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导管内癌的病理特征与超声造影的相关性
本文选题:超声造影 +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 参考:《实用医学杂志》2017年01期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癌的病理特征与超声造影的相关性。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选择在乳腺导管内肿块患者80例,其中乳腺导管内癌20例(导管内癌组),良性肿块患者60例(良性组),两组都进行常规超声、超声造影检查与病理特征分析。结果:相对于良性组,导管内癌组常规超声多表现为乳腺周边高回声、内部微钙化、边界缘毛刺和后方回声衰减(P0.05)。导管内癌组的超声造影增强评分明显高于良性组(P0.05)。在导管内癌组20例患者中,超声造影增强评分在不同淋巴结转移、分化类型、Dukes分期患者之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分析也显示乳腺导管内癌的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分化类型等病理特征与超声造影也存在明显的相关性(r=0.341,0.368,-0.289,P0.05)。结论: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诊断乳腺导管内癌能有很好的影像学特征,且超声造影增强情况与乳腺导管内癌的病理特征有明显相关性,能为乳腺导管内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价值。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breast intraductal carcinoma and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6, 80 cases of breast intraductal mass were selected, including 20 cases of intraductal breast cancer (intraductal carcinoma group) and 60 cases of benign mass (benign group).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 and pathological analysis. Results: compared with benign group, conventional ultrasound in intraductal carcinoma showed hyperechoic peripheral mammary gland, internal microcalcification, borderline burr and posterior echo attenuation (P0.05). Contrast enhancement score in intraductal carcinoma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benign group (P 0.05). In 20 patients with intraductal carcinoma,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differentiation type of Dukes stage. The Spearman grad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nalysis also showed that the lymph node metastasis of breast intraductal carcinoma was Dukes stage. There was also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differentiation type and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Conclusion: conventional ultrasonography and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 have good imaging features in the diagnosis of intraductal breast carcinoma, and the enhancement of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ha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the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breast intraductal carcinoma, which can provide value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of breast intraductal carcinoma.
【作者单位】: 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超声科;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基金】:新疆医科大学科研创新基金项目(编号:XJC2013218)
【分类号】:R737.9;R44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李妙珊;裴书芳;王满立;甘科红;陈越峰;;乳腺单纯型黏液腺癌超声特征及误诊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6年07期
2 贲志飞;陈韵雯;陈赛君;黄蓉;吕淑懿;魏秀芝;;乳腺黏液腺癌的超声表现与病理对照[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6年01期
3 李奥;林红军;巩海燕;朱岩;李霄;杨春青;李涛;栗翠英;;BI-RADS 4类乳腺肿块超声造影表现不均匀性增强的病理对照分析[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5年08期
4 冷晓玲;黄国福;马富成;;乳腺癌不同病灶大小、病理类型及组织学分级的超声造影差异[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5年08期
5 贺琰;王小燕;凌冰;韦海明;农美芬;陈雪雪;裴华洁;;乳腺导管内癌的超声图像及造影特征与病理对照分析[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5年06期
6 周如海;邬颖杰;吴猛;赵平;袁瑞;周微霞;;超声造影技术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年04期
7 贾宛儒;费晓春;唐蕾;丛阳;陈曼;;乳腺肿瘤超声造影无灌注区的病理基础探讨[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5年02期
8 李冬玲;陈廷财;陈漫清;;超声对导管型乳腺癌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鉴别诊断意义[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9 杜睿;薛玉;张歆;陈宝定;赵峰;吴新财;张哲;邢虎;李月峰;;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与导管内癌的超声造影血流动力学对比研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冼少青;马捷;李亿华;曾显荣;肖云敏;刘庆玲;;乳腺导管内癌的X线表现与组织病理学、分子分型的对照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7年05期
2 任静;翁萍;吐尔逊纳依;耿玉荣;胡佳俊;刘娟;;乳腺导管内癌的病理特征与超声造影的相关性[J];实用医学杂志;2017年01期
3 耿怡;马富成;热西达·加帕尔;冷晓玲;;双模态超声在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中的应用价值[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7年03期
4 朱灿;沈严严;;影像学评价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6年12期
5 王琼;;高频超声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6年32期
6 黄素梅;吕荣宇;陈曼华;黄晓玲;;乳腺黏液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J];海南医学;2016年21期
