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化无菌屏障在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中的作用
本文选题:重症医学科 切入点:最大化无菌屏障 出处:《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7年07期
【摘要】:目的了解重症医学科病房深静脉、动脉插管患者采用最大化无菌屏障,对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作用。方法 2011年9月—2014年4月回顾性收集北京友谊医院重症医学科深静脉、动脉插管患者996例,根据患者是否实行最大化无菌屏障,分为标准无菌屏障组(SSB组,2011年9月—2012年12月,560人次)和最大化无菌屏障组(MSB组,2013年1月—2014年4月,436人次),比较两组患者CRBSI发生情况、病死率等。结果 SSB和MSB组患者插管部位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750,P=0.08)。SSB组CRBSI发生率为2.41‰(1.64‰~4.02‰),MSB组为1.91‰(0‰~4.56‰),经秩和检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57,P0.05);SSB组发生CRBSI 24例(4.29%),MSB组发生CRBSI 26例(5.9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47,P0.05)。SSB组病死率为(18.43±5.53)%,MSB组病死率为(11.68±4.14)%,经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07,P0.05)。结论最大化无菌屏障未减少CRBSI的发生。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ICU ward deep vein, artery intubation with maximum sterile barrier for the prevention of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CRBSI). Methods from September 2011 to April 2014 the ICU of Beijing Friendship Hospital were retrospectively collected 996 cases of deep vein, artery intubation patients, according to patients whether the maximum sterile barrier, divided into standard sterile barrier group (SSB group, September 2011 - December 2012, 560 times) and maximum sterile barrier group (MSB group, January 2013 - April 2014, 436 passengers),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RBSI has the situation, the fatality rate. Comparison results of SSB and MSB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intubation site,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x ~2=6.750, P=0.08.SSB) the CRBSI incidence rate was 2.41 per thousand (1.64 per thousand ~4.02%), MSB group was 1.91 per thousand (0 per 1000% ~4.56), by rank sum test,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Z=-0.057, P0.05); group SSB CRBSI 24 (4.29% cases), MSB group CRBSI 26 cases (5.96%), the two groups,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2=1.447, P0.05).SSB mortality rate was (18.43 + 5.53)%, case fatality rate of MSB group was (11.68 + 4.14)%, with independent sample t test,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3.907, P0.05). Conclusion the maximum sterile barrier did not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RBSI.
【作者单位】: 北京市重症医学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分类号】:R459.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汪晓波;尤荣开;邵朝朝;陈茂华;;综合ICU医院感染的目标监测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年01期
2 刘银梅;余红;杨惠英;;ICU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4年08期
3 孙雪东;陈建东;严一核;应利君;;床旁B超在减少深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感染中的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2013年39期
4 朱根凤;;深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病例对比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年01期
5 黄华艳;李兰新;;重症监护室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2年05期
6 蒋丽;张_g;张红桥;;隧道法股静脉置管术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研究[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9年05期
7 陈永强;;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与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干预策略[J];中华护理杂志;2009年10期
8 张根生;张淑芳;崔巍;;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研究进展[J];临床荟萃;2007年05期
9 杜斌;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性感染[J];中华医学杂志;2001年2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润;;重症监护室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及护理[J];临床医药实践;2017年08期
2 卢起飞;邹毅;陈泽惠;沈婉卿;杨丽;;集束化行为对提高护理人员洗手依从性的效果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年15期
3 何立敏;凌舒娅;谢莉玲;;集束化护理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meta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7年14期
4 董磊;刘壮;段美丽;李昂;;最大化无菌屏障在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中的作用[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7年07期
5 刘小玲;曾丽;;预见性护理方案在中心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感染中作用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7年14期
6 陈春花;郑玉琴;陈小芬;唐海艳;方芳;;循证策略聚束化管理在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广东医科大学学报;2017年04期
7 柯丽莉;;集束化护理干预ICU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效果评价[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年13期
8 赖伟兰;蔡海荣;郭永宁;陈少如;黄秋萍;赵帅;;中医集束化护理在重症胰腺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急症;2017年07期
9 袁海燕;高金姣;黄瑜;方坪愉;;应用知信行模式提高ICU护士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的效果[J];护理与康复;2017年06期
