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从脏神损伤角度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发布时间:2016-10-04 11:04

  本文关键词:中医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文献计量分析及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5年

从脏神损伤角度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张越  

【摘要】:背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是临床中的常见疾患,具备较高的发病率、病死率、残疾率以及复发率,为卒中患者、家属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心理的负担。从西医角度,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主要从溶栓等再灌注以及神经保护治疗两个基点考虑;目前,只有溶栓治疗具有较稳定可靠的疗效,而尚无神经保护作用的药物显示对缺血性卒中具有改善结局的作用。但因为医疗条件、时间窗、禁忌症等原因的限制,目前溶栓治疗的实施率很低,绝大多数的患者仍是以保守治疗为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医学在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中医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因病机的认识经历了“内虚邪中”的外风论,逐渐转变为诸如心火、肝风、阴虚等原因导致的内风论且后世医家对其不断完善补充;现今有医家结合传统观点从不同角度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病机,如目前影响力较大的王永炎院士的“毒损脑络”学说等,并以此理念指导下予以的中医辨证论治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导师张久亮以中医经典为基础,从脏神损伤的角度出发,提出“故邪致病”、“脏神损伤”的观点,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病机为:正气虚损、劳倦内伤、饮食不节等→痰瘀故邪藏于五脏经隧(血脉)中→扰乱脏腑气血、耗损脏腑气血、损伤脏神;肝神损伤致肢体不遂,肝血、阴伤或心包使道闭塞而火郁则致“风、火”证候。并以此理念为指导的中医治疗在临床疗效中初步取得了较好的改善趋势。本文分为文献综述及临床研究两部分,文献综述分别从中医病因病机认识及治疗两方面综述目前的研究情况;临床研究部分采取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观察其疗效。目的采取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调查研究张久亮导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病例,观察从脏神损伤角度出发,在“故邪致病”、“脏神损伤”的学术观点指导下予以的辨证施治的疗效,以期为中医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提供不同的思路。方法本论文临床研究部分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别采集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2005年1月1日至2014-10月31日期间中西医结合心脏内科以及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小于72小时入院,且以肢体功能障碍为主症的病例各45例,神经内科病例患者予以常规保守治疗,为对照组;中西医结合心内科病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导师张久亮指导下中药汤剂治疗,为治疗组。统计分析两组在性别、年龄、合并危险因素、主要合并疾病、梗塞部位、病情程度、常规治疗等临床情况上的差异,并参考《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分别评估入院时21天或出院时神经功能损伤评分,统计处理两组出院时或第21天相对于入院时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神经功能损伤改善分数,并根据疗效评定标准分为基本痊愈、明显进步、进步及无效,评价其疗效,统计对比两组有效率,评价其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年龄、合并危险因素、主要合并疾病、梗塞部位、病情程度临床情况上无统计学上差异,常规治疗中的除神经保护治疗外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神经功能损伤改善分数的P值=0.008(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别。两组的临床疗效为:治疗组在发病后第21天或出院时疗效为基本痊愈1例,明显进步8例,进步16例,总有效率55.56%;对照组的神经功能损伤疗效评定为基本痊愈1例,明显进步4例,进步9例,总有效率31.11%;两组疗效分级的P值=0.026(0.05),两组有效率的P值=0.019(0.05),在统计学上具有统计意义上差别。结论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神经功能损伤改善分数、疗效分级以及有效率在均具有统计学差异,结合两组有效率,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在常规治疗下,根据“故邪致病”,“脏神损伤”的观点予以中药汤剂辨证论证,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功能损伤具有改善作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43.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继学;三谈中风病因病机与救治[J];中国医药学报;1998年05期

2 张丽玲;张刚;张丽萍;;张志钧从痰瘀论治中风的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年04期

3 张久亮;柳翼;王君;;对缺血性脑卒中病位、病机及治疗方法的新见解[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年08期

4 谭玮玮;;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中医治疗近况[J];甘肃中医;2007年04期

5 刘宏利;张中东;尹延伟;;过度使用血管扩张剂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疗效的影响[J];河北医学;2009年09期

6 韩万隆;忻志鸣;李杰;;脑梗塞治疗中血管扩张剂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淮海医药;2009年02期

7 王伟;;外科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0年15期

8 ;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4年03期

9 王学颖;余丹;;亚低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国内外现状[J];海南医学;2013年10期

10 曹贵方;毕齐;;缺血性脑卒中神经保护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雷亚玲;中医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文献计量分析及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霜;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用药预防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复发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童建兵;汪瀚;姚实林;;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与中医证候关系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年03期

