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增强磁共振与扩散张量成像对前列腺中央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
本文选题:前列腺肿瘤 + 磁共振成像 ; 参考:《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7年07期
【摘要】:目的研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扫描(DCE-MRI)、扩散张量成像(DTI)及两者联合对前列腺中央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16年12月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前列腺MRI扫描的49例前列腺中央区有结节样异常信号患者,均行磁共振T2WI、DTI及DCE扫描。经病理学证实,57例中央区结节样本中21例为前列腺癌(PCa)、36例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分别测量结节的各向异性分数值、表观扩散系数值、峰值时间、强化率、曲线斜率值,描述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比较各参数在PCa与BPH之间的差异,并进行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分析。结果 PCa组与BPH组的各向异性分数值、表观扩散系数值、峰值时间、曲线斜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a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以速升下降型为主,BPH曲线类型以平台型为主。DCE、DTI及两者联合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95%CI:0.751~0.942)、0.85(95%CI:0.734~0.933)和0.94(95%CI:0.837~0.983)。结论与DTI及DCE分别诊断前列腺中央区良恶性结节相比,两者联合诊断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CE-MRI), diffusion Zhang Liang imaging (Zhang Liang) and their combination in benign and malignant nodules in the central region of prostate. Materials and methods 49 patients with nodular abnormal signal in the central region of prostate underwent MRI scan in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ihezi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from September 2015 to December 2016. All patients underwent T2WI DTI and DCE scans. Among the 57 cases of central nodule confirmed by pathology, 21 cases were diagnosed as prostate cancer and 36 cases were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BPH). The anisotropic fraction,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peak time, enhancement rate and curve slope of the nodules were measured. The 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s were described, and the differences of the parameters between PCa and BPH were compared. Th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bject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anisotropic fraction,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nd peak time of PCa and BPH groups were measure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lope value of curve between two groups (P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enhancement rate between groups. The 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 type of P0.05A was mainly rapid rising and decreasing type. DCE-DTI was mainly platform type. DCE-DTI and ROC diagnosed by both method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 areas under the curve were 0.870.751and 0.9420.8595,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DTI and DCE, the combined diagnosis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nodules in the central region of prostate is more accurate.
【作者单位】: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MR室;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放射科;
【分类号】:R445.2;R737.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宋惠贞;尹喜;张林;;磁共振动态增强及扩散加权成像对前列腺癌灶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年09期
2 可赞;王良;邓明;闵祥德;蔡杰;冯朝燕;李拔森;;MR扩散张量成像定量参数FA和ADC值在前列腺移行带结节良恶性分级中的应用价值[J];磁共振成像;2016年05期
3 陈杰;任永芳;曲源;;磁共振LAVA动态增强半定量分析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年01期
4 王倩;房俊芳;王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诊断前列腺癌的理论基础[J];磁共振成像;2015年01期
5 王锡臻;牛庆亮;沈蓁;刘金刚;李海庆;王滨;;良性前列腺增生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的初步研究[J];磁共振成像;201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雪梅,肖江喜,谢晟,王霄英,蒋学祥;正常儿童脑组织成分变化——扩散张量成像的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3年10期
2 张海龙,韩鸿宾,高东红;扩散张量成像的算法实践与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4年07期
3 邹立秋,张芳,屈辉,李大胜,张媛,谢敬霞;不同数量梯度磁场方向对正常脑白质纤维束扩散张量成像的比较定量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5年10期
4 倪红艳;祁吉;KAVCIC Voyko;钟建辉;王明时;;扩散张量成像图像数据采集技术的参数优化[J];天津大学学报;2007年09期
5 J.F.Deux;P.Malzy;N.Paragios;G.Bassez;A.Luciani;P.Zerbib;段小慧;;扩散张量成像评价腓肠肌收缩运动[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08年06期
6 武艳君;唐光才;韩福刚;;扩散张量成像的原理及其在颅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J];医学综述;2008年04期
7 王岩;马林;李德军;郭行高;;正常人颈髓扩散张量成像的定量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9年08期
8 吴占雄;朱善安;贺斌;;扩散张量成像中脑胼胝体结构图像的分割算法[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1年01期
9 王微微;刘爱连;;扩散张量成像在腹部的应用[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1年03期
10 宋春瑶;王晓明;;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对脊髓型颈椎病的初步研究[J];磁共振成像;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岩;马林;;健康人颈髓扩散张量成像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2 李春媚;陈敏;李飒英;张宏;王文超;赵伟峰;张晨;周诚;;正常前列腺3T扩散张量成像[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齐志刚;王志群;李坤成;;DTI在健康老年、aMCI、AD患者中的改变[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袁建华;丁忠祥;王欣欣;;豆状核发育异常的扩散张量成像研究[A];2008年浙江省放射学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金科;陈桦;谭利华;;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儿童脑室周白质损伤所致脑瘫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任津瑶;倪红艳;;扩散张量成像检测阿尔茨海默病[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王晓明;;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评价小儿脑病的初步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6年
8 邱明国;王健;谢兵;巫北海;;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颅脑疾病的初步应用[A];2005年中国神经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史瑞华;;扩散张量成像在脑环形强化病变诊断中的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10 魏易琼;潘小平;李泽;卢祖能;苏常春;;应用核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评价肌萎缩侧索硬化的影像特征[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超;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2 宗会迁;颈髓压迫性损伤的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实验和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3 朱向玉;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评价脊髓损伤的基础学及临床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田欣;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对腰椎退行性改变及神经根病变的定量分析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5 倪红艳;正常老年人和阿尔茨海默病人脑白质改变的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6 宛四海;视觉通路的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及其临床应用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7年
7 吴占雄;基于DTI的脑组织分割与各向异性电导率计算模型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8 侯进;扩散张量成像在骨性关节炎评估中的作用[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9 张雪峰;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评价缺血性脑梗死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应用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
10 花劏劏;正常成人脑结构年龄相关性变化与脑白质疏松的3.0T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岂溱;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脑白质损害的评价[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白峥嵘;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肌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D];宁夏医科大学;2015年
3 马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及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在脊髓内外病变中的应用价值[D];宁夏医科大学;2015年
4 杨雪丽;3.0TMR-DTI在成人正常颈髓及CSM中的价值探讨[D];长江大学;2015年
5 郜璐璐;MR扩散张量成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6 聂泰明;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颅内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D];滨州医学院;2014年
7 喻思思;3.0T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评估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价值研究[D];南昌大学医学院;2015年
8 胡子翔;扩散张量成像在视神经纤维示踪法中的应用[D];东北大学;2014年
9 巩涛;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前列腺癌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滨州医学院;2014年
10 胡延文;基于DTI的脑白质电导率计算与脑刺激的数值模拟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9821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1982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