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基于浊毒学说应用化浊解毒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期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及

发布时间:2016-12-01 06:55

  本文关键词:基于浊毒学说应用化浊解毒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期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机制探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河北医科大学》 2014年

基于浊毒学说应用化浊解毒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期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机制探讨

孟宪鑫  

【摘要】:浊毒学说是近年来提出的一个重要学说,其源于临床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发展。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期病变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但逆转萎缩、肠化尚待进一步研究证实。于是我们在治疗时有意识运用化浊解毒药物,总结确立了“浊毒”学说,并指导临床辨证论治用药。然而各类文献记载中对浊毒的散在描述,缺乏系统的总结,为了提高对该学说的认识,在第一部分将浊毒的定义、浊毒的发展历程、浊毒的病因病机、浊毒的致病特点、浊毒证的临床表现、浊毒证治则、浊毒证的常用方剂、浊毒证常用中药进行系统论述。在第二部分回顾性分析以化浊解毒方为主治疗的23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期病变的患者的病历,总结其临床疗效及浊毒证的主要症状及舌脉;确定化浊解毒为主的治疗大法,并根据个体差异辨症(证)治疗的临床辨证方法。在第三部分观察化浊解毒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浊毒内蕴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观测患者胃蛋白酶原、血流变的改变,以期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期病变浊毒内蕴提供物质基础并探讨其机制。在第四部分观察化浊解毒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浊毒内蕴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观测患者胃液成分的改变及对胃泌素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机制。第一部分浊毒学说的形成及理论体系 目的:以历史文献记载及临床经验为依据探讨浊毒学说渊源及理法方药,进而提出新的学术观点及理论体系。 方法:梳理历代医家中对浊毒的记载,以探讨其源流,如实采集和原始保存名老中医药专家的诊疗经验,建立名老中医药专家独特诊疗信息数据库,形成浊毒学说的理法方药。 结果:梳理出浊毒的源流,探讨了浊毒的浊毒的历史沿革、病因病机致病特点、临床症候、治则治法、常用方剂、常用中药,从临床论证了浊毒学说的实用性。 结论:浊毒学说具有完善的理法方药体系,可用于指导临床实践。 第二部分23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癌前期病变患者应用化浊解毒方治疗2年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期病变患者浊毒证的主要表现、舌脉,并以化浊解毒为主,结合个体差异,辨(症)证治疗的辨证方法。 方法:对238例经胃镜及病理诊断为CAG伴癌前期病变的门诊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癌前病变发生逆转的36例患者其治疗前后胃镜及病理进行比较。 结果: 1研究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女性偏多,年龄以中老年为多,具有肿瘤家族史者比例偏低。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期病变患者,舌质暗、苔腻、脉弦细滑为浊毒证最常见舌脉,这也符合临床经验,十大症状在浊毒内蕴的基础上存在其个体差异,可根据十症(证)辨证治疗。 2在23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临床总有效率为79.0%,胃镜改变总有效率为77.7%,病理改变总有效率为74.4%。 3内镜下类型变化 癌前病变逆转的36例患者,随访前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12例,皱壁变平甚至消失,黏膜血管显露3例,黏膜呈颗粒或结节状17例,糜烂17例。 癌前病变逆转的36例患者,随访后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10例,皱壁变平甚至消失,黏膜血管显露5例,黏膜呈颗粒或结节状10例,糜烂12例。 4病理改变 癌前病变逆转的36例患者,随访前中度异增6例、轻度异增8例、重度肠化7例、中度肠化5例、轻度肠化11例、灶性肠化5例。 癌前病变逆转的36例患者,随访后中度异增0例、轻度异增1例、重度肠化0例、中度肠化0例、轻度肠化10例、灶性肠化1例。 5癌变的转归情况:癌前期病变经过化浊解毒治疗没有发生腺癌的病例。 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期病变,病理均具有肠上皮化生和(或)不典型增生(上皮内瘤变)的改变。病理微观辨证及舌暗苔腻,脉弦细滑可以作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期病变浊毒证诊断依据,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期病变患者中并根据个体差异,可以出现十大主要症状,以化浊解毒治疗为大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期病变患者进行治疗,根据主要症状,辨(症)证治疗,既突出化浊解毒的特色,又不失辨证论治的原则。 第三部分化浊解毒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期病变115例临床观察及对PG、血流变的影响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浊毒内蕴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PG、血流变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机制。 方法: 治疗组:给予化浊解毒方(处方:白花蛇舌草15g、半枝莲15g、茵陈15g、黄连15g、藿香15g、全蝎9g、蜈蚣4g等),每日1剂。分早晚2次空腹服。 对照组:给予胃复春片,每次4片,每天3次,饭前30min服用。 两组在治疗时停用其他治疗慢性胃炎的药物。