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肥胖对肠道微生态、短链脂肪酸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高脂肥胖对肠道微生态、短链脂肪酸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肠道作为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其中定居着大量的微生物群落,参与对物质的消化与吸收,并且其发酵的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在维持肠道健康和正常功能的行驶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肠上皮细胞(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IECs)为肠道的第一道保护屏障,与肠道内环境直接接触。本实验研究了在肥胖情况下肠道中微生物群落及其代谢产物SCFAs的变化情况,并探讨这种变化因素对肠上皮细胞的影响。方法:(1)为研究肥胖情况下,肠道中微生物群落的变化情况,将适龄C57BL/6小鼠分为肥胖组(HFD)与正常组(LFD,6周后,分别取其肠道内容物。通过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对肠道中微生物群落进行检测和鉴定,确定肠道微生态的变化。(2)为建立快速检测粪便中SCFAs的方法,并确定此种检测结果的稳定性。分别取不同种属来源的粪便,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GC-MS)方法分别检测粪便中SCFAs,探究在生理状态下,粪便中SCFAs的存在形式,并确定GC-MS方法的可行性和稳定性。(3)取上述肥胖小鼠及正常对照小鼠结肠内容物,通过GC-MS的方法测定其中SCFAs的含量,探究在肥胖情况下,粪便中SCFAs的变化趋势。(4)为研究在肠道疾病如肠炎情况下,粪便中SCFAs的存在方式,将适龄C57BL/6小鼠分为肠炎组(DSS)和正常组(NC),7天后,分别取其肠道内容物,GC-MS测定粪便中SCFAs含量,确定在肠炎状态下,粪便中SCFAs的变化情况。(5)体外试验中,为研究丁酸对肠上皮细胞的影响,将肠上皮细胞SW48细分为6中处理组,分别为正常组(NC)、LPS处理组(LPS)、丁酸处组(BU)、丁酸-LPS共同处理组(BU+LPS)、TSA处理组(TSA)、TSA-LPS共同处理组(TSA+LPS),观察丁酸、TSA对细胞生长状态的影响,通过CCK-8探究细胞的增殖能力,并通过流式、western blot及定量测定其细胞表面TLR4的表达情况,再以不同浓度丁酸和TSA处理细胞,确定不同浓度下的丁酸及TSA对细胞表面TLR4表达的影响。为确定丁酸对TLR4下游信号通路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上述6种处理组中下游信号通路中各种信号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1)通过Miseq测序技术检测细菌16s r RNA结果发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肥胖小鼠肠道中微生物丰富度及多样性下降并且S24-7及拟杆状菌属数量明显减少,但脱硫弧菌属增多。(2)GC-MS检测正常C57BL/6小鼠结肠内容物及新鲜粪便、SD大鼠粪便及健康成人粪便中SCFAs结果发现,在正常情况下,粪便中SCFAs以乙酸、丙酸、丁酸及戊酸为主,就其含量而言,乙酸含量最多,丁酸、丙酸次之,戊酸含量相对较低,并且在不同的哺乳动物粪便中,各种SCFAs有相似的存在形式。(3)通过GC-MS对肥胖小鼠粪便中SCFAs检测发现,在肥胖情况下,各种SCFAs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丁酸下降较为明显。(4)肥胖为诱发肠炎的一个影响因素,通过GC-MS测定肠炎小鼠粪便中SCF As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肠炎情况下,粪便中SCFAs的变化与在肥胖情况下的变化趋势相似,除乙酸外的丙酸、丁酸及戊酸含量都发生了明显的下降,其中以丁酸含量下降尤为明显。(5)体外实验中,以丁酸及TSA处理肠上皮细胞发现,丁酸及TSA处理后的细胞生长状态较差并且对细胞增殖起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效应。流式、western blot及定量检测细胞表面TLR4发现,丁酸及TSA处理后会上调细胞表面TLR4的表达,而降低处理浓度后这种上调作用依然存在。结论:(1)通过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肠道内微生物群落的检测及鉴定发现,当肥胖发生时,肠道内微生态,与正常情况比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2)GC-MS可快速检测粪便中的SCFAs,并有可能应用于临床等肠道疾病的辅助诊断。(3)在肥胖及肠炎等疾病状态下,粪便中各种SCFAs含量都发生了明显的下降。(4)丁酸可上调细胞表面TLR4的表达,并调节细胞下游信号的转导。
【关键词】: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 SCFAs) 粪便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 GC-MS) Miseq高通量测序 肠道微生态 肠上皮细胞(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 IECs)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89.2;R446.1
【目录】:
- 摘要5-8
- Abstract8-14