2 谷学兰;;依达拉奉、奥扎格雷钠和复方丹参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张娟;鲍远程;谢道俊;杨波;童建兵;周磊;刘荣芝;;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痰瘀证与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4 陈文实;李仁柱;;通窍活血汤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侯文英;;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北方药学;2011年04期

6 周纡;樊永平;胡璘媛;熊飏;;脑梗死急性期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北京中医;2006年09期

7 裴胜;幺远;;裴学义“轻可去实”原则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J];北京中医;2006年10期

8 孙文军;田金洲;时晶;李林森;倪敬年;蔡艺灵;;C反应蛋白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瘀证的相关性研究[J];北京中医药;2008年05期

9 陈光;李文华;任绍林;;益气活血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50例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2008年05期

10 李莉芳;;杏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临床分析[J];北京中医药;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频;杨华元;王忆勤;;耳穴电阻抗非线性特征探测在中风病虚实证候研究中的应用[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2 郜峦;王键;;脑缺血急性期证候属性及演变规律的研究思路探讨[A];全国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赵寿毛;;针灸治疗北方民族中风偏瘫206例临床观察[A];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第十七届全国针灸临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黄培新;黄燕;梁伟雄;卢明;杜宝新;杜侃;刘茂才;;出血中风急性期病机特点探讨[A];2005全国中医脑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5 黄培新;杜宝新;黄燕;杜侃;卢明;;出血中风急性期阳类证、阴类证证候动态变化分析[A];中华中医药学会老年神经病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6年

6 冯学功;武晓磊;;从血红蛋白毒性作用谈出血性中风瘀毒治法[A];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成立大会暨2008年全国中医脑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续洁琨;赵琰;屈会化;何洲;李翼飞;冯姗姗;王庆国;;中医药防治缺血性中风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A];现代化中药制剂发展与中药药理学研究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8 张伯礼;王玉来;高颖;曹晓岚;高利;崔旦旦;毛秉豫;李涛;富春儒;吴迪;胡学军;林培政;韩景献;;中风病急性期综合治疗方案研究与评价——附522例临床研究报告[A];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重点研究室建设研讨会暨中风病科研成果推广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张志辰;张允岭;白文;曹晓岚;张玉莲;赵建军;陈志强;常富业;郑宏;;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血压、体温联动变化与内毒损伤络脉证候特点相关性分析[A];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重点研究室建设研讨会暨中风病科研成果推广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0 陈志刚;高芳;扎娃;刘强;孟繁兴;李学军;张娜;黄庆;蔡英丽;林参;马丽珍;王乐;唐璐;;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大小动脉病变的证候演变规律研究[A];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重点研究室建设研讨会暨中风病科研成果推广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灵芝;青中年脑梗死的OCSP分型、证候分布及其与影像学结果相关性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钟雪玉;补阳还五汤加味对缺血性中风大鼠模型作用机制探讨[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汤轶波;通络救脑注射液抗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王平平;缺血性中风不同时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证候特征与预后相关性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张君;CT定位围针法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朱蔓佳;中风偏瘫左属血右属气病机理论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孙知焕;中风病的中医治疗特点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吴秀芹;清毒活血化痰法对脑血管内皮细胞拟痴呆模型的作用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粟栗;实验性脑出血大鼠出血量与NSE、S100的相关性及中医药干预的影响[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王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文献分析及临床证候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菊花;复智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D];河南中医学院;2010年

2 魏庆双;心脑通络液对局灶性脑缺血急性期大鼠血浆t-PA和PAI-1含量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韩燕;薛生白《湿热病篇》论治湿热病思想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于明秀;从阳明蓄血论治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丛伶男;脑梗死恢复期痉挛性偏瘫中医证候分布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张琼珠;中风病恢复期黄腻苔180例用药规律分析[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燕明宗;大蒜素治疗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脑梗死风痰瘀阻证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8 董宝杰;头、体针并用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运动性失语的临床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刘波;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活动能力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任晋婷;北京市区县基层中医药防治缺血性中风方案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长星;综合治疗脑梗塞45例临床分析[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8年05期

2 舒志强;姜新建;;亚低温治疗脑损伤的现状与进展(综述)[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姜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早期诊断和对策[J];安徽医药;2005年08期

4 张梅,郑海燕;葛根素对脑梗塞患者红细胞变形性的影响[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6年05期

