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运动依从性的调查研究
本文选题:乳腺癌 切入点:癌因性疲乏 出处:《锦州医科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目的评估乳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运动依从性的现状,调查患者运动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相互关系,并探讨针对改善乳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运动依从性的对策。方法2015年8月-2016年1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甲乳外科、肿瘤科的116例乳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作为调查研究对象。调查表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癌因性疲乏量表、运动依从性量表、心理弹性量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社会支持量表。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乳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的疲乏情况。运用BFI简易疲乏量表对116名研究对象进行评估测量,疲乏共分为四个维度,分别是无疲乏、轻度疲乏、中度疲乏、重度疲乏。在无运动处方前即患者的基础癌因性疲乏,处于中度疲乏者有78例,占总人数的67.24%;按既定的运动处方进行为期6周的运动后,中度疲乏者有57例,占49.14%,无疲乏者由运动之前的0人增加至11人,占9.48%。运动前后,各维度的疲乏变化,表明该运动处方可减缓患者的疲乏状况且经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乳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的运动依从性情况。运用运动依从性量表进行评估测量,该量表共分为身体锻炼依从性、锻炼监测依从性、主动寻求意见依从性三个维度。运动依从性总分测得(38.84±7.91)分,总依从率为64.74%,各维度依从率分别为65.52%、69.54%、59.59%,而高依从率组、中等依从率组、低依从率组分别有30、62、24例患者,表明患者的总依从水平及各维度依从性水平均在中高等依从性水平。患者在按运动处方运动后,心率有明显变化,运动后的即刻心率、2分钟心率较按运动处方运动前有显著变化,且有统计学意义(P即刻0.01,P2分钟0.01)。3.乳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运动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不同程度的癌因性疲乏患者其运动依从率亦不同,实施运动处方后,无疲乏者、轻度疲乏者的依从率分别是77.57%、7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心理弹性总分为(60.37±5.27)分,不同依从率的患者中,高依从率组心理弹性得分最高,为(64.17±4.98)分,较之其他依从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一般自我效能得分为(24.67±9.28)分,与全国常模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06,P0.01)。按运动处方运动后,高依从率组自我效能得分较之其他组最高为(27.37±4.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的社会支持得分(42.82±3.34)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不同依从率患者的社会支持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相关分析表明,乳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的一般自我效能得分、心理弹性总分及其维度坚韧、自强、乐观得分均与患者的依从性总分、身体锻炼依从性、锻炼监测依从性、主动寻求意见依从性呈正相关,P0.01。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一般自我效能、心理弹性及其维度坚韧、自强、乐观对患者的运动依从性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同时,患者癌因性疲乏则对其运动依从性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上述变量进入回归方程。患者一般资料中支付方式不进入回归方程。结论1.本研究中,乳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的运动依从性水平一般,有待提高。其中,维度寻求意见的依从性水平最低,医护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有效沟通。2.乳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心理弹性、癌因性疲乏水平是其运动依从性的影响因素。3.乳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心理弹性与其运动依从性正相关。及时关注患者的心理问题,协助患者建立并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患者保持良好的运动依从性水平,进一步缓解癌因性疲乏。4.应该从乳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的预防及预后着手,将理论和实际联系,探究恰当的对策。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tatus of exercise compliance of breast cancer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 an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factors and correlation of exercise compliance of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
【学位授予单位】:锦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473.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铮;;癌因性疲乏的概念分析及其护理措施[J];护理学杂志;2006年03期
2 黄彩辉;钱耀荣;姚晚侠;;癌因性疲乏初探[J];现代肿瘤医学;2006年05期
3 李艳;袁长蓉;徐燕;;癌因性疲乏的相关因素及其机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年09期
4 李艳;徐燕;袁长蓉;;癌因性疲乏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8年28期
5 梁骊敏;张美芬;张俊娥;;肺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9年04期
6 李艳;袁长蓉;;癌因性疲乏管理中的障碍与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0年01期
7 薛广伟;;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研究;2010年05期
8 高青;;癌因性疲乏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年01期
9 王婷;赵江;张淼;李成;王维利;;癌症患者癌因性疲乏干预策略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护理学报;2011年07期
10 宁泽;;80例癌因性疲乏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观察与体会[J];当代医学;2011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爱琴;;癌因性疲乏的现状及护理进展[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钱莉;庞冬;路潜;;癌症患者化疗期间癌因性疲乏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与分析[A];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李珍;孙萌;豆艳;;癌因性疲乏患者的护理[A];肿瘤研究新进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王丁兰;;癌因性疲乏初探[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5 张翠莲;;癌因性疲乏护理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A];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6 李兰生;马俊婷;;有效护理干预对癌因性疲乏病人的作用[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7 王爱梅;李浮;;癌因性疲乏的护理现状及展望[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8 张翠莲;;癌因性疲乏护理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A];全国第13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9 王丁兰;;癌因性疲乏粗探[A];全国中医、中西医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10 谭佳丽;边志衡;;癌因性疲乏的护理干预[A];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志明;健脾益肾法治疗化疗期间中晚期大肠癌癌因性疲乏的临床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连炜铃;癌因性疲乏中医辨证及针灸治疗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龙;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癌因性疲乏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2 何明珠;肿瘤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3 丁金霞;自我管理对化疗期胃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干预效果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4 张涛;癌因性疲乏中医证型的临床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卢会琴;复方守宫散治疗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5年
6 王海明;消化系统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综合干预疗效及血清代谢物分析[D];第二军医大学;2015年
7 王玉杰;PICC置管癌症患者癌因性疲乏及心理社会影响因素[D];山东大学;2015年
8 邹凌云;不同持续时间的振荡运动对雌鼠乳腺癌癌因性疲乏的影响[D];辽宁医学院;2015年
9 吉晶;十全大补汤加减治疗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10 徐竞男;消化道肿瘤癌因性疲乏临床特征分析及益气健脾补肾方干预作用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7072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1707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