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后失语症患者弓状纤维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31 20:01
本文关键词:卒中后失语症患者弓状纤维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出处:《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卒中后失语症 语言治疗 弥散张量成像 弓状纤维束 恢复机制
【摘要】:目的:运用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对卒中后失语症患者大脑双侧弓状纤维束形态结构在语言康复治疗前后改变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以期探讨大脑白质纤维结构在卒中后失语症恢复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对1例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进行5个月的语言康复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汉语失语成套测验(ABC)评估和DTI扫描,观察各语言功能亚项和大脑双侧弓状纤维束形态结构的改变,并分析各语言功能亚项改变与双侧弓状纤维束形态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经过5个月的语言康复治疗,患者ABC各语言分项治疗前后得分百分比为:听理解(治疗前66.38%,治疗后69.40%);命名(治疗前84.76%,治疗后84.76%);复述(治疗前64.00%,治疗后72.00%);口语表达(治疗前69.81%,治疗后81.13%),其中听理解和命名功能未见明显改善,而复述和口语表达改善较明显.在口语表达分项的各亚项中,信息量(治疗前66.67%,治疗后83.33%)和流利性(治疗前48.15%,治疗后66.67%)得分明显提高.复述分项中则以句复述亚项得分百分比提高为主,从治疗前的52.63%提高到63.16%.DTI纤维追踪结果显示患者双侧弓状纤维束的纤维数量和致密性增加并出现损伤部位的结构重建.结论: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经过语言康复治疗后大脑双侧弓状纤维束可发生完整性增加及结构重建等改变,这种改变可能参与语言功能的恢复.
[Abstract]:Objective : 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of bilateral arcuate fiber bundles in patients with post - stroke aphasia by using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 DTI ) .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苏州市立医院康复科;
【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5A03031332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372113)
【分类号】:R445.2;R743.3
【正文快照】: 卒中后失语(post-stroke aphasia,PSA)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约占脑卒中患者的33%[1],严重影响患者的沟通交流及日常生活.PSA的发生及恢复机制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 MRI)的应用,尤其是血氧水平依赖的功能磁共振成像(blo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红霞;赖宗力;陈红燕;周筠;张玉梅;;应用影像学方法探讨类似运动性和感觉性的传导性失语发病机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年08期
2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玉梅;王伊龙;王拥军;;传导性失语发病机制的探讨[A];2005年中国神经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梦君;高清纤维束成像定量研究颅内肿瘤及其周围区域神经纤维关系[D];中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3612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136123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