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通过检测血清中性粒细胞载脂蛋白(human neutrophil lipocalin,HNL)含量,并与目前临床使用的炎性指标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比较,评估血清HNL在判断细菌性感染及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同时,连续监测患者应用抗生素治疗48h和72h后血清HNL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HNL的动力学特点及HNL监测抗生素治疗效果,从而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1月在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感染科和呼吸科确诊为急性细菌性感染的住院患者133例为细菌感染组,急性病毒感染患者60例为病毒感染组,来自我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60例为正常对照组。将细菌感染组分为脓毒血症组(40例)和局部细菌感染组(93例)。在使用抗生素前检测WBC,血清HNL、PCT和CRP水平;局部细菌感染患者在使用抗生素治疗后48h和72h分别再次检测WBC、血清HNL、PCT和CRP浓度,连续观察WBC、血清HNL、PCT和CRP浓度的变化。检测结果利用统计软件SPSS18.0进行分析处理。结果:1.健康对照组、病毒感染组、局部细菌感染组和脓毒血症组血清HNL检测中位数分别为58.42μg/L、90.41μg/L、221.87μg/L和309.94μg/L,病毒感染组、局部细菌感染组和脓毒血症组分别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病毒感染组、局部细菌感染组和脓毒血症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清PCT和血清CRP检测结果中,病毒感染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0.05;局部细菌感染组和脓毒血症组分别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P0.01。病毒感染组、局部细菌感染组和脓毒血症组两两比较,P0.01。WBC检测结果中,病毒感染组和局部细菌感染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0.05;脓毒血症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0.01。病毒感染组、局部细菌感染组和脓毒血症组两两比较,P0.01。2.四种检测方法经统计学分析得出,血清HNL与血清PC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NL优于血清CRP和WB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当诊断cut-off值为142.39μg/L时,HNL的AUC为0.975(95%CI:0.954-0.996);PCT、CRP和WBC的AUC分别为0.947(95%CI:0.910-0.984)、0.849(95%CI:0.785-0.913)、0.760(95%CI:0.679-0.841)。血清HNL诊断急性细菌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分别为94.6%、93.3%和0.879,均高于PCT(90.3%,90%,0.803)、CRP(74.2%,86.7%,0.609)和WBC(78.5%,66.7%,0.452)。四项指标联合检测AUC、灵敏度和特异度最好,分别为0.983、97.8%和98.3%。3.93例局部细菌感染患者在抗生素治疗前后血清HNL、PCT、CRP浓度和WBC的变化:患者血清HNL浓度在抗生素治疗前为221.87(169.77,302.43)μg/L,当抗生素治疗48h和治疗72h后显著降低至162.40(127.08,198.95)μg/L和112.89(79.34,132.96)μg/L。三个不同时间点的检测指标分别两两比较,血清HNL、PCT和CRP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BC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抗生素治疗时间延长,血清HNL检测结果在诊断界值以上患者的比例显著降低,治疗48h后,从使用抗生素前的94.6%(88/93)降至50.5%(47/93),治疗72h后,仅有12.9%(12/93)患者的血清HNL浓度在诊断界值以上。血清PCT和HNL相仿,检测结果在最佳诊断界值以上患者的比例由最初的91.4%(85/93)逐渐降至58.1%(54/93)和20.4%(19/93)。而患者血清CRP水平在入院第二天,治疗48h后才逐渐升高,在治疗72h后仍有68.8%(64/93)的患者检测值维持在诊断界值以上。患者治疗前后WBC检测结果在诊断界值以上的百分比分别为78.5%(73/93)、70%(65/93)和66.7%(62/93)。结论:1.血清HNL可作为急性细菌感染又一新的早期诊断炎性指标,并且可反映急性细菌感染的严重程度。2.血清HNL鉴别急性细菌感染和急性病毒感染的诊断效能优于血清PCT、CRP和WBC。3.血清HNL含量与急性细菌感染病情的一致性较好,连续监测血清HNL含量可评估病情变化情况并指导抗生素合理应用。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44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乐家新;王芳;王成彬;;急性细菌感染时中性粒细胞体积、传导率和光散射参数的变化与临床意义[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年05期
2 杨国军;徐志松;王志英;韩素芳;;非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状态下急性细菌感染相关性血小板减少46例临床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1年27期
3 黄枝优;黄枝宁;;高剂量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细菌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3年01期
4 吴昌归,王汉民,怓新宇,刘颖格,戴艳丽,谭华;甲磺酸加替沙星片和盐酸环丙沙星片随机对照治疗急性细菌感染[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20期
5 徐明霞,邹瑛,郑和国;两种品牌左旋氧氟沙星治疗急性细菌感染的疗效和成本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3年05期
6 唐荣珍;江南;黄仁岗;;甲磺酸帕珠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细菌感染临床研究[J];四川医学;2006年12期
7 桂保松;贾利宁;谭婷;王婷;孙秀珍;崔社怀;靳凤烁;韩雪芳;王养维;;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咀嚼片治疗急性细菌感染的疗效[J];中国新药杂志;2007年05期
8 王佳;符布清;汪小蓉;彭丽晨;;中性粒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一种新的急性细菌感染实用临床指标[J];检验医学;2009年03期
9 徐德斌;张劭夫;公衍文;华树成;石永兵;李英;刘华;;注射用头孢噻利治疗急性细菌感染的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0年03期
10 彭琳;;注射用头孢硫脒治疗急性细菌感染286例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陈敏;吕晓菊;冯萍;周陶友;尹维佳;舒明蓉;;去甲万古霉素治疗急性细菌感染的疗效观察[A];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第十一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2 吴国明;刘百川;孙圣华;陈宝元;崔社怀;钟小宁;解晓珍;于浩;徐颖;杨红辉;关致伟;朱宝玉;张健全;康军;林科雄;徐智;程国华;李苌青;欧阳舒婷;夏正芳;王霆;;克洛己新分散片治疗轻、中度呼吸系统急性细菌感染的随机双盲平行对照多中心的临床试验[A];2013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3年
3 刘琼;管丽芳;刘风英;;氟罗沙星和氧氟沙星治疗急性细菌感染疗效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感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4 卢文波;陈弥芳;奕利娟;;白细胞粘附聚集试验评估急性细菌感染儿童炎症反应程度[A];2004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5 郭希超;杨大干;;白细胞VCS参数在急性细菌感染中的应用研究[A];2007年浙江省医学检验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邱丽君;袁向亮;顾青;赵霞;张鹏;冷秀琴;毕全根;沈立松;;应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VCS参数结合CD64联合应用于急性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金宇亭;中性粒细胞载脂蛋白在急性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6年
,
本文编号:
25718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2571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