7 周如海;赵平;袁瑞;吴猛;陈俊;;超声造影在胃肠道恶性肿瘤肝转移新辅助化疗中临床疗效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年10期
8 吴欢;肖晓云;管小凤;秦威;陈欣;杨海云;罗葆明;;声学造影在乳腺导管内肿瘤良恶性鉴别中的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6年10期
9 英华;陈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乳腺癌化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J];现代肿瘤医学;2016年21期
10 张文岳;罗葆明;;超声造影诊断乳腺癌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6年09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智文祥;常才;陈敏;周世崇;高毅;王芬;陈雅玲;苗爱雨;杨晓群;;乳腺单纯黏液腺癌大小对超声特征及诊断准确性的影响[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5年06期
2 张建兴;;浅谈乳腺超声报告中需注意的若干问题[J];实用医学杂志;2015年08期
3 奚群;侯新燕;崔丽丽;黄晓玲;高宇;;不同乳腺超声分型导管管径及腺体厚径变化趋势及其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4年09期
4 张林;郝洁;王立平;沈文状;王单;杨亚龙;;乳腺超声造影、彩色多普勒超声及磁共振灌注成像在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中的对比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年04期
5 张文进;李云涛;袁洋;耿翠芝;;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血中PF4和VEGF表达临床意义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4年11期
6 崔嵘嵘;许诚;卢晓玲;左晓明;林晓燕;;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核磁共振功能成像与超声造影检查对于疗效评价的准确性探讨[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4年08期
7 严松莉;涂剑宏;;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超声表现及病理对照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3年12期
8 郭国强;李泉水;罗长锐;刘倩;陈胜华;邓水平;;BI-RADS超声与钼靶分级以及两者联合对乳腺原位癌的诊断[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3年09期
9 栗翠英;林红军;叶新华;陈Pr;陈琳;李奥;汪惠宁;孙小林;;超声造影联合常规超声检查在乳腺病变(BI-RADS3-5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9期
10 李二妮;周纯武;李静;;乳腺X射线摄影与超声检查1432例患者前瞻性对照研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3年1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乐晓艳;乳腺导管内癌11例临床分析[J];江西医药;2005年09期
2 杨万广;刘保池;王钟富;;乳腺导管内癌的手术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7年18期
3 王怡;富丽娜;许萍;杨宝年;;超声诊断乳腺导管内癌的价值探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7年10期
4 肖秀娣;武正炎;陈建华;曹志强;;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与治疗(附46例报告)[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年11期
5 张海];孙肖宁;相虹;;超声对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9年05期
6 姚洁;潘农;;乳腺导管内癌的彩超诊断及误诊分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7 佟凌霞;谭岩;陈丽萍;;乳腺导管内癌的超声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年07期
8 罗慧;徐金锋;吴瑛;石秋玲;罗奕伦;焦阳;;高频超声诊断乳腺导管内癌[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年11期
9 马利亚;梅江盛;伦淑玲;罗海波;陈南杰;梁少梅;;35例乳腺导管内癌的超声图像分析[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解丽君;;乳腺导管内癌的超声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萍;刘思良;王建红;禹静;;超声对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价值[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八届全国腹部超声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马利亚;卢爱霞;梅江盛;伦淑玲;黄林海;罗海波;陈南杰;;乳腺导管内癌的超声诊断价值探讨[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浅表器官及外周血管超声医学学术会议(高峰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3 陈顺平;刘景云;陈斌;胡元平;周平心;;乳腺导管内癌的高频超声表现[A];2008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许祥丽;贲丽媛;刘凤英;;乳腺导管内癌声像图特征分析[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浅表器官及外周血管超声医学学术会议(高峰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5 李云英;于泳;只向成;苗秀启;;291例乳腺导管内癌临床分析[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姚磊;;乳腺导管内癌声像图特点回顾性分析[A];2011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7 施群;李丽丽;;高频彩超诊断乳腺导管内癌价值探讨[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九届全国腹部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8 贾美红;康春松;吕虹;;乳腺导管内癌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9 施群;李丽丽;;高频彩超诊断乳腺导管内癌价值探讨[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10 姚洁洁;詹维伟;张静雯;费晓春;;乳腺导管内癌及其微浸润癌临床、病理及超声特征[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袁美芹;乳腺导管内癌钼靶X线、超声表现分析及两者表现与ER、PR、Her-2相关性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2 李佳娓;乳腺导管内癌及其微浸润癌的临床特征分析[D];吉林大学;2016年
3 陈岩;乳腺专用伽马显像在乳腺癌诊断中应用价值的初步探讨[D];浙江大学;2016年
4 刘冰天;乳腺导管内癌临床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曾涛;乳腺导管内癌临床病理特点分析[D];宁夏医科大学;2014年
6 王兵;全数字化X线摄影ACR BI-RADS评分乳腺肿块的超声对应分级研究[D];蚌埠医学院;2012年
7 原丽科;COX-2、FAP-α、PTEN、Survivin在乳腺导管内癌中的表达及意义[D];广州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8127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1812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