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弥散梯度模式对前列腺DWI成像质量的影响
本文选题:磁共振成像 + 前列腺 ; 参考:《临床放射学杂志》2017年04期
【摘要】:目的对比3种不同弥散梯度模式下MR扩散加权成像(DWI)的图像质量,探讨最佳的弥散梯度模式。方法采用ALL、3in1、Tetra三种不同弥散梯度模式,前瞻性进行37例前列腺DWI检查,均采用小视野(b值50、800 s/mm~2),根据前列腺DWI图外周带有无高信号结节分为正常组(A组)和病变组(B组),分别对三种模式两组图像进行主观评分,并分别比较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和ADC值。结果前列腺正常组20例,病变组17例。A、B两组Tetra模式的SNR和CNR均显著高于3in1模式和ALL模式(P0.05);正常组ALL模式SNR和CNR高于3in1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组ALL模式SNR和CNR与3in1模式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tra模式图像主观评分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模式(P0.05);3in1模式评分低于ALL模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模式ADC值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Tetra模式是前列腺DWI成像较佳的弥散梯度模式。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image quality of diffusion-weighted Mr imaging (DWI) with three diffusion-gradient models and to explore the optimal diffusion gradient model. Methods 37 cases of prostatic DWI were examined prospectively by three different diffusion gradient models of ALL ~ (3 in) ~ (-1) Tetra.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normal group (group A) and lesion group (group B) according to the DWI images of the prostate with no hyperintense nodule. The signal-to-noise ratio (SNR), the contrast noise ratio (CNR) and the ADC value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SNR and CNR of Tetra model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normal prostate group (20 cases) and pathological group (17 cases) than in 3in1 model and ALL model (P0.05), and SNR and CNR in ALL model were higher than that in 3in1 model in norma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 SNR and CNR of ALL model were similar to those of 3in1 model, but the subjective score of P0.05 + Tetra model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ther two models. The score of SNR and CNR in the pathological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ALL model. But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DC values among the three models (P 0.05). Conclusion Tetra model is a good diffusion gradient model for DWI imaging of prostate.
【作者单位】: 珠海市人民医院放射科;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影像科;通用电气医疗系统磁共振产品部;
【基金】:珠海市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5A1023)
【分类号】:R445.2;R697.3;R737.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晓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控制[J];医疗卫生装备;2010年04期
2 杜玉秀;张伟;康少峰;;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控制[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倪启义;;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图像质量分析[J];现代医学;2008年04期
4 刘晓东;龚建平;朱江涛;王建玲;;成人腹部CT图像质量与体型参数相关性的探讨[J];中国CT和MRI杂志;2012年01期
5 徐明;张景云;于新设;;数字X线摄影在儿科检查中图像质量和曝光量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2年06期
6 王倩;綦维维;冯世超;赵心明;马霄虹;武靖;周纯武;洪楠;;个体化因素与成人腹部CT客观图像质量的相关性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年03期
7 朱乐;刘永华;雷子乔;田志梁;;IRIS算法对儿童头颅CT图像质量的影响[J];放射学实践;2012年09期
8 贺剑;张华;曹小宏;喻东平;罗小平;;心电编辑在提高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中的价值[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3期
9 吴奇华;张丽娟;杨仕海;吕发金;;同步与非同步扫描对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1年19期
10 李强;影响CT图像质量的因素[J];医学文选;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饶德利;;儿童CT检查的质量控制探讨[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卫东;钟伟清;;影响DSA图像质量因素的临床应用探讨[A];庆祝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建所30周年学术论文专刊[C];2005年
3 吕发金;张丽娟;谢惠;蒋孝先;;同步与非同步扫描对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赵永为;刘建新;;冠脉CTA同层动态追踪触发技术中不同阈值对图像影响的讨论[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高凯;;X线射束“硬化”对表面剂量和图像质量影响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6 张竹英;杜鹃;;影响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图像质量因素及相关护理措施[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7 陈家飞;周代全;黎川;程良骏;;直接数字X线图像质量管理与X线剂量[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8 韩磊;吕滨;白桦;王宏宇;吴言伶;;双源CT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多种影响因素分析[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9 喻建军;刘付广;刘建新;董修峰;熊尔江;;CR图像质量管理与控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10 潘杨;金晓霞;高雄伟;;关于改善CT图像质量探讨[A];2003年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丹;迭代模型重组设置对不同辐射剂量下肝脏增强CT图像质量的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2 浦仁旺;自适应统计迭代在低剂量CT中的应用价值[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3 梁子威;仿真人体模型PET/CT辐射剂量与CT图像质量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4 刘晓东;成人患者体型参数和腹部CT图像质量的关系以及个体化剂量调节的初步前瞻性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5 李斌;基于扫描部位特征的低剂量CT扫描参数优化临床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6 史卓;肝脏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三种呼吸采集方式的比较[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7 张鹏;腹围<90cm患者上腹部增强CT低剂量检查:低电压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与图像质量的相关性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4年
8 肖应权;DTI及T2-mapping成像对脊神经根炎评价价值的实验研究[D];川北医学院;2014年
9 张春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多种重建技术的临床应用及影响图像质量因素的探讨[D];吉林大学;2007年
10 陈翼;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的图像质量控制及临床应用[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682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1868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