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斑块的力学发展机制及MR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
本文选题:颈动脉 切入点:斑块 出处:《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7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颈动脉斑块与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疾病密切相关。MRI于诊断和评估颈动脉斑块预后方面有重要作用,目前颈动脉斑块的MRI研究主要集中于评估斑块稳定性和明确病理机制等方面。本文对颈动脉斑块力学发展机制和MR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Abstract]:Carotid plaque is closely related to stroke or transient ischemic disease. MRI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iagnosis and evaluation of the prognosis of carotid plaque. At present, MRI studies of carotid plaques are mainly focused on evaluating plaque stability and clarifying pathological mechanism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of carotid plaque mechanics and Mr imaging techniques.
【作者单位】: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放射科;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CT/MR室;
【基金】: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普及应用项目(16PJ584)
【分类号】:R445.2;R74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羽翔;;颈动脉斑块形成因素分析与预防[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3年S2期
2 张春霞;;颈动脉斑块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年06期
3 张挽时;;颈动脉斑块的无创性影像学诊断[J];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07年05期
4 王瑞;张兆琪;;颈动脉斑块无创性影像学评价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9年04期
5 黄柳明;王缉胜;;颈动脉斑块影像学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2年19期
6 Phan B.A.P.;赵君;;通过磁共振成像检验调脂治疗时动脉粥样斑块内脂质消退的假说:颈动脉斑块组成研究的试验设计[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2007年11期
7 苏文锋;高珊珊;;颈动脉超声在诊断颈动脉斑块中的应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年06期
8 谷红霞;孙雪峰;张彬;傅博;黄大伟;杨聚荣;陈香美;;血清胱抑素C与健康人颈动脉斑块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年08期
9 诸静其;常时新;郝楠馨;汪波;宗根林;王轶彬;李绍军;林翌;杜育杉;王葳;曹开明;周国兴;;颈动脉增强对评价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作用[J];放射学实践;2007年08期
10 黄淑平;;70例颈动脉斑块形成常见危险因素分析及临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鹏飞;吴伟;张运;苏海军;姚桂华;张梅;;斑块体积压缩率用于颈动脉斑块弹性力学特征评价和缺血性脑血管事件预测[A];第九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张晓菁;黄品同;寇红菊;田新桥;孙海燕;王小同;;立普妥对颈动脉斑块生物力学影响的初步研究[A];第二届长三角超声医学论坛暨2009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张晓菁;黄品同;寇红菊;李世岩;;立普妥对颈动脉斑块生物力学影响的初步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4 于晓艳;耿道颖;;64层CT对颈动脉斑块钙化的评价[A];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与诊断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9年
5 张挽时;徐家兴;鲁晓燕;;影像学识别颈动脉斑块成分的评价[A];2005年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西部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6 谢天;李沿江;;高频超声检测脑梗塞患者颈动脉斑块的临床价值[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2年
7 yuhui Deng;宋焱;黄娟;陈敏;王大明;刘芳;傅元;周诚;;初发症状与复发症状颈动脉斑块的MRI形态学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8 黄娟;周诚;陈敏;宋焱;傅元;;MRI不同序列组合评估颈动脉斑块的效能比较及优化扫描方案[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9 许云飞;尉传社;王峥超;;江苏大学附属医院MR室[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10 张莹;黄品同;游向东;葛丹;王尧;刘春媚;鄢曹鑫;周景义;;超声造影联合颈动脉CTA对颈动脉狭程度及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庆军;与不同临床症状相关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高分辨MRI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及血管重构磁共振成像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2 张敏郁;3D-US与MRI定量分析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对比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3 姚彬;弥散加权成像在颈动脉斑块内出血及颈部动脉夹层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汪洪斌;三维超声定量评价颈动脉斑块药物治疗效果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7年
5 张婧;颈动脉斑块高分辨磁共振成像的临床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6 贺雁;3.0TMRI对颈动脉斑块的影像学评价研究[D];青海大学;2015年
7 林长江;超声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技术评估颈动脉斑块性质的应用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4年
8 张莉;超声在脑卒中人群与高危人群的颈动脉斑块对比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9 董叶;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T2DM患者颈动脉斑块长轴力学特征[D];南京医科大学;2014年
10 周果;颈动脉斑块与冠状动脉病变的核磁共振成像及相关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910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1591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