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例鼻咽癌放射性脑病的临床分析
本文关键词:35例鼻咽癌放射性脑病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鼻咽癌初治根治性放射治疗后发生放射性脑病(Radiationencephalopathy,REP)的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初步探讨放射性脑病的发生规律与临床特征,为预防放射性脑病的发生、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资料与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疗科行鼻咽癌初治根治性放射治疗后发生放射性脑病的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入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初治时分期、治疗方式、总剂量、发生REP部位的剂量-体积等相关因素。所有患者均由核磁共振影像学提供诊断依据。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方法,相关性用Pearson秩相关分析,非参数检验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通过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我院REP的发生率约为8.04%,入组此研究的病例中男:女=2.5:1,年龄分布在21.09-63岁,中位年龄43岁;潜伏期:15-83个月,中位发生时间47个月;其中6-12个月发生者为0,12-24个月为8.6%(3/35),24-36个月为14.3%(5/35),36-48个月为34.3%(12/35),48-60个月为22.9%(8/35),60-72个月为14.3%(5/35),72-84个月为5.7%(2/35),REP最易发生的时间主要在放疗结束后3-4年,放疗结束2年后发生REP的患者为91.4%。2、截止至2016年2月4日,入组病例总随访率达100%。临床症状:明显记忆力减退23例(65.7%),头痛19例(54.3%),真性球麻痹症状9例(25.7%),头晕、恶心、呕吐8例(22.9%),视力下降6例(17.1%),肢体乏力、麻木5例(14.3%),癫痫3例(8.6%),复视3例(8.6%),面部感觉异常2例(5.7%)。3、根据国际抗癌联盟(UICC)2010年鼻咽癌分期对入组患者进行初治时分期,T2患者占11.4%(4/35),T3患者占34.3%(12/35),T4患者占54.3%(19/35);N0的患者22.9%(8/35),N1患者25.7%(9/35),N2患者42.5%(15/35),N3患者8.6(3/35):Ⅱ期5.7%(2/35),Ⅲ期37.1%(13/35),Ⅳa51.4期%(18/35),Ⅳb5.7%(2/35);初治T分期晚期(T3、T4)的鼻咽癌患者较早期患者更易发生REP;N分期与REP发生未见明显关系。4、入组患者由MRI检查全部诊断为颞叶坏死型损伤,未见脑干、小脑等损伤,可见颞叶是REP最常发生的部位。2D-CRT治疗组与IMRT治疗组发生REP的中位时间分别为40.5个月和48个月,但发生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20.05)。确诊REP后死亡10例(28.6%),存活25例(71.4%),2D-CRT治疗组和IMRT治疗组发生REP后死亡人数分别为8例和2例,生存曲线提示IMRT组累计生存率较2D-CRT组高,但Log-rank检验二种治疗方法治疗发生REP后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70.05)。经IMRT治疗后REP坏死程度较2D-CRT治疗后坏死程度好(P=0.0230.05)。且2D-CRT组较IMRT组双侧颞叶损伤较多(P=0.002)。IMRT组治疗后发生REP的中位时间较2D-CRT组延迟,生存时间及坏死程度较2D-CRT治疗组好,治疗时应尽量使用IMRT治疗。5、IMRT治疗组,单侧颞叶发生REP的患者,损伤侧颞叶所受最大剂量较未受损伤侧的最大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提示IMRT治疗组引起单侧颞叶发生REP的主要因素是剂量因素。2D-CRT治疗组,单侧颞叶发生REP,两侧颞叶最大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2),关联性分析提示两侧剂量有明显相关性(r=0.997,P=0.000),提示在2D-CRT治疗组引起单侧颞叶发病的因素可能与其他因素(免疫因素、自由基反应)等有关。6、REP坏死灶区最大点剂量范围波动在6709cGy-8198cGy,坏死区最大剂量最常波动在76-78Gy。且当坏死灶区剂量≥76Gy和76Gy时坏死程度有差异(P=0.000)。7、发生REP患者受损与未受损颞叶的V60,V65,V70,V75,V80,Dmax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RTOG推荐颞叶剂量≤60Gy,或V651%,脑干推荐剂量≤54Gy,或V601%。本研究发现未发生REP组颞叶剂量均大于60Gy,且V65中位体积为7.98%,V70中位体积为2.95%;35例患者均未引起脑干损伤,但脑干中位体积V60=3.42%,V65=0.87%,对于颞叶、脑干的限定剂量有待重新界定。结论1、T3、T4的鼻咽癌患者放疗后易发生REP;2、鼻咽癌相关REP主要发生在放疗结束后的36-60个月,中位发病时间是47个月;3、鼻咽癌相关REP呈现明显的时间、剂量依赖性;4、生物效应剂量超过127Gy,有可能导致鼻咽癌相关REP;5、2D-CRT比IMRT导致更严重的鼻咽癌相关REP。
【关键词】:鼻咽癌 放射性脑损伤 临床特征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9.63;R730.55
