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金、银纳米材料在沙眼衣原体核酸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18 20:22
【摘要】:基于金、银两种贵金属纳米粒子的特性,构建了金纳米颗粒银染色和银纳米簇荧光竞争检测沙眼衣原体两种方法,为沙眼衣原体检测提供新的途径。第一章:分析沙眼衣原体TrpB保守基因序列,设计两条特异性的寡核苷酸链,一条进行巯基修饰与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备的金纳米颗粒结合得到信号探针,另一条用生物素标记作为捕获探针。靶序列与两种探针在包被链霉亲和素的酶标板内形成牢固的带有金纳米颗粒的核酸复合物。加入银染色液后金纳米催化银离子还原并聚集在96孔板底部。结果可通过酶标仪读取或直接肉眼观察。检测体系信号强度与靶序列浓度成正比。对杂交时间、杂交温度、银染色时间、探针浓度进行条件优化,提高金纳米银染检测体系的特异性和灵敏性,与其他生殖道病原菌无明显交叉反应。金纳米银染检测体系最低检测核酸浓度为55 pmol/L。49例临床标本检出率为61%,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相比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二章:设计两条DNA银纳米簇链构建银纳米簇探针检测体系,通过硼氢化钠还原法制备两条互补的低荧光银纳米簇探针,两条DNA银纳米簇探针会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形成银纳米簇对使荧光急剧增强。靶序列与银纳米簇发生竞争结合,致使靶序列含量与荧光强度呈反比,结果通过荧光分光光度计进行检测。对银纳米簇的稳定性、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条件进行优化,提高了银纳米簇探针检测体系的特异性和灵敏性,重复性较好,与其他生殖道病原菌无明显交叉反应。银纳米簇探针检测体系最低检测核酸浓度为0.29 nmol/L,46例临床标本检出率为56%,与荧光定量PCR法相比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基于金、银两种贵金属纳米粒子的特性,建立的沙眼衣原体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操作相对简单,成本低廉,是沙眼衣原体的临床病原学诊断的更佳途径。
【图文】:

金纳米颗粒,细胞,培养基,细胞培养


12图 2.1 金纳米颗粒银染检测方法原理图Fig.2.1 Principle diagram of silver dyeing method for gold nanoparticles2.3.2 HeLa 细胞培养在 HeLa 细胞进入对数生长期时对其进行传代培养。倒掉旧培养基后用高压灭菌的 PBS 进行润洗,重复两遍后,加入适量 0.25%胰酶细胞消化液。放入37 °C 温箱消化 1 min 后,用显微镜观察。当细胞胞质收缩,细胞间隙变大,细胞开始变椭圆时,加入 3~4 ml DMEM(10%FBS)培养基使消化终止,同时用吹打管不断吹打瓶壁,吹落贴壁细胞并使细胞成为分散单个状态;以 1:3 比例转入新的细胞培养瓶中,之后补充 DMEM(10%FBS)培养基至每瓶约 3~4 ml 状态。

照片,金纳米颗粒,透射电镜,照片


染核酸杂交法与 qPCR 法进行配对卡方检验,以空白孔 A630光度大于临界值为阳性,低于临界值为阴性,通过 SPASS 处理。纳米颗粒和探针表征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备的金纳米颗粒,通过透射电子显微 电镜水平下可以观察到以柠檬酸钠还原法所制备的金纳米聚集,金纳米颗粒大小基本一致,,大多数金纳米颗粒的粒(图 2.2)。为进一步确定所合成金纳米颗粒粒径,本实验检测后发现所制备的金纳米颗粒平均粒径在 20.79 nm 左右 0.048,说明大多数颗粒粒径均在 20.79 nm 左右,且呈单峰中没有其他颗粒杂质的影响(图 2.3)。
【学位授予单位】:南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518;R44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银娜;梁俊;高志贤;;银纳米簇用于食品包装污染物的检测及其抗菌性能的应用[J];包装工程;2019年21期

2 张浩;李晓双;娄大伟;;银纳米簇的应用进展[J];大众标准化;2019年12期

3 李旭;;银纳米线与银纳米网格材料的制备方法浅析[J];技术与市场;2019年05期

4 许杰;贾旺;李伟;刘皓;李津;程博闻;;银纳米线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18年01期

5 王成;许秋瑾;;银纳米线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J];化学试剂;2018年12期

6 徐丽萍;刘杰;王治华;刘瑞娟;王雅静;宫立基;;四级分叉银纳米线的制备与表征[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1期

7 张圣欢;马晓毅;祝志勇;吴邓家明;孙宝;;银纳米线的制备[J];船电技术;2017年05期

8 王茜;滕靖宝;王权;姜伟;;多元醇法制备银纳米线的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7年07期

