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诊治分析
本文关键词: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50例临床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目的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和措施。方法 对2010年4月-2012年10月收入的45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结果 45例患儿中被误诊3例,均被及时纠正;经过治疗后,38例治愈,6例好转,1例转院治疗。结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多样,容易;及时确诊,,正确治疗后患儿良好。
[关键词]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临床诊断;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是EB病毒所导致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1-2]。 临床上以发热、咽喉痛、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外周异型淋巴细胞增多等为特征,IM临床表现多样,不典型病例多,容易造成误诊,给治疗带来困难。现将2010年4月-2012年10月我科治疗45例IM患儿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4月-2012年10月我科收入的45例IM患儿中男21例,女24例;年龄10个月-12岁,病程2~7d。
1.2 临床表现[1,3] 主要有以下几点:(1)发热:热型不定,多为1周,重者2周甚至更久,幼儿不明显;本组高热39例,低热2例,无发热4例;(2)淋巴结肿大:任何部位的淋巴结都有可能受累,但是以颈部淋巴结肿大最常见;滑车淋巴结肿大高度怀疑该病;肿大淋巴结直径一般小于3cm,硬度中等,无粘连;本组颈部包块入院者3例,淋巴结肿大31例;(3)咽峡炎:咽部、扁桃体、腭垂充血肿胀;一般患儿有渗出物,约有25%患儿上颚有瘀点;部分患儿合并链球菌感染;本组扁桃体有白膜者5例;咽峡炎37例;(4)肝、脾肿大:20%~62%患儿肝大;一半患儿可有脾大,持续2~3周;本组肝肿大23例,脾肿大20例,二者均肿大8例;(5)皮疹:可有多形性皮疹,如丘疹、斑丘疹、红斑及性皮疹等,躯干多见;4~6d出现,持续1周左右;本组皮疹9例。(6)其他:部分患儿可见眼睑水肿。
1.3 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 具有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肝脾大及皮疹等典型症状及体征。临床确诊需要依据:外周血中异型淋巴细胞数目不低于10%;特异性血清学检查阳性,EA-IgG及VCA-IgM抗体效价增高;嗜异凝集反应阳性[4]。临床上需要与巨细胞病毒、链球菌、肺炎支原体、甲肝病毒、弓形体及风疹病毒等感染所致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增多相鉴别,避免误诊。
1.4 临床治疗 IM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发热者先给予冰块物理降温,24例无效患儿可给予退热药如布洛芬,13例给予退热针如赖氨匹林。脾大患儿,轻微腹部创伤有可能导致脾破裂,故2~3周内应避免做与腹部接触的运动,一旦脾破裂应立即输血,并治疗。抗病毒治疗中21例患儿选择阿昔洛韦800mg/d,q6h,连续应用5d;18例患儿给予更昔洛韦10mg/(kg·d),分2次,滴注;6例患儿选用阿糖腺苷治疗。9例患儿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400mg/(kg·d),每天一次,3~4d;以及干扰素α1b 10μg,肌内注射3~5d。5例重症患儿如咽部及喉头严重水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心肌炎、心包炎等肾上腺皮质激素,但一般病例不宜采用。2例合并细菌感染者给予阿奇霉素或头孢菌素类等抗感染治疗;1例并发肝损害者可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1例合并心肌炎者用果糖及环磷腺苷治疗[5]。
2 结果
本组45例患儿中被误诊3例,其中1例误诊为支气管肺炎,1例误诊为淋巴结炎,1例误诊为化脓性扁桃体炎,均被及时纠正;经过治疗后,38例治愈,6例好转,1例治疗欠佳,要求转院治疗。
3 讨论
EB病毒经口腔在咽部淋巴组织内复制、增殖,引起咽炎及扁桃体炎;进入血液循环,导致病毒血症[6],启动免疫系统进行防御,可使累及全身淋巴系统受累,表现出发热、淋巴结肿大等。免疫功能尚不健全,对EB病毒不能产生充分的免疫反应,故婴幼儿典型病例很少,主要见于儿童及青少年。
IM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首发症状不一,不典型病例多,容易造成误诊及漏诊。IM表现为渗出性咽峡炎时,扁桃体被一层均匀白色假膜覆盖,多于2~4d脱落;病程久者渗出、堆积、增厚,覆盖咽腔侧、后壁,极易误诊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7];有些患儿颈部淋巴结肿大,黄豆大小,硬度中等,活动好,有触痛,无波动感,多于热退后数周消除,易被误诊为急性淋巴结炎。对于高度怀疑、不能确诊者,应做血常规检查,可见早期中性粒细胞增多,以后淋巴细胞数可达60%以上,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异型淋巴细胞超过10%[8]或其绝对值超过1.0×109/L时,具有诊断意义。
IM在治疗方面无特效方法,主要为对症治疗;同时注意休息、营养支持、保证足够能量等。抗病毒治疗可减轻症状、改善病情;一般不需要抗菌治疗,但是病毒感染往往继发细菌感染,可酌情使用如头孢曲松钠、利福霉素或阿奇霉素等;重症可以早期短疗程使用糖皮质激素,以减少及减轻病情、改善预后;同时注意保护脾、肝及心脏。
总之,应加强对IM的认识,综合判断全面分析,及时早期诊断;并进行抗病毒、抗感染、保肝、营养心肌等治疗,重症者可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
参考文献
[1] 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96-198.
[2] 胡小林,汪欣.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50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15):101-102.
[3] 谢正德.儿童EB病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特征及诊断标准[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22):1759-1760.
[4] 胡亚美,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24.
[5] 冉亚林.92例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12,41(13):1330-1331.
[6] 金瑄,王丽.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56例临床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2):166.
[7] 潘良宇.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53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2):150-151.
[8] 雷玲侠,刘小乖,李亚绒.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96例诊治[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9):1137.
本文关键词: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50例临床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12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141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