- 第一章 绪论14-24
- 1.1 肠道微生态与疾病14-16
- 1.1.1 肠道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14-15
- 1.1.2 肠道微生态与疾病15
- 1.1.3 肠道微生态与肥胖15-16
- 1.2 短链脂肪酸及其作用机制16-19
- 1.2.1 SCFAs的吸收与代谢16-17
- 1.2.2 SCFAs与肠道疾病17
- 1.2.3 SCFAs的作用机制17-19
- 1.3 肠上皮细胞与肠道疾病19
- 1.4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原理及应用19-21
- 1.4.1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原理19-20
- 1.4.2 GC-MS方法的应用20-21
- 1.5 本实验研究目的、实验设计、实验方法及研究意义21-24
- 1.5.1 研究目的21
- 1.5.2 实验设计21-22
- 1.5.3 实验方法22-23
- 1.5.4 研究意义23-24
- 第二章 肠道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24-32
- 2.1 实验动物24
- 2.2 实验材料24
- 2.3 肥胖小鼠模型的建立24
- 2.4 检测方法24-25
- 2.4.1 Miseq测序流程25
- 2.4.2 测序数据分析25
- 2.5 结果25-31
- 2.5.1 肥胖小鼠及正常对照小鼠粪便中微生物序列OTU聚类分析25-26
- 2.5.2 肥胖小鼠及正常对照小鼠粪便中微生物丰度及多样性分析26-29
- 2.5.3 肥胖小鼠及正常对照小鼠肠道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组分分析29-31
- 2.6 讨论31-32
- 第三章 建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粪便中短链脂肪酸的方法32-43
- 3.1 实验动物32
- 3.2 肥胖小鼠模型的建立32
- 3.3 肠炎小鼠模型的建立32-33
- 3.4 实验材料33-34
- 3.4.1 主要实验试剂及材料33-34
- 3.4.2 实验仪器34
- 3.5 实验方法34-36
- 3.5.1 粪便及肠内容物的采集34
- 3.5.2 粪便样本的处理34-35
- 3.5.3 仪器的测定35
- 3.5.4 小鼠肠组织荧光定量PCR35-36
- 3.6 结果36-41
- 3.6.1 GC-MS测定正常生理状态下粪便中的SCFAs36-38
- 3.6.2 GC-MS测定肥胖及疾病情况下肠道粪便中SCFAs38-41
- 3.7 讨论41-43
- 第四章 丁酸对肠上皮细胞表面TLR4表达的影响43-57
- 4.1 研究对象43
- 4.2 实验材料43-45
- 4.2.1 实验试剂43-44
- 4.2.2 实验仪器44-45
- 4.3 实验方法45-48
- 4.3.1 CCK-8 测定细胞增殖实验45
- 4.3.2 荧光定量PCR45-46
- 4.3.3 流式细胞术-第一通道(细胞表面标记)46
- 4.3.4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Western Blot)46-48
- 4.4 结果48-55
- 4.4.1 丁酸对肠上皮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48-50
- 4.4.2 丁酸上调细胞表面TLR4受体的表达50-55
- 4.5 讨论55-57
- 第五章 主要结论和展望57-58
- 5.1 主要结论57
- 5.2 展望57-58
- 参考文献58-65
- 第六章 文献综述 短链脂肪酸生理作用作用的研究65-71
- 参考文献69-71
- 致谢71-7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环龙;梁勇;;肠道微生态变化及临床应用[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1年12期
2 王经邦;洪黎民;;仔鳗肠道微生态的重建与嗜食性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1年01期
3 ;首届广东省肠道微生态学研讨会纪要[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7年02期
4 魏开敏;;肠道微生态,保护人健康[J];祝您健康;2012年11期
5 杨东山,肖钧刚,高翔;婴幼儿肠道微生态平衡失调115例临床分析[J];武警医学;2000年10期
6 江月斐,劳绍贤;胃肠道微生态与中医药研究概况[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3年03期
7 金红芝,李X宝;人肠道微生态系统的研究进展[J];自然杂志;2004年02期
8 毛萌;儿童肠道微生态系统的特点与疾病[J];临床儿科杂志;2005年10期
9 孙建琴;;肠道微生态与健康[J];营养健康新观察;2009年02期
10 江美玲;许岸高;;肠道微生态和老龄化[J];医学综述;2012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虹;付斌;平文祥;;Lb.paracasei HD1.7对小鼠肠道微生态体系的影响[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袁杰力;;肠道微生态研究的概况和进展[A];2012中国消化系疾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2年
3 冯颖;;肠道微生态的维持与改善[A];营养健康新观察(第三十九期):肠道微生态与健康[C];2007年
