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单眼致盲后大鼠视觉通路锰增强磁共振成像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20 09:06

  本文选题:MnCl + 磁共振成像 ; 参考:《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7年04期


【摘要】:目的:探讨单眼盲大鼠视觉通路锰增强磁共振成像(ME MRI)的形态学改变,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探寻是否建立新的视觉代偿通路及视觉与听觉中枢是否有神经纤维联系。方法:14只健康新生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双眼盲组(Group A)与正常组(Group B)(每组n=7),采用右眼视神经离断法使大鼠致盲,盲后4个月分别经两组大鼠的左侧玻璃体内注入0.2M MnCl_2,24h后比较ME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以帮助确定视觉代偿通路的产生。结果:MEMRI显示单眼盲大鼠左侧视觉通路代表结构(视神经、视束、外侧膝状体、上丘及视皮层)的对比度(CNR)明显高于右侧(P0.001),而比正常大鼠的左眼的视觉通路信号稍差(P0.05)。MEMRI表现与病理结果具有较好一致性。结论:新生大鼠单眼致盲4个月后,ME MRI改变结合病理结果,提示双侧视觉通路有功能重组。
[Abstract]:Aim: to investigate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Manganese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E MRI) in monocular blind rats, and to explore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ew visual compensatory pathway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isual and auditory nerve fibers. Methods Twenty four healthy male Sprague-Dawley Dawley S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binocular blind group (Group A) and normal group (n = 7). After 4 months of blindness, the MEMRI findings were compared with pathological findings in the left vitreous of rats in the two groups after 0.2M MnCl2T injection, and were compared with pathological results to help determine the generation of visual compensatory pathway. Results the structure of the left visual pathway (optic nerve, optic tract, lateral geniculate body) in monocular blind rats was revealed by MEM MRI. The contrast ratio (CNR) of the superior colliculus and the visual cortex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right side (P 0.001), but the visual pathway signal of the left eye of the normal rats was slightly worse than that of the left eye. The MRI findings we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pathological results. Conclusion: the changes of ME MRI and pathological findings in neonatal rats after monocular blindness for 4 months suggest the functional recombination of bilateral visual pathways.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放射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放射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病理科;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放疗科;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放射科;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中心实验室;
【基金】:上海市科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09ZR1405600,14411962000;上海市科委基础重点项目NO.09JC1403100~~
【分类号】:R445.2;R7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玉清;评介《体部磁共振成像》[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1年04期

2 Roberto Blanco Sequeiros,李成利,林征宇;磁共振成像与介入[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2年02期

3 赵海涛,陆军,张卓利,常英娟,刘满生;圆形K空间采样技术及其在磁共振成像中的应用[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4 朱勇猛,朱雪君,阮新忠,张道行;耳蜗磁共振成像方法及其应用[J];浙江临床医学;2004年05期

5 王庆德,宗学玲,巩志莲,钟涛;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的早期诊断与磁共振成像特点[J];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4年03期

6 李仰康,刘国瑞;磁共振成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7 Abi Berger ,science editor ,高晶;磁共振成像的原理[J];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2004年06期

8 温博 ,程流泉;磁共振成像显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1例[J];人民军医;2005年08期

9 Weber F;Knopf H;蔡同建;;健康青年男性脑部磁共振成像的偶然发现[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2006年05期

10 荣梅;;磁共振成像检查580例安全性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富增;;磁共振成像图像的质量控制探讨[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2 章世全;江小玲;;一个模拟磁共振成像的计算程序[A];第七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2年

3 黄天助;;磁共振成像及谱学在临床上应用的综述(英文)[A];第八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4年

4 邹利光;;3.0T磁共振成像的特点和技术问题[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余正贤;;磁共振成像尿路造影的应用价值[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雷皓;;转化型小动物磁共振成像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0年

7 邱松耀;;磁共振成像理论的一个概念错误[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8 邱松耀;;磁共振成像理论的一个概念错误[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9 常英娟;杨勇;刘艳丽;张劲松;葛雅丽;任静;赵海涛;;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磁共振成像探讨[A];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会第九届放射诊疗专业学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郭献日;;胸部磁共振成像在放疗中的价值[A];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八届全国心胸影像学术大会暨河南省第十二次放射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李冬;玻璃纤维用于医学磁共振成像[N];中国建材报;2010年

2 何洋;什么是磁共振成像[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3 纪准培;磁共振成像是怎么回事[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8年

4 刘言成;磁共振成像联合动态检查临床效果显著[N];科技日报;2009年

5 记者 何德功;通过磁共振成像 可诊断胎儿血流[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6 本报记者 曹继军 通讯员 刘婧婷;研发中国自己的高端医疗设备[N];光明日报;2010年

7 ;磁共振成像(一)[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8 刘南;“CT”VS“磁共振”[N];保健时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军;热射病患者的磁共振成像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叶慧慧;快速定量磁共振成像的多层同时成像技术[D];浙江大学;2016年

3 耿晓鹏;磁共振成像在膝关节外科的应用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4 吴涛;二甲肼致癌小鼠远端大肠固体脂质纳米粒摄取和分布的磁共振成像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叶芳;乳腺磁共振成像的多参数研究与临床应用[D];复旦大学;2010年

6 李建奇;磁共振成像中若干方法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胡春洪;酪氨酸酶基因表达的磁共振成像(MRI)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8 黄萨;氢氧化钆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磁共振成像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金光(日韦);乳腺病变的磁共振成像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10 黄鑫;基于多通道并行采集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伪影消除方法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海波;全身磁共振成像及计算机体层成像评估多发性骨髓瘤的初步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2 张学健;基于多核DSP的磁共振成像数据处理电路设计[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3 骆国丽;磁共振成像模拟器设计与低场成像仿真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4 李春霞;肾脏血氧水平依赖磁共振成像在糖尿病肾病的初步应用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5 杜小涛;膝关节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外基质成分改变与7T磁共振T2 mapping和延迟增强磁共振成像(dGEMRIC)序列的相关性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4年

6 樊鹏;超微超顺磁性氧化铁标记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磁共振示踪成像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7 韩哲;磁共振序列优化扫描及体素内不相干运动磁共振成像在直肠癌诊疗中的作用与价值[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8 陈兵;基于压缩感知的快速核磁成像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9 李依霞;磁共振成像对非手术喉癌、下咽癌患者放化疗前后的临床应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6年

10 郭新宇;磁共振成像实时信号接收与图像重建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7771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17771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0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