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酪氨酸联合万古霉素对体外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生物膜的消除作用研究
本文选题: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 细菌生物膜 ; 参考:《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年22期
【摘要】:目的观察D-酪氨酸(D-tyrosine)联合万古霉素对体外培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及其生物膜的消除作用,旨在为假体周围感染(PJI)的临床治疗提供可行性依据。方法导片法建立体外MRSA生物膜模型,将实验分为空白组,D-酪氨酸组,万古霉素组,联合组(D-酪氨酸+万古霉素),每组干预1h、6h、12h、24h后分别用结晶紫及荧光染色,分别在高倍镜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下观察不同组MRSA及其生物膜的变化情况。结果除空白组外其他组中细菌密度随时间增加而降低,D-酪氨酸和联合组明显,每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12小时内万古霉素组及联合组中死菌比例会随着时间增加而增加,且联合组与万古霉素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小时后万古霉素组死菌比例无明显变化,联合组死菌比例进一步增加。结论D-酪氨酸对体外培养MRSA生物膜具有分散作用;D-酪氨酸联合万古霉素对生物膜中的MRSA具有更好的消除作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D tyrosine D tyrosine combined with vancomycin on the elimination of 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 and its biofilm in vitro in order to provide a feasible basis for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periprosthetic infection (PJI). Methods the model of MRSA biofilm in vitro was established by guided tablet method. The experiment was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blank group (D tyrosine group), vancomycin group (group C) and combined group (group D tyrosine vancomycin). Each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rystal violet and fluorescence staining after 1 hour intervention for 6 h and 12 h for 24 h. The changes of MRSA and biofilm in different groups were observed under high power microscope and laser confocal microscope (CLSM)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bacterial density in the other groups except the blank group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increase of time, 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percentage of dead bacteria in vancomycin group and combined group increased with time within 12 hours. Compared with vancomycin group,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roportion of dead bacteria between the combined group and vancomycin group after 12 hours, but the proportion of dead bacteria in the combined group was further increased. Conclusion D- tyrosine can disperse MRSA biofilm in vitro. D- tyrosine combined with vancomycin can eliminate MRSA in biofilm.
【作者单位】: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关节外科;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珠海医院骨二科;
【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基金资助项目(2014KP000075)
【分类号】:R446.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锐军;陆春;李纪兵;赖维;;生物膜破坏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4年02期
2 潘红;罗欲承;赵建忠;段秀杰;邵世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生物膜形成能力及其相关基因的检测[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年04期
3 崔向飞;韩亚荣;高利丽;王二敏;;万古霉素治疗血液透析患者中导管相关感染11例的临床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4年05期
4 张小君;陈绩;王选琴;冉贞芳;;可吸收医用生物膜用于腭裂修复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6年06期
5 王万程;;清除血液中毒素的几个问题[J];福建医药杂志;1988年01期
6 陈开森;黄小林;丁露;谷晋;;不同时间段临床分离MRSA生物膜形成能力的探讨[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1年01期
7 方芳;陈冬梅;毕海波;姜虹羽;;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在三种导尿材料上形成的对比[J];中国临床研究;2014年05期
8 刘庆中;韩立中;孙景勇;李彬;倪语星;;高水平莫匹罗星耐药MRSA体外生物膜形成能力及相关基因检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1年04期
9 胡曰健;王倩;马瑞;唐子圣;朱彩莲;何智妍;刘正;黄正蔚;;生物膜定量分析仪对不同细菌早期生物膜形成能力的比较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1年09期
10 李方去;杨锦红;王慧燕;田鹏鹏;刘彩霞;;两种临床标本中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能力的检测与其耐药特征的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俞雪芬;王欣芝;李聪;;二氧化氯对牙科综合治疗椅水路系统生物膜的作用研究[A];全国口腔护理新进展研讨会专题讲座[C];2011年
2 任伟;时富枝;葛燕军;马洁;王军娜;盛小燕;蔡文智;;Scopezime清洗剂不同作用时间对内镜生物膜清除效果的比较[A];2012年河南省儿科优质护理服务规范管理培训班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常文娇;低水平万古霉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及其调控机制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7年
2 戚丽华;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特性及其与生物膜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6年
3 黄强;人防御素-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影响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4年
4 何洪静;表皮葡萄球菌耐药特征及其PIA上游调控子与亚-MIC红霉素影响其生物膜形成的关系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丁丁;万古霉素诱导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及机制研究[D];蚌埠医学院;2015年
2 欧东;创伤后创面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感染的治疗策略[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3 宋丽;石榴皮提取物鞣质对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的影响[D];遵义医学院;2016年
4 易辉;丹参酮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干预作用及机制初探[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6年
5 张伟松;食源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及生物膜形成能力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6 李晓倩;多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形成与氨溴索干预效果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0400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2040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