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运用六西格玛法缩短危重患者从病房到重症监护室的转运时间

发布时间:2018-06-29 07:38

  本文选题:六西格玛法 + 危重患者 ; 参考:《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7年07期


【摘要】:目的探讨缩短危重患者从病房到重症监护室转运时间的护理管理方案。方法 2015年11月至12月,实地调研普通病房转运至重症监护室抢救的30例危重患者,运用六西格玛DMAIC五步法,将转运流程细化为7个主流程及22个子流程,确定转运过程中的质量关键点,识别对患者安全转运产生影响的关键因素。提出改进措施为配置多功能危重患者转运车、设计危重患者转运重症监护室前核查表、增加危重患者转运小组、加强低年资护士培训、运用SBAR标准交接模式等。实施系列控制方案后,2016年5月至6月再次调查30例危重患者的转运资料。结果改进后,在不增加转运人员和确保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危重患者从病房至重症监护室的总转运时间显著缩短(t=15.052,P0.001),抢救成功率从91.67%提高至98.01%。结论运用六西格玛DMAIC方法重建了危重患者从病房到重症监护室的转运流程,能有效缩短转运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nursing management scheme for shortening the transit time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from ward to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Methods from November 2015 to December, 30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ere transported to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in the general ward, and the Six Sigma DMAIC five step method was used to refine the transport process into 7 main stream and 22 sub processes, and to determine the transshipment. The key quality points in the process are key factors to identify the impact of the patient's safe transport. The improvement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allocation of multi-function critical patients' transport vehicles, the design of critical patients' forwarding critical care unit in intensive care unit, the increase of critical patients' trans shipment group, the training of junior nurses and the use of SBAR standard transfer mode. After the scheme, the transfer data of 30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ere investigated again from May 2016 to June. Results improved, the total transit time of critical patients from ward to intensive care unit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ned (t=15.052, P0.001) without increasing transport personnel and ensuring patient safety, and the success rate of rescue was increased from 91.67% to 98.01%. conclusion using Six Sigma D. The MAIC method reconstructs the transfer process of critical patients from wards to intensive care units, which can effectively shorten the transit time and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rescue.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护理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介入中心;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病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外科重症监护室;
【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资助项目(No.2013KYA086)
【分类号】:R47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新颖;张妙冉;杨霞;;SBAR模式转运交接单在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6年15期

2 万林;施素华;孔悦;殷婷婷;程玉红;;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6年08期

3 牛佳;徐建萍;王乐;;国内外危重症病人院内转运指南比较[J];护理研究;2016年11期

4 朱亚丽;徐琴;孙岚;黄蔚萍;;便携式呼吸机在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年01期

5 王斌;刘婷;;急诊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院内转运中的无缝隙交接[J];中华护理杂志;2015年02期

6 王爱卿;刘瑞云;陶左荷;;头脑风暴法在护理质量控制活动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4年15期

7 赵华;耿希华;;无缝隙交接班流程在ICU危重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年07期

8 徐润琳;罗万军;王文娟;许渝;鲍连生;徐巍;;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方法控制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年02期

9 王宁;;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3年02期

10 孙迟;吴洁华;;院内转运风险及其规避措施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2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月霞;戴学英;张迎芳;华亚芳;朱建中;樊丽芳;蒋金英;秦芝莉;李欢;周会;袁建兰;王俊峰;周伟伟;;集束化转运模式在AMI患者心导管介入手术后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年16期

2 惠颖;;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的风险分析及护理管理[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7年08期

3 陈晓娟;赵军华;;基层医院急诊科院内转运的转变与展望[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7年08期

4 宋剑平;冯燕;吕敏芳;徐珏华;张玉萍;;运用六西格玛法缩短危重患者从病房到重症监护室的转运时间[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7年07期

5 晏慧琳;卢小楠;;手术室护理路径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7年07期

6 窦丽;许菊芳;孙晶晶;王艳梅;聂玉琴;;精准化管理在ICU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护理;2017年04期

7 郑元庆;李笑笑;;基于Minitab质量控制的页面架构管理与应用[J];管理观察;2017年20期

8 赵立民;文素芳;容桂荣;张莉莉;韦艳春;韦荣庆;何林炎;富学林;;多学科合作的流程管理在脑科危重患者院间转运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7年07期

