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末期肥厚型心肌病的MRI特征及预后分析
本文关键词: 心肌病 肥厚型 磁共振成像 出处:《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终末期肥厚型心肌病(ES-HCM)患者MRI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接受MR检查的ES-HCM患者57例,根据心肌形态结构及运动功能,分为扩张性组(D-ES,n=39)及限制性组(R-ES,n=18),比较2组患者临床、MRI特征及预后。结果 R-ES组心房颤动及下肢水肿发生率明显高于D-ES组[72.22%(13/18)vs 30.77%(12/39);50.00%(9/18)vs 23.08%(9/39);P均0.05]。D-ES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右心房前后径显著小于RES组(P均0.05),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舒张/收缩末容积、左心室舒张/收缩末容积指数显著大于R-ES组(P均0.05)。Log-rank检验发现2组患者发生心源性死亡/心脏移植事件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35,P=0.287)。但D-ES组对比剂延迟强化(LGE)体积分数显著高于R-ES组[(36.1±14.8)%vs(21.0±9.0)%,P0.001],且LGE体积分数与心源性死亡/心脏移植风险相关(HR:1.054,P0.05)。结论 ES-HCM患者MRI特征呈多样性,不仅有扩张性失代偿改变,而且有限制性失代偿改变。MRI在该病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中有重要价值。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RI features and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end-stage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EHCM). Methods 57 patients with ES-HCM underwent Mr examination in our hospital were retrospectively collected. According to the morphologic structure and motor function of myocardium,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dilated group (D-ESN) and restrictive group (R-ESN ~ (18)).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lower extremity edema in R-ES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D-ES group. [72.22 / 13 / 18 vs 30.77 / 12 / 39; 50.000 / 9 / 18 vs 23.08 / 9 / 39; The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 in D-ES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RES group (P < 0.05). The 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 and 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 end-systolic volum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RES group. 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 end-systolic volume index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R-ES group (P 0.05). Log-rank test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ardiac death / cardiac transplant eve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蠂 2 / 1.135). The volume fraction of D-ES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R-ES group, but the volume fraction of D-ES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R-ES group. [The volume fraction of LGE was correlated with the risk of cardiogenic death / heart transplantation. Conclus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RI in patients with ES-HCM are diverse, and there are not only dilated decompensation changes. MRI has important value in the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evaluation of the disease.
【作者单位】: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磁共振影像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620108015) 协和青年基金(3332016025)
【分类号】:R542.2;R445.2
【正文快照】: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标准:心腔扩大,左心室舒张末内径55mm[5,11-12];R-HCM)是一种常见的具有遗传特性的心肌病,表现为ES入组标准:多普勒超声提示二尖瓣口E峰/A峰≥不伴后负荷因素而出现的对称或不对称性室壁肥厚,2且减速时间≤150 ms,心房颤动患者满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李品睿;李晓连;许菲;苟成;邓明洁;刘金秋;王珂;;肥厚型心肌病扩张相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6年04期
2 马晓海;赵蕾;李松南;董建增;张天静;安靖;范占明;;磁共振T1 mapping成像评价肥厚型和扩张型心肌病弥漫性心肌纤维化[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6年01期
3 武柏林;陆敏杰;赵世华;凌坚;张岩;尹刚;杨新令;郭午玲;王好玲;王浩;;肥厚型心肌病伴限制性表型患者的临床及MRI特征[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5年11期
4 陈曦;朱媛;石理;;扩张期肥厚型心肌病1例报道及研究进展[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9年12期
5 颜彦;王翔飞;王蚰南;王健生;施月芳;潘文明;黄国倩;聂振宁;葛均波;;扩张性低收缩性状态——肥厚型心肌病的特殊演变[J];复旦学报(医学版);2007年02期
6 康甲顺;肥厚型心肌病转变为类似扩张型心肌病探讨[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99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赛楠;崔辰;李璐;尹刚;陈秀玉;陆敏杰;赵世华;;终末期肥厚型心肌病的MRI特征及预后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7年04期
2 陈媛媛;方继良;柳桂勇;俞裕天;贺毅;洪洋;罗萍;荣培晶;;T1 mapping定量技术在慢性心肌缺血模型猪的初步应用研究[J];磁共振成像;2017年02期
3 黎晋宇;刘光德;彭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与典型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及心脏超声特点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7年01期
4 金凤强;李智勇;;肥厚型心肌病的心脏MR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7年02期
5 吴虹霖;严静;孙义飞;严高武;杜勇;;心脏磁共振成像在心肌缺血级联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年18期
6 孙英杰;张文博;程敬亮;金红瑞;邵晓宁;;心脏磁共振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肌纤维化和左心室功能[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6年06期
7 李品睿;李晓连;许菲;苟成;邓明洁;刘金秋;王珂;;肥厚型心肌病扩张相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6年04期
8 孙英杰;程敬亮;张文博;邵晓宁;金红瑞;;T1 mapping评价扩张型心肌病心肌纤维化[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6年04期
9 李晓丽;张宝伟;真亚;张国辉;;肥厚型心肌病扩张期的研究现状[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3年07期
10 王学文;朱智明;;扩张期肥厚型心肌病1例报告[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海霞;胡海雷;岑镇波;;扩张型心肌病罹患肺动脉高压的影响因素[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5年04期
2 崔辰;赵世华;;对心脏磁共振学会及欧洲心脏病学会磁共振工作组心肌T1 mapping和细胞外容积量化共识的解读[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4年03期