10 谭树志;黄澄;;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超声定位深静脉置管的效果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年1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靖;翟荣君;杨晓燕;;重症监护室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调查[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3年06期
2 林慧萍;吴明东;丁汀;邱泽亮;;ICU患者尿路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年04期
3 沈萍;魏泽庆;陈云波;肖永红;李兰娟;;Mohnarin 2011年度报告:ICU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年24期
4 陈泽琼;毛敏;周明强;;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目标监测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年15期
5 杨雅红;陆丽红;吴小芳;;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目标性监测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年15期
6 董荣芝;王书会;张晓丽;王一瑶;李颖霞;孙羽;;ICU医院感染前瞻性目标监测调查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年12期
7 周宏;姜亦虹;沈黎;李阳;郑伟;韩方正;茅一平;康海全;;综合医院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及危险因素[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年12期
8 窦英茹;潘春芳;单雪芹;史甜;朱庆捷;;集束预防策略对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影响的多因素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年10期
9 周晴;胡必杰;高晓东;崔扬文;沈燕;;2009-2010年上海市65所医院ICU导管相关性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年12期
10 贾会学;任军红;赵秀莉;李六亿;;外科重症监护室预防器械相关感染的干预性研究[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Michael Towns;;如何利用“血培养”高效地诊治血流感染患者[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年23期
2 张艳;华川;;血流感染诊断的研究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年14期
3 黄晓燕;陈丽丹;王露霞;;血流感染实验室诊断新技术[J];广东医学;2013年05期
4 陶风英;李革;赵日敏;;化疗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引起血流感染的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年07期
5 Pad Mead;;感染预防与控制对改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作用[J];上海护理;2010年01期
6 Zhiyong Hong;MD;DrPH;Jun Wu;MD;PhD;Crystal O'Leary;BHSc;Clem Tisdell;PhD;James Gomes;PhD;Shi-Wu Wen;MD;PhD;Howard Njoo;MD;李洪超;;2004年加拿大预防血透病人医院血流感染的成本-效益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0年01期
7 周志美;张磊;吴尚为;;对血流感染实验室诊断的最新认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年07期
8 黄朝梅;罗英;何力;;新生儿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相关血流感染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13年10期
9 梁小利;;153例血流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10期
10 杨益群;乔美珍;赵鑫;刘维露;佟伟军;;干预组合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效果[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小军;;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与治疗[A];中国医院协会第十六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9年
2 王志远;董琳;刘琳;徐月波;;儿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的病例对照研究[A];2012年江浙沪儿科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学术年会、儿内科疾病诊治新进展国家级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2年
3 任健康;;血流感染实验室诊断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4 董宝坤;;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与控制[A];中华护理学会2009全国医院感染新进展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汤瑾;王坚镪;庄亦晖;陈瑜;;双套血培养对提高血流感染检出率和鉴别污染的评价[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6 刘逸文;廖燕;;预防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护理新进展[A];第三届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温妙云;;降钙素原鉴别急诊血流感染患者菌种的意义[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金中淦;葛平;徐蓉;陈蓉;宣瑛;刘学杰;王庆忠;;16S rRNA,16S-23S rRNA,rpoB基因测序分析对血流感染的作用比较[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9 叶兴文;;2011年美国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A];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长城危重病论坛论文汇编[C];2013年
10 朱永定;史煜波;;2006年至2008年重症监护病房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病原分布及耐药监测[A];2009年浙江省危重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本报记者 朱国旺;规范血培养 让血流感染治疗不再盲目[N];中国医药报;2009年
2 记者 乔宁;正压无针输液接头或致血流感染[N];健康报;2013年
3 曾利明;专家呼吁规范血培养[N];保健时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朱国旺;警惕导管无针接头使用风险[N];中国医药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黎;血流感染回顾性临床研究及患者免疫功能与预后的基础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李国华;降钙素原与血培养在诊断血流感染中的方法学比较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2 邢欢;15株血流感染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同源性分析[D];华北理工大学;2015年
3 郑辉;血浆降钙素原与血流感染相关性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4 付路;重症患者血流感染的回顾性临床分析[D];宁夏医科大学;2014年
5 杜雪;血流感染的病原学和临床分析[D];吉林大学;2014年
6 王凯飞;降钙素原及血培养阳性时间对念珠菌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及近平滑念珠菌的快速鉴定[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2年
7 罗运山;ICU血流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8 张志春;ICU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4年
9 赵林芳;应用导管干预策略集束降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的效果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299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1729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