5 俞欣玮,姚真敏;从《病理学读本》探张山雷学术思想[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6 牟允方;再从中医现代化谈起[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7 曲绍春;睢诚;于晓风;王绚卉;何小溪;徐华丽;;人参Rb组皂苷对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5期

8 王永炎;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J];中国医药学报;1986年02期

9 张丽玲;张刚;张丽萍;;张志钧从痰瘀论治中风的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年04期

10 任利;张红瑞;蔡永敏;;基于十年中风临床文献回顾谈中医诊疗及术语亟待规范化[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年09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蔡桦杨;益气活血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并发SIRS及对炎症介质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蕙青,郭琳芳,覃天信,凌颖;脑卒中发病与气象要素变化关系分析[J];广西气象;2000年02期

2 孟庆莲,梁迎春,孟超;脑卒中发病危险时间的分析[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0年04期

3 代云萍,陈慧;脑卒中发病与季节变化的关系[J];职业卫生与病伤;2002年04期

4 李艳玲,张修伟,谭志军;脑卒中发病周期节律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3年04期

5 李响,向进;脑卒中发病时间规律初探[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年05期

6 王永富,吴波,袁云华,何俐;脑卒中发病时间分析[J];华西医学;2005年01期

7 王旭;;沈阳地区脑卒中发病与气象环境因素的相关性[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36期

8 吴水斌;吴益康;;嘉兴市南湖区脑卒中发病分析[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6年06期

9 王靖飞;;浙江舟山衢山海岛居民脑卒中发病情况[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7年06期

10 宋治;郑文;谷绍娟;徐伟;朱海霞;薛俐;杨期东;;构建脑卒中发病定性预测系统的理论与方法[J];中国全科医学;2008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马爱梅;赵永波;;降压治疗在预防脑卒中发病中作用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2 李莹;;我国人群膳食营养水平与脑卒中发病趋势[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3 高鹏;赵节绪;吴江;;炎症反应通路相关基因与脑卒中发病关系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4 李伟;刘鸣;;代谢综合征与脑卒中发病风险关系的系统评价[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5 李娜;伍亚舟;易东;;基于疾病风险指数的重庆市社区居民脑卒中发病风险评估方法[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10年论文集[C];2011年

6 李相猛;黄科;;黄石市脑卒中发病的气象条件及对发病人数的预测[A];2004年湖北省气象学会年会学术论文详细摘要集[C];2004年

7 孙海涛;闫志晖;赵子彦;;脑卒中发病时间生物学研究[A];2009全国时间生物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林健雯;黄如训;施晓耕;刘春岭;解龙昌;;人工寒潮促发脑卒中发病的机制的实验研究[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记者 靳澎;[N];家庭医生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胡睿;[N];医药经济报;2013年

3 张林峰;[N];中国医药报;2003年

4 实习记者 郑思 通讯员 朱品磊 熊静帆;[N];深圳商报;2011年

5 记者 方彤;[N];健康报;2008年

6 顾泳;[N];解放日报;2008年

7 吴一福;[N];中国医药报;2007年

8 衣晓峰;[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春;口服避孕药及遗传变异与中国女性脑卒中发病风险的病例—对照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2年

2 吴艳;左室肥厚与脑卒中发病相关性研究及青年高血压临床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3 徐添;脑卒中发病与预后的前瞻性队列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4 高鹏;炎症反应通路相关基因与脑卒中发病关系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李瑛;COC暴露及ACE/AGT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发病风险的关系[D];南京医科大学;2007年

6 李昭晖;动脉粥样硬化与脑卒中发病机制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环氧化酶2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相关[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7 张林峰;我国中年人群的营养素摄入状况与高血压、脑卒中发病关系的前瞻性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娜;基于疾病风险指数的重庆市社区居民脑卒中发病风险评估方法[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2 梁丽英;广州市气象因素和空气污染与脑卒中发病的相关性研究[D];广州医学院;2009年

3 吴振成;临清市二十四节气变化和脑卒中发病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4 吴丹;运用运气学说探讨广州地区脑卒中发病规律[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5 邝敏华;脑卒中发病早期死亡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与中医虚实证的相关性分析[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6 黄仁发;南昌市气象因素与脑卒中发病关系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7 李治;SES与高血压控制对老年人脑卒中发病和死亡的影响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8 潘红星;激素类避孕药及ACE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女性脑卒中发病关系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5年

9 孙涛;OC暴露及AGT基因多态性与女性脑卒中发病风险的关联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1年

10 李慧乔;OC暴露及ACE基因多态性与女性脑卒中发病风险的关联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中医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文献计量分析及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07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1307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2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