3 张健;张宇辉;;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年02期
4 余华;吴红光;;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2年01期
5 陆敏杰;赵世华;蒋世良;尹刚;张岩;凌坚;刘琼;韦云青;闫朝武;吕建华;祁晓鸥;程怀兵;马宁;安靖;Renate Jerecic;;中国人心脏房室腔内径及左右心室功能正常参数的MRI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1年10期
6 秦胜梅;王齐兵;陈昊;陈瑞珍;王春生;杨英珍;葛均波;陈灏珠;;15例终末期心脏病的心肌组织病理学观察[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0年05期
7 陆秋芬;;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内皮功能和纤溶活性的变化及其与脑卒中相关性研究[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8年05期
8 李东煜;苟春萍;任成志;;肥厚型心肌病QT离散度的临床意义及倍他乐克的作用[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7年04期
9 颜彦;王翔飞;王蚰南;王健生;施月芳;潘文明;黄国倩;聂振宁;葛均波;;扩张性低收缩性状态——肥厚型心肌病的特殊演变[J];复旦学报(医学版);2007年02期
10 陆洁;张大东;肖红兵;金贤;;靶剂量开搏通、倍他乐克在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疗效评价[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7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彬尧,王长谦,郑道声;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和治疗进展[J];新医学;2000年07期
2 陆健;肥厚型心肌病22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3 边冀;肥厚型心肌病误诊分析[J];心脏杂志;2000年04期
4 孙明霞;肥厚型心肌病误诊分析[J];实用心电学杂志;2000年01期
5 郭秋杰;肥厚型心肌病13例误诊原因分析[J];临床荟萃;2001年16期
6 王可,李朝辉,来艳丽;老年肥厚型心肌病误诊9例分析[J];洛阳医专学报;2001年01期
7 李东煜,苏怡茜;肥厚型心肌病一家三代5例报告[J];农垦医学;2001年03期
8 高颖波;老年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误诊原因分析[J];实用心电学杂志;2001年03期
9 陈礼平 ,王春明 ,韦铁民;扩张期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及治疗体会[J];浙江实用医学;2001年05期
10 高鑫,王国干,袁贤奇,杨艳敏,朱俊,宋有城;肥厚型心肌病晚期由肥厚转为扩张一例[J];中国循环杂志;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季玲;许迪;陆凤翔;姚静;雍永宏;庄燕;;斑点成像技术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的评价[A];第二届长三角超声医学论坛暨2009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周如海;袁瑞;赵平;;多普勒心动图对肥厚型心肌病诊断及预后的评价[A];2005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3 惠汝太;;肥厚型心肌病致病分子遗传进展[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4 赵敏;许亮;王蓓;刘小明;谷莹;翁轶南;;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对肥厚型心肌病舒张运动的评价[A];2008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刘亚欣;唐闽;田涛;方丕华;徐亮;宋雷;惠汝太;周宪梁;;6例合并左室血栓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6 马翔;刘米莉;马依彤;;229例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7 陈海燕;舒先红;潘翠珍;程蕾蕾;董丽莉;葛均波;;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旋转不同步的超声诊断[A];中华医学会第11次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陈海燕;潘翠珍;程蕾蕾;董丽莉;舒先红;;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旋转不同步的超声诊断[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9 耿猛;杨俊华;;中国汉族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致病基因的突变筛查及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第11次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王云英;;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一家系分析[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美闻;美发现早期诊断肥厚型心肌病技术[N];医药经济报;2002年
2 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 王妍 整理 卢晓娣;肥厚型心肌病新突变被捕获[N];健康报;2009年
3 匡远深;成人肥厚型心肌病已不是罕见心脏病[N];中国医药报;2005年
4 许锦东;肥厚型心肌病应针对并发症实施治疗[N];医药经济报;2003年
5 通讯员 匡远深;肥厚型心肌病为成年人猝死要因[N];光明日报;2005年
6 副主任医师 容小翔;心肌病 分型治[N];大众卫生报;2001年
7 陈金伟;怎样对付原发性心肌病[N];健康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施施;携带m.2336T>C突变的肥厚型心肌病特异性iPS细胞模型的建立及致病分子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魏嵬;利用诱导多能干细胞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心脏停搏液的临床选择[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3 李敏;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和预后分析及候选基因突变筛查[D];复旦大学;2009年
4 安丰双;肥厚型心肌病基因检测及左房功能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3年
5 宋雷;中国肥厚型心肌病部分基因突变谱分析及基因型—表型关系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6 李靖;超声心动图评价肥厚型心肌病[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7 王萍;肥厚型心肌病基因与表型关系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8 谢文丽;中国肥厚型心肌病的致病基因突变的筛查、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背景基因对表现型的影响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9 张红菊;超声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功能的临床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10 刘亚欣;肥厚型心肌病和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家系的致病基因及临床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锡利;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特点与预后分析[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2 郭晓琳;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3 刘斌;心脏磁共振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4 施鑫;中国汉族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致病基因的突变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5 李丹;携带肥厚型心肌病相关m.2336T>C突变的转线粒体细胞系的建立、鉴定及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6 汪琰;植入式除颤器治疗肥厚型心肌病的结果的Meta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7 单正宜;TGF-β异构体在肥厚型心肌病中的表达及意义[D];青岛大学;2015年
8 李品睿;肥厚型心肌病伴收缩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及预后[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9 戚晓琳;S100A4蛋白和P53蛋白在肥厚型心肌病导致的心肌纤维化中的表达及意义[D];青岛大学;2016年
10 付义;肥厚型心肌病和肝豆状核变性家系的分子遗传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518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1451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