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脊髓水平强啡肽系统探讨艾灸缓解IBS慢性内脏痛的机制
本文关键词:加味痛泻要方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2011年
从脊髓水平强啡肽系统探讨艾灸缓解IBS慢性内脏痛的机制
戚莉 吴焕淦 吴根诚 易韬
【摘要】:目的:以"合募配穴"中医针灸理论为指导,从脊髓水平强啡肽(Dynorphin,Dyn)系统探讨温和灸天枢、上巨虚穴缓解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慢性内脏痛的镇痛机制。方法:采用乳鼠直结肠扩张(colorectal distention,CRD)刺激制备IBS慢性内脏痛大鼠模型。①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i.t.Dyn组、i.t.生理盐水(Normalsaline,NS)组、i.t.κ受体拮抗剂(nor-Binaltorphimine,nor-BNI)组、i.t.Dyn+nor-BNI组。i.t.Dyn、i.t.NS、i.t.nor-BNI、i.t.Dyn+nor-BNI组,于大鼠出生后第36天分别给予鞘内注射Dyn、NS、nor-BNI、Dyn+nor-BNI。干预结束后,采用腹部撤回反射(abdominal withdrawlreflex,AWR)评分作为检测大鼠内脏痛的行为学指标。②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艾灸组、i.t.nor-BNI+艾灸组、i.t.Dyn+艾灸组、i.t.nor-BNI组、i.t.Dyn组。艾灸组大鼠出生后第36-42天接受温和灸双侧天枢、上巨虚穴干预;i.t.nor-BNI+艾灸、i.t.Dyn+艾灸组,于每次艾灸干预前15分钟分别给予i.t.nor-BNI、Dyn;i.t.nor-BNI、i.t.Dyn组大鼠每天同一时间分别给予i.t.nor-BNI、Dyn。所有干预结束后,采用AWR评分作为检测内脏痛的行为学指标。③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艾灸组、假艾灸组,艾灸组、假艾灸组大鼠出生后第36-42天分别接受温和灸与假温和灸干预。所有干预结束后,采用AWR评分作为检测内脏痛的行为学指标;采用原位杂交法观察L6-S1脊髓节段前强啡肽原(Preprodynorphin,PPD)mRNA、κ受体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相应脊髓节段Dyn的表达;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ed immunoadsordent assay,ELISA)检测相应脊髓节段Dyn的浓度。结果:①在不同强度(20、40、60、80mmHg)的内脏痛诱发刺激下,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组AWR评分上升(P0.01),与模型组相比,i.t.Dyn组大鼠AWR评分降低(P0.01),与i.t.Dyn组相比,i.t.Dyn+nor-BNI组大鼠AWR评分升高(P0.05)。②与模型组相比,艾灸组大鼠AWR评分降低(P0.01);在一定强度的内脏痛诱发刺激下,与艾灸组相比,艾灸+i.t.nor-BNI组大鼠AWR评分升高(P0.01),艾灸+i.t.Dyn组大鼠AWR评分降低(P0.01)。③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脊髓背角PPD mRNA、Dyn、κ受体mRNA阳性表达总面积与OD值、Dyn含量均明显增加(P0.01,P0.05);与模型组相比,艾灸组大鼠PPD mRNA、Dyn、κ受体mRNA阳性表达总面积与OD值、Dyn含量均升高(P0.01,P0.05)。结论:艾灸镇痛作用能被i.t.nor-BNI部分阻断,且能被鞘内注射Dyn加强,提示脊髓水平Dyn系统参与艾灸镇痛过程。温和灸天枢、上巨虚穴促进慢性内脏痛大鼠L6-S1脊髓节段Dyn的合成、κ受体mRNA的表达,提示温和灸通过激活脊髓水平Dyn系统是实现镇痛作用。
【作者单位】:
【分类号】:R245.8
【正文快照】:
灸法是传统中医药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古老的非药物疗法之一,在中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1]。灸法镇痛在中医学中有数千年的历史。中医临床实践已证明,灸法在缓解和消除疼痛(内脏痛、癌痛、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痛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2-6]。课题组长期从事肠腑病症的临床与基
下载全文更多同类文献
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蔡圣朝,肖伟,曹奕,王颖,刘嘉玲,徐燕林;隔药灸治疗癌性疼痛31例疗效观察[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9年05期
2 刘慧荣;华雪桂;杨允;吴焕淦;;腹泻型IBS结肠黏膜5-HT表达及隔药灸治疗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6年08期
3 孙少丽,韩济生;低频和高频电针镇痛由脊髓水平不同类型的阿片受体介导:交叉耐受试验[J];生理学报;1989年04期
4 王景辉,吴焕淦,陈汉平;隔药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28例[J];上海针灸杂志;1995年01期
5 李宁,吴滨,张永玲;艾灸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2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再满,罗勋,张长征,孙庆艳,梅斌,华田苗;猫腰髓中GABA能神经元的分布及年龄相关变化[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05年04期
2 陈志峰;脊髓内的GABA及其受体[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2年04期
3 赵忠球,彭裕文;一氧化氮与脊髓水平的痛觉传递和调制[J];解剖科学进展;2002年03期
4 张吉;张宁;;针刺镇痛机制的探讨[J];中国针灸;2007年01期
5 冯媛;胡幼平;;针灸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研究概况[J];针灸临床杂志;2006年02期
6 贾希瑞;吴明霞;;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研究进展[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S1期