两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结果: 1两组临床综合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2%,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两组内镜、病理疗效比较 内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为56.4%,治疗组疗效明显为优(p0.05)。病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65.5%,治疗组疗效明显为优(p0.05)。 3胃蛋白酶原表达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胃蛋白酶原治疗后胃蛋白酶原Ⅰ升高、胃蛋白酶原Ⅱ降低。治疗组治疗前胃蛋白酶原Ⅰ108.32±17.27mPa s,治疗后143.17±17.81mPa s;胃蛋白酶原Ⅱ治疗前10.74±1.88mPa s,治疗后7.48±1.69mPa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胃蛋白酶原Ⅰ104.92±15.17mPa s,治疗后胃蛋白酶原Ⅰ123.66±16.91mPa s;对照组治疗前胃蛋白酶原Ⅱ10.93±1.78mPa s,治疗后8.42±1.62mPa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治疗组胃蛋白酶原Ⅰ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胃蛋白酶原Ⅱ降低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全血粘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全血粘度高切值5.95±0.89mPa s,治疗后3.74±0.37mPa s,治疗组治疗前全血粘度低切值5.95±0.89mPa s,治疗后15.35±1.11mPa s;对照组治疗前全血粘度高切值5.66±0.72mPa s,治疗后全血粘度高切值4.08±0.36mPa s,对照组治疗前全血粘度低切值20.29±1.87mPa s,治疗后16.02±1.38mPa s。治疗后治疗组全血粘度高切值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血粘度低切值改变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化浊解毒方能减轻患者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缓解黏膜白相、颗粒增生等胃镜征象,提高患者癌前期病变病理的治愈率。 2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不典型增生(上皮内瘤变)时,因其分泌PGⅡ,可导致血清中PGⅡ上升,对胃黏膜产生破坏,血粘稠度常增高、血流缓慢不利于萎缩的黏膜的修复。 3化浊解毒方可能通过降低胃蛋白酶Ⅱ的表达及降低血粘稠度,改变胃黏膜环境状态,进而阻止癌前期病变的进一步发展,甚至逆转。第四部分化浊解毒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患者胃液成分及 GAS的影响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浊毒内蕴证患者的胃液成分及GAS的影响。 方法: 治疗组:给予化浊解毒方(处方:白花蛇舌草15g、半枝莲15g、茵陈15g、黄连15g、藿香15g、全蝎9g、蜈蚣4g等),每日1剂。分早晚2次空腹服。 对照组:给予胃复春片,每次4片,每天3次,饭前30min服用。 两组在治疗时停用其他治疗慢性胃炎的药物。两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结果: 1两组临床综合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1%,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2两组内镜及病理疗效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内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7%,对照组为75.9%,治疗组疗效明显为优(p 0.05)。病理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5.0%,对照组为62.1%,治疗组疗效明显为优(p0.05)。 3两组胃液成分比较 对两组患者胃液中游离酸、总酸、乳酸及亚硝酸盐进行治疗前后的比较。治疗前,两组胃液中游离酸、总酸、乳酸及亚硝酸盐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胃液中游离酸及总酸含量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增加更为明显(p0.05);乳酸和亚硝酸盐含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乳酸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两组患者胃泌素水平治疗前后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胃泌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胃泌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 结论:1化浊解毒方能减轻患者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缓解黏膜白相、颗粒增生等胃镜征象,提高患者癌前期病变病理的治愈率。 2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期病变患者总酸及游离酸含量降低,亚硝酸盐及乳酸升高,亚硝酸盐为常见的致癌物质,可能促进癌前期病变的进一步发展。胃泌素反应性升高,可能促进肠化或不典型增生(上皮内瘤变)的黏膜细胞的分裂增殖。 3化浊解毒方可能通过降低胃泌素表达,改善患者胃液成分,增加总酸及游离酸含量,降低乳酸及亚硝酸盐含量,促进胃黏膜的修复,阻止胃癌前病变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259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孟军,肖志坚,张荣军,蔡刚明;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与胃泌素联合检测对胃癌诊断的临床意义[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04年03期

2 吴深涛;闫冬雪;;从浊毒论糖尿病血脂异常之防治[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年08期

3 曹东义;李佃贵;裴林;刘启泉;王彦刚;王丽;高绍芳;;中医浊毒证的两个基本观点[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0年02期