9 彭勇宜;徐国钧;代国章;李宏建;;银纳米线的多元醇法制备工艺条件研究[J];材料导报;2015年22期

10 张旭;吴禹;仝旋;许孝芳;吕柳;;银纳米线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导光的研究[J];光学学报;201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玲玲;;表面光滑银纳米线与表面修饰银纳米线偏振特性比较[A];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CNCLS 20)论文摘要集[C];2019年

2 刘爱心;孙磊;陶小军;赵彦保;;绿色合成法制备银纳米树枝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1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姚素薇;迟广俊;张卫国;王宏智;;模板合成银纳米线及其微结构的研究[A];2002年全国电子电镀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邵桂雪;李天保;张华;赵君芙;梁建;许并社;;微波冷凝回流制备银纳米线[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陈东圳;宋忠孝;陈锋;黄剑;赵永席;;各向异性的多点可控生长单晶金银纳米刺用于高灵敏可重现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检测[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三分会:纳米传感新原理新方法[C];2016年

6 汪尔康;;寡聚核苷酸保护的荧光银纳米簇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7 倪鑫;金洲;邱婷;胡茵茵;蒋小春;;基于中草药还原法制备银纳米材料及其抗菌性能研究[A];第二届湖北省化学化工青年科学家论坛摘要集[C];2016年

8 乐士儒;栾野梅;安茂忠;;电沉积银纳米膜的光学性质研究[A];2004年全国电子电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黄加乐;高艺羡;林丽芹;孙道华;周尧;李清彪;;栀子干粉及其水提液还原制备单晶银纳米线[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10 严亚;康诗钊;穆劲;;有机模板剂对银纳米晶形貌的影响[A];中国颗粒学会2006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深圳商报记者 毕国学;多功能银纳米智能黑板成教育“神器”[N];深圳商报;2019年

2 高翔;我国高品质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研究获重大进展[N];中国航空报;2017年

3 赵亚萍;扎个银“筏”载分子[N];科技日报;2003年

4 华凌;美利用银纳米线开发出弹性导体[N];科技日报;2012年

5 特约撰稿 耿随平;银纳米技术让LG显示器健康环保升级[N];通信信息报;2005年

6 深圳商报记者 严PrPr;它让手机可折叠弯曲[N];深圳商报;2018年

7 特约撰稿 朱丽娜;深圳华科创智技术CTO曾西平:5G时代将开启银纳米线的红海[N];21世纪经济报道;2019年

8 王迅;瑞士科学家3D打印金银纳米墙 可制造更高性能触摸屏[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6年

9 记者 李鸿青 李细万;我市“民企”产品跻身世界高端技术领域[N];郴州日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胡刚 实习生 张李源清;在科技创新中腾飞[N];郴州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雪瑶;聚合物辅助构筑新型金属有序微纳结构及其光学传感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2 陈苏杰;银纳米线应用于可穿戴电子的关键工艺与器件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6年

3 王尚;银纳米线导电薄膜制备与电镀修饰及性能[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4 张立文;一维银基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透明导电与催化氧还原性能[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5 梁先文;银纳米线的制备、焊接及其透明电极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2019年

6 杨汉宁;基于金/银纳米板的微纳结构光学特性及器件功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7 李滔滔;基于核酸模板的银纳米簇合成及肿瘤标志物检测研究[D];东南大学;2017年

8 余子涯;透明木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调控[D];上海大学;2018年

9 宋品;基于冰模板法构筑三维有序纳米自组装材料与性能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8年

10 方云生;银纳米线透明导电电极的设计及其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姝环;银纳米簇的制备、表征及其荧光探针的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9年

2 花红梅;金、银纳米尺寸电极的制备、修饰及应用[D];安徽师范大学;2019年

3 王晓艳;双金属金银纳米簇的制备及其在环境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江苏大学;2018年

4 张晟;V型氧化铝模板制备银纳米结构阵列及其拉曼特性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9年

5 程艳超;银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6 贾春燕;基于生物相容的银纳米簇构建荧光“开-关-开”策略检测小分子药物[D];重庆医科大学;2019年

7 肖娜;银纳米簇、碳量子点的制备、性质及其在分析检测中的应用[D];西南大学;2019年

8 王国良;银纳米线/纤维素基复合柔性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2018年

9 姜颖蕤;基于银纳米线的肿瘤标志物CA153光电传感器[D];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10 李佳;无PVP多元醇法制备直径可控银纳米线及其在透明导电薄膜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5891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25891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3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