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的磁性标记研究进展
本文选题:干细胞示踪 切入点:干细胞标记 出处:《科学通报》2017年20期
【摘要】:干细胞在组织修复与再生医学中具有广阔的前景,但是干细胞体内移植后分布、活性、分化方向、作用机制等认知的缺乏成为制约干细胞治疗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干细胞体内示踪技术的发展对于解决上述问题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利用磁性物质对干细胞进行标记后,结合磁共振成像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可以实现体外无创、安全、持续、动态的示踪观察,示踪的效果取决于细胞内所携带磁性物质的含量、不同的磁性标记方式、细胞活性的维持.本文将对干细胞磁性标记的不同方式、磁性物质的胞内代谢及对干细胞的影响等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综述,并结合现有的标记技术对如何提高干细胞磁性标记效率进行展望.
[Abstract]:Stem cells have broad prospects in tissue repair and regenerative medicine. However, the lack of cognition such as distribution, activity, differentiation direction and mechanism of stem cells after transplantation becomes the main bottleneck of stem cell therapy.The development of stem cell in vivo tracer technology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olving these problems.At present, using magnetic materials to label stem cells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technology can realize non-invasive, safe, continuous and dynamic tracer observation in vitro. The effect of tracer depends on the content of magnetic substance carried in the cell.Different magnetic labeling methods, cell activity maintenance.In this paper, we will review the different ways of magnetic labeling of stem cells, the intracellular metabolism of magnetic substances and their effects on stem cells, and look forward to how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magnetic labeling of stem cells.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420106012)资助
【分类号】:R44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磁共振成像技术最新进展国际学术研讨会成功召开[J];放射学实践;2005年02期
2 ;磁共振成像技术最新进展国际学术研讨会成功召开[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5年02期
3 王颖;;几种磁共振成像技术的相关性[J];现代仪器;2007年03期
4 唐晓英;刘志文;刘伟峰;吴祈耀;;磁共振成像技术及设备发展策略[J];科技导报;2008年09期
5 杨正汉;冯逢;王霄英;;磁共振成像技术指南——检查规范、临床策略及新技术(修订版)[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年04期
6 王凯宇;;乳腺癌各种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应用及优化(综述)[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3年01期
7 陶笃纯;;磁共振成像技术及其在我国的现状[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1992年01期
8 戴文平;磁共振成像技术可捕获瞬间即逝的思想[J];自然杂志;1993年02期
9 ;一种新的磁共振成像技术[J];上海生物医学工程;1998年04期
10 杨岳松,汪守中,缪竞陶;介入磁共振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俞鑫;;锰离子增效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小鼠听力中枢的功能性研究[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王国庆;陈志安;邵立丰;高军;;小儿脑部磁共振成像技术[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徐胜;丁建荣;张冰茜;李扬飞;;颈椎动力位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4 王国庆;陈志安;邵立丰;高军;;新生儿早期脑出血磁共振成像技术[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5 翁旭初;;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脑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6 陈敏;党浩丹;周诚;;3.0T高场磁共振成像技术在盆腔疾病的应用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6年
7 冯祥太;赵强;;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主动脉夹层病变中的应用[A];2005年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西部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8 傅洁婷;;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的诊断价值[A];2013年浙江省放射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9 张霞萍;王海涛;王蓼;水淼;;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人工耳蜗植入中的应用价值[A];2006年华东六省一市暨浙江省放射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10 马琼英;戚跃勇;;三叉神经、面神经3D-SPGR磁共振成像技术应用探讨[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编译 王炜;新磁共振成像技术使成像速度和精确度大大提高[N];医药经济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朱广菁;磁共振成像四获诺奖堪称创新典范(下)[N];大众科技报;2006年
3 记者 王春;我自主研发新型磁共振成像技术[N];科技日报;2009年
4 记者 刘霞;科学家实现“非侵入”体内温度测定[N];科技日报;2008年
5 王炜 编译;MRI可有效确认卒中时间[N];医药经济报;2010年
6 记者 张巍巍;量子计算或可应用于磁成像领域[N];科技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朱广菁;磁共振成像四获诺奖堪称创新典范(上)[N];大众科技报;2006年
8 司久岳;纳米成像技术获突破[N];医药经济报;2004年
9 黄X;发育没有停滞成人的大脑也可以越用越好[N];大众科技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樊红光;用磁共振成像技术评价心室重建术对左室形态和功能的影响[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黄慧玲;压缩感知磁共振成像技术及重建方法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4年
2 施小娇;3.0T高场强术中磁共振成像技术用于神经外科手术对患者体温和心电图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5年
3 杨君;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臂丛神经成像及损伤中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2年
4 张全增;用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唾液酸对仔猪早期脑发育的影响[D];厦门大学;2014年
5 卢成哲;内耳高分辨磁共振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6 王伟娟;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酶控水凝胶成胶过程[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7 廖s,
本文编号:17278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1727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