【目录】:
- 个人简历3-5
- 中文摘要5-9
- 英文摘要9-13
- 前言13-15
- 材料与方法15-22
- 结果22-29
- 讨论29-35
- 结论35-36
- 参考文献36-40
- 英文缩略语名词对照40-41
- 附录41-45
- 综述45-64
- 参考文献56-64
- 致谢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英;赵九军;闫海霞;赵金早;;放射性脑病25例治疗体会[J];黑龙江医学;2008年04期
2 黄荣;牛迪;姜磊;郝玉军;;放射性脑病的诊断与治疗[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9年02期
3 蓝川;张发恩;;治疗放射性脑病9例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蔡琰;;放射性脑病[J];医师进修杂志;1986年05期
5 薛梅荪;放射性脑病[J];山东医药;1991年03期
6 吴宝华,万志龙;放射性脑病发生的因素与治疗[J];交通医学;1999年04期
7 李龄,秦岭;急性放射性脑病三例报告[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0年01期
8 邹雨荷,郑作深;放射性脑病的治疗体会[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1年03期
9 方润权 ,邱伟 ,陆正齐;放射性脑病45例临床有关问题探讨[J];右江医学;2001年06期
10 王柠 ,王志强;放射性脑病的诊断和治疗[J];新医学;200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运斋;;放射性脑病的中医治疗[A];第三届全国老年医学进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敖帆;廖瑜露;;鼻咽癌放射性脑病的相关因素研究[A];2007第六届全国放射肿瘤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廖疑曦;李高峰;;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31例临床分析[A];海南省第二届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刘军;刘运林;黄仕雄;刘中霖;肖颂华;李艺;贺峰;周海红;邢诒刚;;新型脑保护剂依达拉奉治疗放射性脑病的临床研究[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5 张雪林;蒋猛;;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的磁共振氢波谱研究[A];首届全国功能神经影像学和神经信息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6 林伟锋;陈钟杰;;放射性脑病的CT诊断[A];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与诊断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9年
7 张雪林;蒋猛;;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的磁共振氢波谱研究[A];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CMIT-2004)论文汇编[C];2004年
8 石磊;郎晓燕;孙晶晶;王芳;邵国良;;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早期阶段MRI及SWI表现[A];2013年浙江省放射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9 卢秋霞;卫光宇;卢瑞梁;陈露斯;张宁;梁少强;;鼻咽癌颞叶放射性脑病的MRI动态变化[A];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六届二次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二届二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张雪林;蒋猛;;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的磁共振氢波谱研究[A];2003年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黄荣;13例放射性脑病的诊疗体会[D];新疆医科大学;2009年
2 何媛;35例鼻咽癌放射性脑病的临床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6年
3 陈颖;放射性脑病及其相关发生因素低场MR研究[D];青岛大学;2006年
4 林日增;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CT灌注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0年
5 谢琛;鼻咽癌放疗后颈动脉损伤及其与放射性脑病的关系[D];南昌大学;2012年
6 蒋猛;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的磁共振氢波谱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0年
7 冉雄;鼻咽癌放射性脑病相关发生因素分析及MRI动态随访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726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1072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