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影像组学的乳腺癌病灶分割及预后分析
本文选题:直方图均衡化 + 迭代增强 ; 参考:《哈尔滨理工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影像组学研究对于定量肿瘤的异质性、辅助临床决策有很大的潜力和应用价值。在乳腺癌的临床诊疗中,淋巴结是否转移对于手术方案的制定有重要指导意义。但是目前临床上缺乏预测淋巴结转移的安全有效手段。本文应用影像组学方法对乳房CT影像进行定量分析来实现乳腺癌癌淋巴结是否转移的预测。我们从广东省人民医院收集了456例满足分析要求的乳腺癌癌病例数据,首先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对比增强CT乳腺癌的半自动随机游走算法进行分割。该算法先使用手动辅助并进行最大区域提取得到局部乳腺病变。然后,使用改进的迭代直方图均衡化来对乳腺病灶进行增强,使病灶与周围乳腺组织有较大对比度。最后,使用基于四个种子点的随机游走算法来分割病变区域。对分割的病变组织,从每例中提取了592个影像特征,包括肿瘤的图像强度特征、形状和大小特征、纹理特征以及小波特征;然后利用LASSO逻辑回归(LLR)来构造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像组学标签(Rad-score),并结合临床信息进行多元分析,构造了诺模图个性化预测模型。基于以上的方案,我们得出以下结论:LLR基本预测模型在训练集上AUC为0.712,测试集AUC为0.737,且对比不同的模型,F1值表现最高,为0.705;在诺模图上,用所有数据进行个性化预测,得到C-index为0.721(95%CI:0.676-0.768),在一致性曲线上表现较佳,可为临床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Abstract]:Imaging studies have great potential and application value for quantitative tumor heterogeneity and clinical decision-making. In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breast cancer, lymph node metastasi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formulation of surgical plan. But there is no safe and effective method to predict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this paper,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breast CT images is used to predict lymph node metastasis of breast cancer. We collected 456 cases of breast cancer from Guangdong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A semi-automatic random walk algorithm for contrast enhanced CT was proposed to segment breast cancer. In this algorithm, the local breast lesions are obtained by manual assistance and maximum region extraction. Then, the improved iterative histogram equalization is used to enhance the breast lesions, which makes the lesions more contrast with the surrounding breast tissues. Finally, a random walk algorithm based on four seed points is used to segment the lesion region. For segmented lesions, 592 image features were extracted from each case, including image intensity, shape and size, texture and wavelet features. Then the LASSO logical regression was used to construct the radiographic tag Rad-scoreen for lymph node metastasis of breast cancer and the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clinical information was carried out to construct the personalized prediction model of Northromogram. Based on the above scheme, we draw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the AUC of the basic prediction model is 0.712 on the training set, the AUC of the test set is 0.7377.The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models shows that the F1 value is the highest (0.705). The C-index is 0.721 ~ 95CI: 0.676-0.768, which is better on the consistency curve and can provide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clinical decision making.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737.9;R730.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啸原;用“印度阅兵”形容乳腺癌合适吗?[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1年02期
2 张嘉庆,王殊,乔新民;乳腺癌的现状和远景[J];中华外科杂志;2002年03期
3 张维彬,汪波,石灵春;中医药在现代乳腺癌治疗中的运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2年01期
4 薛志勇;食物与乳腺癌[J];山东食品科技;2002年04期
5 王旬果,王建军,郑国华;乳腺癌相关标志物的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02年33期
6 陆尚闻;;男人也患乳腺癌[J];环境;2003年12期
7 ;新技术清晰拍摄早期乳腺癌细胞[J];上海生物医学工程;2005年04期
8 田富国;郭向阳;张华一;;乳腺癌诊治研究新进展[J];肿瘤研究与临床;2005年S1期
9 马涛,谷俊朝;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乳腺癌的临床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2005年01期
10 郭庆良,谷俊朝;乳腺癌和瘦素相关性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永利;;抗乳腺癌免疫治疗融合蛋白[A];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届学术大会会议议程及论文摘要集[C];2002年
2 郭红飞;;中医治疗乳腺癌的策略[A];江西省中医、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3 庞朋沙;伍会健;;乳腺癌治疗靶标的研究进展[A];北方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陆劲松;邵志敏;吴炅;韩企夏;沈镇宙;;新型维甲酸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及诱导凋亡的机制研究[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5 刘爱国;胡冰;;乳腺癌临床治疗进展[A];安徽省抗癌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暨乳腺癌、肺癌专业委员会成立会议、安徽省肿瘤防治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6 张嘉庆;王殊;乔新民;;乳腺癌的现状和远景[A];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乳腺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7 刘清俊;;乳腺癌综合治疗的新进展[A];山西省抗癌协会第六届肿瘤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3年
8 邵志敏;;21世纪乳腺癌治疗的展望[A];第三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教育论文集[C];2004年
9 陈松旺;张明;;乳腺癌治疗的回顾与展望[A];西部地区肿瘤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10 白霞;傅建新;丁凯阳;王兆钺;阮长耿;;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研究[A];第10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血检有望揭示乳腺癌治疗效果[N];医药经济报;2004年
2 记者 郑晓春;乳腺癌细胞扩散基因被找到[N];科技日报;2007年
3 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肿瘤中心主任 宋三泰;乳腺癌有了新疗法[N];中国妇女报;2002年
4 王艳红;抑制DNA修补可消灭乳腺癌细胞[N];医药经济报;2005年
5 詹建;乳腺癌饮食 两个时期不一样[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6 辛君;乳腺癌扩散基因“浮出水面”[N];大众卫生报;2009年
7 记者 毛黎;美发现有效抑制乳腺癌细胞生长的分子[N];科技日报;2010年
8 记者 吴春燕 通讯员 王丽霞;乳腺癌治疗将有新途径[N];光明日报;2011年
9 王乐 沈基飞;我科学家发现导致乳腺癌耐药的新标志物[N];科技日报;2011年
10 刘霞;一种天然分子能阻止乳腺癌恶化[N];科技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柴红燕;疾病状态下CYP4Z1和4A的生物学行为及其药物干预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2 李凯;ID(inhibitor of DNA binding)家族蛋白调控乳腺细胞的分化并影响乳腺癌的预后[D];复旦大学;2014年
3 江一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基因变异检测及其功能论证[D];复旦大学;2014年
4 马邵;酪氨酸去磷酸化增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乳腺癌治疗中靶向性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5 姚若斯;精氨酸甲基转移酶PRMT7诱导乳腺癌细胞发生表皮—间质转换及转移的作用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6 侯培锋;α-酮戊二酸二甲酯(DM-2KG)上调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诱发高致瘤性干细胞样乳腺癌细胞机制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4年
7 李丽丽;分泌蛋白SHON调控乳腺癌细胞EMT的分子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8 陈丽艳;PI3K抑制剂联合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对乳腺癌协同杀伤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9 朴俊杰;乳腺癌差异基因筛选及PAIP1对其生物学行为的影响[D];延边大学;2015年
10 汪[?如;染色体6q25.1区域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遗传易感性的关联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文英;乳腺癌分子亚型的临床与病理特点[D];郑州大学;2011年
2 贾晓菲;彩色多普勒超声与乳腺癌病理及免疫组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3 靳文;乳腺癌全基因组DNA甲基化修饰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4 吴坤琳;TLR4/MyD88信号通路对乳腺癌侵袭性影响的实验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5 葛广哲;树,
本文编号:18172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1817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