4 吴爱成;;99例胃肠道感染患者肠道微生态的分析[A];第三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5 刘长宝;崔乃强;;活血清胰汤对肠道微生态作用的实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普通外科临床及基础研究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6 李丹;任爱民;王红;;抗生素相关性肠炎的研究进展[A];第二届全国药物性损害与安全用药学术会议——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与临床安全应用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张万岱;姚永莉;;胃肠道微生态及相关性病征的诊治进展[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五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8 陈烨;;肠道微生态与肠粘膜屏障[A];2012中国消化系疾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2年
9 陈德昌;;广谱抗生素对肠道微生态环境的影响[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大会暨中华呼吸病学会呼吸生理和重症监护学组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万献尧;张久之;;重视重症患者肠道微生态的改变[A];重症医学——2011[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艳娟;平衡肠道微生态让你的美“由内而外”[N];中国食品报;2013年
2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营养科 冯颖;人类对于肠道微生态的认识步入新境界(上)[N];中国食品报;2010年
3 张旭;肠道微生态平衡——健康的基础[N];中国医药报;2005年
4 何艳娟;平衡肠道微生态 警惕抗生素滥用[N];中国食品报;2013年
5 王其玲邋马伟杭 胡玲;保护体内的“植被”[N];健康报;2007年
6 香红星;走进微生物世界让这个“小精灵”为你增效[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6年
7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营养科 冯颖;人类对于肠道微生态的认识步入新境界(下)[N];中国食品报;2010年
8 记者 李禾;如何防止微生态营养失衡?[N];科技日报;2007年
9 周胜华;大学新生谨防“水土不服”[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10 山东龙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双歧杆菌在肠道微生态中的地位[N];中国食品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归崎峰;肠道微生态在肺癌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李冠楠;氟胁迫对不同抗性家蚕肠道微生态环境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5年
3 侯天舒;电针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肠道微生态及宿主代谢的影响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2年
4 彭鑫;《伤寒论》阳明、太阴病证与肠道微生态及人体反应性关系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冉曦;腹盆腔放疗模拟照射小鼠肠道微生态的变化与肠炎发生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2 吴水芸;高脂肥胖对肠道微生态、短链脂肪酸的影响[D];江苏大学;2016年
3 姚玉川;慢性消化疾病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测定及其与肠道微生态失衡的关系[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4 付斌;Lb.paracasei HD1.7对小鼠肠道微生态体系的影响[D];黑龙江大学;2008年
5 郭乐;苹果酵素对小鼠肠道微生态的恢复重建作用[D];大理学院;2015年
6 向芸庆;不同饲料饲养家蚕其肠道微生态优势菌群的类型组成及差异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7 何一伟;艾滋病患者肠道微生态初步研究[D];广州医科大学;2014年
8 韩晓霞;电针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道微生态的保护作用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2年
9 梁锦俊;虚实推拿治疗小儿急性非细菌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杨文翠;谷氨酰胺对急进高原缺氧大鼠肠道微生态影响的实验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高脂肥胖对肠道微生态、短链脂肪酸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37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253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