7 陈晓庆;;中医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述要[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杨溢秦,郭丹,马敏;内源性阿片肽家族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J];南京军医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9 宋理萍;艾灸结合穴位注射治疗肱骨外上髁炎50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3年04期
10 柯青,王廷华,赵有成;针刺镇痛及其机理[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允;赵夭平;吴焕淦;刘慧荣;口锁堂;;替代疗法治疗IBS的研究进展[A];全国针法灸法临床与科研学术研讨会暨脊柱病研究新进展论文汇编[C];2005年
2 张功安;罗健;黄柳和;;讨论雷火神针[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发展研讨会专辑[C];2007年
3 朱晓平;;隔姜灸临床应用及研究综述[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九次学术交流会暨“针灸治疗痛症及特种针法”专题讲座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辉;γ-氨基丁酸抑制脊髓或延髓背角伤害性信息传递及甲硫氨酸-脑啡肽对其调控的机理[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2 华金双;艾灸预处理对全脑缺血大鼠预防性脑保护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3 郑秀存;针刺、电针和温针治疗对膝骨性关节炎(KOA)软骨基质代谢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年
4 李耿诚;加味痛泻要方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5 顾缨;健脾疏肝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6 王培民;膝宁方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肝肾亏虚证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7 王常海;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经筋辨证及步态分析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8 侯中伟;张仲景针灸学术思想文献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9 阚慕洁;嘌呤核苷酸补偿对阿片类药物与毒物作用的干预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唐洪梅;肠激安胶囊制剂学及干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机理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云巧;大鼠慢性痛模型脑脊液和血浆谷氨酸含量变化的实验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3年
2 王晋平;异丙酚、硫喷妥钠对心肌缺血性内脏痛的抗伤害作用[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3 白生宾;大鼠断肢损伤后“神经重布线”现象的实验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6年
4 孔令春;结扎冠状动脉诱发5-HT在大鼠心肌组织、背根神经节和脊髓内的变化及吗啡、立其丁、艾司洛尔、阿托品干预效应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6年
5 牛燕兰;结扎冠状动脉诱发TNF-α和P物质在大鼠心肌组织、背根神经节和脊髓的表达及药物干预效应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6年
6 王伍超;炎症性痛大鼠脊髓后角CRH表达及鞘内预注CRH抗伤害性效应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6年
7 孙聪;海洛因对肌肉及小肠组织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8 陈荣环;电针配合耳压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9 王新卷;安慰艾炷的研制及其安慰效果的临床评价[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10 蔡定均;灸法应用的研究进展及瘳方正教授灸法临证经验辑要[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圣朝,肖伟,曹奕,王颖,刘嘉玲,徐燕林;隔药灸治疗癌性疼痛31例疗效观察[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9年05期
2 谢国玺,韩济生;不同频率的电针镇痛作用由脊髓内不同的内啡素介导[J];科学通报;1985年05期
3 费宏,谢国玺,韩济生;不同频率电针的镇痛效果与脊髓内甲啡肽和强啡肽释放量有关[J];科学通报;1986年19期
4 肖达,陈汉平,赵粹英,章谷生,洪娴,张英英,王虹英;艾灸对老年人衰老见证和T细胞亚群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1996年12期
5 李放;骨关节炎和力学因素[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8年04期
6 吴中朝,王玲玲,刘跃光,徐兰凤;艾灸从瘀论治中老年痛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1998年09期
7 李宁,吴滨,张永玲;艾灸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2年11期
8 倪峰,林静瑜,周春权,姚欣,胡翔龙;穴位注射疗法作用机制探讨[J];中国针灸;2003年10期
9 吴焕淦;施茵;张卫;周爽;刘慧荣;;针灸防治炎症性肠病进展与思考[J];中国针灸;2006年06期
10 俞亚琴,郭钧;健脾疏肝汤治疗肠道易激综合征的临床和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1997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健;针刺加艾灸治疗面神经麻痹20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年12期
2 赵玺归;海广平;;运用艾灸疗法治疗脑梗塞后遗症[J];双足与保健;2009年07期
3 崔明桥;;鸡眼的艾灸疗法[J];中国医刊;1956年04期
4 赵方怀,刘晓晶;针灸治疗遗尿30例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1995年Z1期
5 杜江顺;李甲灵;;手法推拿与艾灸疗法治疗落枕疗效比较[J];中国民间疗法;2007年10期
6 燕玉贞,邓丽珍;艾灸法治疗胎位不正22例[J];中医外治杂志;1996年02期