9 马建林;袁玉红;徐文正;江旭f ;位建玲;王海;;医院抗菌药物监测与控制系统的实现[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年13期

10 安秀花;;护理干预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年1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满萍;徐新兰;俞小莲;陈智英;俞春兰;;急诊转运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与护理对策[J];中华全科医学;2015年04期

2 王斌;刘婷;;急诊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院内转运中的无缝隙交接[J];中华护理杂志;2015年02期

3 武元丽;李俊;;325例重度颅脑损伤病人院内转运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4年07期

4 成守珍;汪牡丹;陈利芬;何瑾云;李智英;佘喜云;;ICU护理安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华护理杂志;2014年03期

5 李银燕;杨秀华;佘东;;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途中的危险因素及安全防范措施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3年22期

6 李红梅;;头脑风暴法在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中的应用设计[J];全科护理;2013年33期

7 吴国庆;韦梅;夏敏;宋晓娟;孙琳;韩小琴;;护理安全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急症;2013年04期

8 王宁;;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3年02期

9 杨晓玲;;急诊气管插管患者院内转运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年22期

10 孙迟;吴洁华;;院内转运风险及其规避措施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2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云 ,倪霖,周海英;重症监护室护士的素质与病人的健康水平[J];福建医药杂志;2002年03期

2 蔡保芳;现在是选择重症监护工作的好时机[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年01期

3 David Bennett ,Julian Bion ,周宏宇;重症监护治疗学(12) 重症监护的组织构成[J];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2002年01期

4 张丽萍;镇静干预在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年03期

5 李莉;周庆申;;重症监护病房循证输血方针的红细胞需求[J];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2005年02期

6 王秀英;陈怀敏;;谈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安全管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6年31期

7 刘俊英;;浅谈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应具备的心理素质[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2007年07期

8 李爱兰;;基层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排班方法探讨[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2007年10期

9 王建荣;马燕兰;张黎明;皮红英;;建设全军重症监护示范基地的实践与体会[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8年02期

10 高晓红;张三桃;;浅谈重症监护室护士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J];现代临床护理;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陆小艳;;在重症监护病房如何做合格的护理管理者[A];河南省护理管理新理论、新视角高级培训班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2 王欣;李玉燕;;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准入制的实施探讨[A];全国第二届重症监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3 王雅妹;吕美珍;秦军丽;;重症监护室患者发生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原因分析及防控措施[A];2009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4 孟丽芬;董秀静;;重症监护室护士自我防护与感染管理[A];中国医院协会第十三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5 靳雁;;重症监护病房的不安全因素和防范对策[A];全国第四届重症监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6 马忠慧;宿艳琴;;重症监护病房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A];2012年河南省呼吸危重病护理新进展学习班论文集[C];2012年

7 陈俭;方雪玲;方强;蔡洪流;苏群;章云涛;;远程多中心重症监护网络的临床应用[A];2009年浙江省危重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刘洪君;孙雅博;许占英;;重症监护病房高危易感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第6届重症监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9 鞠国玲;;重症监护室护士疲劳状况的调查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10 彭振丽;罗彦丽;申慧蓉;孟炜丽;董桂英;时艳华;;现况调查研究在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A];第二十二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五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刘道安 通讯员 王鹏;泰心医院住院患者可远程探视[N];健康报;2010年

2 张晨;重症监护室里的大年初一[N];新华日报;2007年

3 李梅 刘明久;全省首个老年重症监护病房通过验收[N];云南日报;2008年

4 通讯员 吕晓芹 记者 吴春燕;广东加大投入建设重症监护病房[N];光明日报;2003年

5 赵津邋通讯员 迟连庄 花绍来;14名重症监护护士紧急支援华西医院[N];天津日报;2008年

6 记者 张富英;州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启动[N];柴达木日报;2010年

7 河南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杨锋;重症监护病人防添“心”病[N];大众卫生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张亮;重症监护室亮出新面孔[N];科技日报;2005年

9 通讯员 方序 特约记者 朱海洋 记者叶辉 严红枫;重症监护室的“听风者”[N];光明日报;2014年

10 记者 段菁菁;杭州:坠楼女孩妞妞转出重症监护室[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钟s,

本文编号:20813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20813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b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