吉林医学;2014年20期
6 黄剑华;覃秀先;;口服华法林预防血透患者长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复发的观察[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7 赵晓宁;王玉堂;;上肢深静脉血栓诊断及治疗新进展[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8 万光明;陈浩芸;汤文英;杨巧琼;;阿司匹林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血栓发生率的影响:997例回顾性研究[J];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13年02期
9 贾晓燕;席延荣;黄鹤鑫;;肿瘤患者高凝状态下PICC置管综合护理干预研究[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9年04期
10 李俊英;余春华;;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血栓的研究进展[J];华西医学;2008年04期
,本文编号:10014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1001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