4 习志辉;;自拟生津益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70例[J];光明中医;2010年01期

5 季长春;郭蕾;董振华;南征;董大华;;浊病病机探析[J];光明中医;2011年01期

6 季长春;郭万良;董成功;崔立俊;郭俊杰;;急性冠脉综合征探讨[J];光明中医;2011年05期

7 邢登洲;;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0例临床观察[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8 柴可夫,柴可群;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液流变学与中医辨证关系[J];甘肃中医;1995年05期

9 陈国忠;黄贵华;李桂贤;卢杰夫;文亦磊;肖健;刘熙荣;李敏;黎波;;益气活血养阴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10 钟国新;李素荷;陈璐;张旋;樊永磊;黄志毅;;穴位埋线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大鼠IKKβ、IκB、NF-κB表达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付才;中医药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研究进展[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1年01期

2 蔡建伟;血管性痴呆中医药研究概览[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年06期

3 邵光新;王东;王亿平;;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证候学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年01期

4 柯贤峰;王道坤;;从虚痰瘀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探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10期

5 何望生;杨文明;李娟;李庆利;;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中医药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11期

6 赵霞,潘华峰,刘静;慢性萎缩性胃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7 高荐;;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治体会[J];北方药学;2012年05期

8 陈超,商滨,鞠建伟;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证候研究近况[J];北京中医;2005年02期

9 邓博;贾立群;姚暄;;中医药治疗胃癌癌前病变研究进展[J];北京中医药;2012年02期

10 王彦刚;李佃贵;;基于浊毒学说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允岭;高芳;陈志刚;郭蓉娟;侯小兵;金香兰;陈宝鑫;何婷婷;;脑白质疏松轻度认知障碍中医综合干预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2 林穗芳;余绍源;;余氏调补活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综合疗效评价[A];中国中西医结合第十九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暨国家级中西医结合消化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3 陶兴;孙伟;;浊毒理论在慢性肾衰竭中的应用及治疗策略[A];第10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4 王常松;;从虚郁毒瘀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探析[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李军祥;王建芳;;从“浊毒伤络”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则治法[A];全国中西医结合发展战略研讨会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会论文汇编[C];2011年

6 胡幼平;卢松;杨运宽;;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取穴规律探究[A];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第三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全国针灸临床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7 黄琳娜;安军明;苏同生;王璞;董岚;张若平;任玉娟;任媛媛;;头针治疗血管性痴呆(肝肾亏虚兼痰瘀阻络证)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A];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第十七届全国针灸临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张允岭;高芳;陈志刚;郭蓉娟;侯小兵;金香兰;陈宝鑫;何婷婷;;脑白质疏松轻度认知障碍中医综合干预研究[A];中医药中青年科技创新与成果展示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唐旭东;卞立群;王萍;;中医药防治胃肠疾病新进展[A];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全国中医内科临床科学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10 方芳;丁成华;程绍民;石强;郑绍勇;张敬文;冯磊;王玉臣;陈雪姣;;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病机与证侯、症状分布规律研究[A];全国第十一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秀云;健脾固胰饮对2型糖尿病大鼠炎症因子和肝组织TNF-α、IL-6 mRNA表达的影响[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郭敏;化浊解毒中药血清及补骨脂素对肝星状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3 韦云;从络病理论论治轻度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及其对胆碱能系统的影响[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1年

4 相宏杰;芪莲舒痞方影响Syk、Survivin、p53表达的实验研究及其治疗CAG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申载薰;芪莲舒痞颗粒影响端粒酶活性、端粒长度、DNA含量及NF-κB表达的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吴秀芹;清毒活血化痰法对脑血管内皮细胞拟痴呆模型的作用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史成和;高忠英教授学术思想与经验总结及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对慢性胃炎用药规律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魏玥;益气化瘀解毒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大鼠干预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9 孙亚男;中风病“毒损脑络”临床症状与实验室指标的关联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10 王戈;益肾调气法对脑血管病后精神症状组群神经可塑性的干预作用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颖;欣胃颗粒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秦义东;复胃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D];泰山医学院;2010年

3 程超超;扶正化瘀解毒方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评价[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修暖暖;和肾络对5/6肾切除大鼠肾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影响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安朋朋;脑卒中急性期胃肠功能障碍中医证候分析及与胃电图、胃肠激素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李涛;26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中医证侯临床调查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付崇;前泌通片对气滞血瘀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IL-8、TNF-a的影响[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兰量园;三金片对大鼠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9 张岗;参龙健脑胶囊对慢性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10 唐顺龙;犬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模型的建立及电针治疗效果[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美丽,赵香兰;日本佩兰生物总碱抗癌活性的研究[J];癌症;1993年03期