7 钟艳 ,孙建波;推拿加艾灸脐部治疗小儿腹泻128例[J];国医论坛;2002年05期
8 田新发;;应用足部艾灸按摩疗法治病保健的探讨[J];双足与保健;2008年01期
9 张瑞珍;;夏季养生新时尚——艾灸[J];家庭中医药;2009年06期
10 ;艾灸疗法列入国家“973”计划项目[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戚莉;吴焕淦;吴根诚;易韬;;从脊髓水平强啡肽系统探讨艾灸缓解IBS慢性内脏痛的机制[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2 袁晔;陈亦琳;于冬冬;赵丽娜;戴万能;路玫;;新型净烟艾灸器的研制与应用[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3 赵静洁;马文珠;;艾灸干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4 田新发;;新发艾灸按摩器疗法防治颈椎病[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5 许焕芳;赵百孝;;艾灸疗法作用机理浅述[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6 崔学伟;;传统艾灸疗法与现代艾灸疗法之比较[A];全国第16届针灸临床学术研讨会、全国第11届耳穴诊治学术研讨会、当代临床治验论坛暨中西部十省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钟平;;艾灸疗法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1例报道[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全国脑卒中及脊柱相关性疾病非药物诊疗技术培训班论文集[C];2011年
8 王永灵;蒉纲;;艾灸疗法在外科创面方面的研究概况[A];2011年中医外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罗磊;胡玲;宋小鸽;唐照亮;何璐;蔡荣林;郝峰;;艾灸对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大鼠跖关节细胞因子的影响[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10 卢圣锋;尹海燕;于美玲;余曙光;唐勇;;艾灸“百会”穴对快速老化小鼠海马神经发生基因表达的影响[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保健时报记者 荆冰;[N];保健时报;2010年
2 吕斌;[N];中国医药报;2011年
3 记者王宝龙;[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4 上海中医药大学针推学院 王丽祯;[N];上海中医药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王雷;[N];青岛日报;2011年
6 柯象中;[N];中国财经报;2002年
7 ;[N];网络世界;2000年
8 子月 整理;[N];医药经济报;2009年
9 沈彤;[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10 本报评论员 高新军;[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玲;艾灸免疫调节的局部作用机制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黄茶熙;艾灸诊室可吸入颗粒的物理化学特征及生物活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3 唐晖;基于文献的艾灸疗法应用规律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恩和图娅;艾灸关元对化疗期生命体征影响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熊勇;艾灸对膝骨性关节炎的防治作用及其机理的实验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孙娟;艾灸神阙穴配合温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王耀帅;艾灸以温促通效应与TRPV1的相关性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8 封迎帅;从eHSP释放与TLR信号转导途径探讨艾灸对Hp胃黏膜炎性损伤的干预机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2年
9 李东明;基于《伤寒杂病论》胃肠病证证治理论的IBS辩证规律和特点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
10 李晶;冯五金教授脾胃学术思想继承及运用“六位一体”理念治疗“腹泻型IBS”的临床经验总结[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文灿;IBS综合船舶信息显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2 邓行行;滚针及艾灸刺激皮部对皮肤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比较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陈松;艾灸预处理预防延迟性肌肉酸痛症的临床观察[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许素文;艾灸防治乳腺癌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彭宏;艾灸中脘、足三里穴对急性胃粘膜损伤大鼠热休克蛋白及细胞凋亡、Smac表达的影响[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张国华;健脾益肾通督艾灸对脾肾两虚型脑瘫儿免疫功能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姜桂美;艾灸对肿瘤化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1年
8 刘若兰;艾灸预刺激对AD大鼠海马14-3-3蛋白及神经元细胞凋亡的影响[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年
9 张思;蔡瑞康教授治疗白癜风经验及艾灸疗法治疗肢端白癜风临床疗效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谢美娣;艾灸五脏背俞穴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加味痛泻要方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50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135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