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通过体外细胞培养观察血液透析对内皮细胞功能的变化及其可能机制

发布时间:2020-04-13 16:50
【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体外培养不同环境下的内皮细胞,观察单次血液透析对内皮细胞功能的变化,研究不同因素与内皮细胞生长的关系及其可能存在的机制。【方法】1.收集2018年6月至2018年11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部随机挑选40例健康体检者和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的77例患者的血清干预内皮细胞,检验其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同时检测两组血清尿素肌酐(creatinie,Cr)、β2-微球蛋白(β2-MGicroglobulin,β2-MG)含量,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含量;2.用不同浓度的肌酐、β2-MG、IL-6、IS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检测其增殖活性和迁移距离;3.用肌酐、β2-MG、IL-6和IS组处理24小时后,使其正常化,继续培养24h和48h后,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性,推测其是否建立尿毒症毒素记忆;4.用MHD患者做单次血液透析(HD)治疗前后的血清干预内皮细胞,检测其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同时检测两组血清的肌酐、β2-微球蛋白和IL-6;5.分析肌酐、β2-MG、IL-6和内皮细胞增殖功能的相关性,并计算出线性回归方程。【结果】1.CKD患者的细胞增殖能力均高于健康组,CKD患者HD前的细胞增殖能力均高于治疗后的细胞增殖能力,差异有显著性(P0.05);2.健康组与MHD患者的肌酐、β2-MG和I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HD患者透析前肌酐和β2-MG水平显著高于透析治疗后水平,IL-6水平透析治疗后水平较透析治疗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随着肌酐和IS浓度的增加,肌酐、β2-MG和IS分别对内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也逐步增加(P0.05),但是IL-6对内皮细胞的增殖有促进作用,其促进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P0.05);4.肌酐、β2-MG和IS抑制内皮细胞的愈合能力,且其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IL-6促进内皮细胞愈合能力,且其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5.与对照组相比,撤去干预条件后,肌酐、β2-MG和IS的增殖抑制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同时IL-6促进增殖率也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减小;6.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细胞OD值与肌酐(r=0.640,P0.01)、β2-MG(r=0.633,P0.01)呈正相关,与IL-6呈负相关(r=-0.540,P0.01),并得出线性回归方程为y=0.000039a+0.002b-0.001c。【结论】肌酐、β2-MG和IS抑制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IL-6促进内皮细胞和迁移;血液透析通过改变尿毒症毒素(肌酐、β2-MG和IL-6)浓度,改变对内皮细胞的影响。
【图文】:

内皮细胞,尿毒症毒素,细胞迁移,内皮


图 1.1 不同时间两组内皮细胞的吸光度值(450nm)Fig1.1 The optical densitometry of two groups in HUVEC at different times3 细胞迁移能力的检测为了研究尿毒症毒素对迁移的影响,我们将 HUVEC 与健康的血清一起孵育,,发现 MHD 患者培养的内皮细胞迁移距(P<0.05)。其结果表明:暴露于 MHD 患者血清中的内皮损暴露于健康组血清的细胞。

迁移距离,尿毒症毒素


不同时间两组内皮细胞的吸光度值(450nm)he optical densitometry of two groups in HUVEC at different times迁移能力的检测究尿毒症毒素对迁移的影响,我们将 HUVEC 与健康组和 一起孵育,发现 MHD 患者培养的内皮细胞迁移距离低于5)。其结果表明:暴露于 MHD 患者血清中的内皮损伤修复健康组血清的细胞。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69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磊,吴延庆;内皮细胞功能不全与冠心病[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2 卢广泉;早期糖尿病性肾病内皮细胞功能紊乱的特征[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1989年03期

3 冯正平,张忠辉,张平,冯华芳,孟平,王富华;培哚普利对糖尿病肾病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98年05期

4 于占彩;李振光;;动脉粥样硬化与内皮细胞功能障碍[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1998年04期

5 龙惠东;叶慧玲;曾昭华;;胰岛素抵抗对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与高血压关系[J];广州医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郑洁;黄雯;翟艳苓;;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皮细胞功能变化的临床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9年01期

7 张翔圣;张鑫;;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2年09期

8 赵慧娟,龙明智;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年06期

9 苏健,陈朝红;内皮细胞功能障碍[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5年03期

10 初丽敏;魏树林;王晓静;黄芩;曹利;;曲美他嗪联合前列地尔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管绯;;心肌缺血再灌时内皮细胞功能改变及蝙幅酚性碱对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A];2000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2 万沁;童南伟;吴惠;;肾上腺髓质素对内皮细胞功能影响及机制的体外研究[A];全国首届代谢综合征的基础与临床专题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黄巧冰;;内皮细胞功能与微循环(英文)[A];中国微循环学会2011年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温佐强;魏昕;方才;;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和内皮细胞功能紊乱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A];2008年第七次华东六省一市麻醉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麻醉学术年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8年

5 于长安;杨鹏;李耿;温见燕;廖福龙;;运动与姜黄素对大鼠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A];2008年全国生物流变学与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王腾科;陈真;朱毅;;Caveolae相关蛋白的调控与内皮激活[A];第十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毕轶;高海青;刘相菊;沈琳;由倍安;伊永亮;李曼;;通心络对动脉粥样硬化兔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影响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8 许琼;高鑫;;川芎嗪改善大鼠内皮细胞功能及抗氧化活性机制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9 周懿君;倪兆慧;车霞静;袁江姿;周文彦;邵兴华;戚超君;钱家麒;;羟苯磺酸钙对高糖导致的内皮细胞功能紊乱的影响[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8年

10 杨瑞平;甘晓健;;老年糖尿病人胰岛素抵抗对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A];全国首届代谢综合征的基础与临床专题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姜雅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及药物干预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陈基快;ADAR1缺失损伤内皮细胞功能及其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5年

3 张庆燕;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临床特点及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范春艳;多普勒超声检测亚临床型动脉粥样硬化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关系[D];哈尔滨医科大学;2012年

5 金立达;FTY720预先给药对呼吸相关性肺损伤大鼠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7年

6 刘磊;增强型体外反搏对血流脉动性和阻力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D];第一军医大学;2001年

7 杨立刚;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比值对内皮细胞功能及氧化应激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东南大学;2017年

8 许琼;川芎嗪改善高葡萄糖诱导的内皮细胞功能损伤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熙惠;通过体外细胞培养观察血液透析对内皮细胞功能的变化及其可能机制[D];广西医科大学;2019年

2 张瑞清;基于介导血管扩张的内皮功能仪的设计[D];吉林大学;2017年

3 董霄;通心络对冠心病患者内皮细胞功能的研究[D];大理学院;2012年

4 李晴宇;内皮细胞功能诊断仪的硬件平台设计与设备驱动程序设计[D];吉林大学;2012年

5 彭丽萍;妊娠相关血清蛋白-A对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及氟伐他汀的干预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6 马蕾;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内皮细胞功能和血压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4年

7 朱航榉;不同油脂对氧化应激、内皮细胞功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D];东南大学;2017年

8 陈慧芬;氧化应激环境下miR-155通过自噬调控内皮细胞功能的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7年

9 周静文;先心病肺动脉高压患者血IL-17和内皮细胞功能的变化及其意义[D];广西医科大学;2008年

10 孙文超;敲低SRC-1对离体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6262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26262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6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