2 郁仁存,唐武军;平衡学说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应用[J];癌症进展;2004年06期

3 洪行球,沃兴德,何一中,李万里,高承贤,金明敏;半夏降血脂作用研究[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4 皮持衡,谢胜;慢性肾功能衰竭血瘀病机探析[J];北京中医;1997年05期

5 赵强,代二庆,袁红霞;自拟善胃方对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p16、p21的影响[J];北京中医;2005年01期

6 邱志楠,潘俊辉,梁淑仪;健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96例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1998年01期

7 华燕;建中化瘀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2例[J];北京中医;1998年01期

8 吕乐远,李建新,李恩复;凉润通降法治疗萎缩性胃炎538例临床总结[J];中国医药学报;1989年03期

9 刘涛;倪克中;张霞;;胃康冲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实验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年05期

10 魏玮;史海霞;来要良;;中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癌前病变的研究概况[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鲍友邻;自拟健脾益胃汤治疗脾虚胃痛(慢性萎缩性胃炎)42例临床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1982年02期

2 潘启超,冼励坚,谢冰芬,潘伟光,何复英;维酶素临床前药理实验研究[J];广东医学;1986年03期

3 鲍广海,王庆学,杨世臣;平胃宁蜜丸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药杂志;1988年08期

4 孟静岩;高金亮;;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研究近况[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1988年02期

5 ;文摘[J];实用中医药杂志;1992年04期

6 徐雅红;琴岱;姚金福;;养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1993年05期

7 顾同进;;慢性胃炎与胃癌[J];家庭医药;2002年09期

8 江海涛,刘华一,马应峰;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研究近况[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9 范一宏,乔樵,吕宾;清热和胃方治疗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5年02期

10 许宏吉;陈满咚;;增生平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5例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05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伊春锦;;健脾活血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三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张金丽;李佃贵;王彦刚;王春浩;何华;;慢性萎缩性胃炎6种证型胃镜表现的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三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3 王辉;;从虚从瘀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一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暨2009年脾胃病诊疗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4 刘友章;欧志穗;;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进展[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五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5 胡婠婧;路广晁;;益气活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三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6 杜艳茹;李佃贵;王春浩;刘雪婷;何华;娄莹莹;;化浊解毒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患者119例临床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三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7 张清明;;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2例[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三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8 王绍坡;;刮痧疗法治疗浊毒证之慢性萎缩性胃炎[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三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9 唐旭东;王萍;李振华;;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三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10 李佃贵;史淑红;孟宪鑫;李刚;顾洁;;慢性萎缩性胃炎从瘀论治体会[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病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延龄;[N];中国医药报;2003年

2 张会;[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8年

3 宿健桃;[N];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

4 王振岭;[N];健康报;2006年

5 王振岭 周文平 范俊利;[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6 大兵;[N];中国石油报;2002年

7 刘建英(主治医师);[N];上海中医药报;2005年

8 王振岭;[N];中国医药报;2006年

9 陈波 罗文纪 王福仁;[N];农村医药报(汉);2005年

10 和玉明;[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玉霞;慢性萎缩性胃炎近10年中医文献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2 阮灯甲;胃炎Ⅰ号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血清胃泌素和血浆胃动素的调控作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张伦;萎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陈国忠;周德丽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学术经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梅惠文;单兆伟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6 张金丽;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辨为浊毒内蕴证的探讨及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7 李俊青;参七消痞颗粒对MNNG负荷多因素致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探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8 郭琳;慢性萎缩性胃炎证治规律的探讨[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9 孟宪鑫;基于浊毒学说应用化浊解毒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期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机制探讨[D];河北医科大学;2014年

10 魏玥;益气化瘀解毒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大鼠干预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成胜;胃萎康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4年

2 栾仲秋;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概述[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2年

3 高玮;三参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4 曹鹏飞;英连金化浊解毒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5 赵爱香;丁香胃灵合剂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指标VEGF、TNF-a含量影响的实验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6 陈楠;丁香胃灵合剂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前列腺素E2含量及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7 李小梅;丁香胃灵合剂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Bcl-2、IL-2含量的影响[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8 张莹;丁香胃灵合剂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VEGF和MDA含量的影响[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9 邢晓静;正常人、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患者血清骨桥蛋白的检测及意义[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10 苏靖;健脾和胃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及其对P53、GST-π表达的相关性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浊毒学说应用化浊解毒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期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机制探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01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2001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2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