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淋巴结阳性宫颈癌患者限定骨盆剂量调强放疗的剂量学及急性毒性反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7 11:23
【摘要】:宫颈癌是我国女性生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宫颈癌患者早期即可出现淋巴结转移。同期放化疗在淋巴结阳性的宫颈癌综合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骨髓对放射线敏感,3-4级血液学毒性即可导致放疗中断或终止,影响治疗效果,降低患者放疗受益。人体超过50%的骨髓集中于腰椎下段、髋、腰骶骨和近端股骨,宫颈癌患者放疗时大量骨盆骨髓暴露在射野内,加之化疗对骨髓造血的抑制作用,同期放化疗治疗在未行骨髓保护时急性血液毒性明显增加。目前已有研究表明患者受到低剂量照射的骨髓体积(V10、V20)与急性骨髓抑制发生呈相关性,如果骨髓接受剂量为30~50Gy,则需较长时间恢复,有时骨髓损伤是不可逆的。且高剂量照射骨髓体积(V40)与迟发性骨髓抑制有关。宫颈癌盆腹淋巴结转移患者比无淋巴结转移患者靶区范围更大、剂量更高,这类患者骨髓更易受到大范围及高剂量照射,加上同步铂类化疗,可在短时间内产生急性骨髓抑制,从而影响患者的疗效。本研究通过对比淋巴结阳性宫颈癌患者采用保护骨髓及未保护骨髓两种不同调强放疗时患者的剂量学、急性毒性反应及近期疗效差异,探讨淋巴结阳性宫颈癌调强放疗时进行骨盆剂量限制的可行性及最佳限制方案。【目的】1.比较盆腹淋巴结阳性宫颈癌患者保护骨髓的调强放射治疗(pelvic bone marrow-sparing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BMS-IMRT)和未保护骨髓的调强放射治疗(routine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两种不同放疗方法的靶体积覆盖率及危及器官受照剂量和体积的差异,分析两种方案骨盆骨髓及其他危及器官(organ at risks,OAR)受照体积和剂量关系,进一步分析两组患者的急性血液毒性、急性下消化道反应、急性泌尿系反应及近期疗效差异,为淋巴结阳性宫颈癌患者的调强放疗时限定骨盆骨髓剂量提供临床依据。2.结合相关已发表的文献及数据,探讨淋巴结阳性宫颈癌患者的调强放疗时骨盆骨髓的最佳剂量限定方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6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IIA~IVB期30例盆腹淋巴结阳性宫颈癌初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BMS-IMRT组及IMRT组,两组患者分别为15例。对30例患者进行盆腹CT定位扫描。靶区及危及器官勾画由同一位副主任医师以上根据ICRU相关报道完成:GTV为宫颈原发病灶,GTVnd为阳性淋巴结。CTV包括GTV、GTVnd、宫体、宫旁、部分阴道及淋巴引流区。宫旁又包括侧界骨盆壁或与淋巴结引流区相衔接,前界达膀胱后壁,后界达直肠前壁并根据具体情况包绕直肠,上界达髂总动脉分叉。淋巴引流亚临床区域包括髂内、髂外、髂总、骶前淋巴引流区。pGTVnd为GTVnd外放5mm,PTV为CTV外放1cm。同时勾画危及器官(Organ at Risk,OARs),包括直肠、膀胱、小肠及盆腔骨髓(包括腰骶骨、髂骨、坐骨、耻骨、股骨头等照射野范围内所有骨组织),定义盆腔骨髓时按照骨组织外轮廓。直肠、膀胱剂量限制为V4040%,小肠剂量限制为V4030%,脊髓Dmax46Gy。对BMS-IMRT组骨组织外轮廓(骨髓)剂量限制:V595%,V1090%,V2080%,V3050%。所有射野均使用Elekta Synergy直线加速器实现,采用6MV X线,7野固定野静态调强放疗,入射角度分别为0°、51°、103°、154°、206°、257°、309°。两组计划处方剂量均为45Gy/25次,1.8Gy/次,同时给予pGTVnd 60Gy/25次,2.4Gy/次。两组患者均采用单药顺铂周方案同步化疗,40mg/m2*w~(-1),用5周。采用SPSS 23.0软件对各计划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靶区覆盖率、适形度、不均匀性指数及危及器官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volume historgram,DVH)等剂量学指标差异;治疗过程中,每周检查患者血常规至少1次,并记录患者白细胞、血色素及血小板计数,密切观察患者整个治疗过程中的急性泌尿系、急性下消化道反应,并予以记录。对每位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并根据患者治疗3个月后辅助检查结果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剂量学结果:两组的pGTVnd的CI、HI无明显差异(P=0.207;P=0.440.05)。对于PTV,BMS-IMRT组不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优于IMRT组(P=0.0160.05),而适形度指数(conformity index,CI)劣于IMRT组(P=0.0110.05)。BMS-IMRT组骨盆的V5、V10、V20、V30、V40和V50,分别较IMRT组下降了6.41%、12.19%、16.23%、17.59%、9.48%和3.75%(P0.05)。两组小肠、膀胱和直肠等危及器官受照剂量无明显差异(P0.05)。2.临床学结果:BMS-IMRT组1级及以上骨髓抑制发生率为66.7%(χ~2=4.615,P=0.032)和2级及以上骨髓抑制发生率为40%(χ~2=6.125,P=0.013)明显低于IMRT组的100%及86.7%,两组均无患者发生4级以上血液毒性反应;BMS-IMRT组与IMRT组急性泌尿系统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6.7%和46.7%(χ~2=0.19,P=0.666);BMS-IMRT组与IMRT组急性下消化道系统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0%和53.3%(χ~2=0.24,P=0.624);IMRT组CR12例,PR1例,SD1例,PD0例,有效率为93.3%;BMS-IMRT组CR12例、PR2例、SD1例、PD1例,有效率为93.3%,两组间比较χ~2=0,P=1.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对于盆腔淋巴结阳性宫颈癌患者,BMS-IMRT在保证靶区覆盖率及保护危及器官的同时能显著降低骨盆骨髓受量,在未增加其他正常组织的急性毒性反应的情况下,能显著降低骨髓抑制的发生率;随访结果显示BMS-IMRT与IMRT组有效率相近。2.结合已有文献及本研究数据,建议淋巴结阳性宫颈癌患者的调强放疗时骨盆骨髓的剂量限定可设为V2075%、V3050%。
【图文】:

实验方法,患者,统计软件,实验流程


广州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LAP DORADO 三维坐标激光定位系统广州思安医疗公司网眼低温热塑膜固定美国飞利浦公司 Pinnacle3 (Version 9.10f)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系统Elekta Synergy 直线加速器Nucletron Simulix-Evolution 模拟定位机统计软件:SPSS 统计软件 23.0 版实验流程和方法: 实验流程:

股骨头,骨盆,外轮廓,髋骨


在股骨头上界,淋巴结引流区分离,CTV 应该包括阴道及宫旁组织,以及一个足够的边界(大约 0.5cm)包括膀胱旁或直肠旁脂肪,膀胱和直肠不应包入 CTV。但是 CTV 为了维持中间部分及前后界之间 1.5cm 的距离,可以与这些器官重叠。CTV 应该在阴道残端以下 3cm 和闭孔窝底部以上 1.0cm 两者中更靠下方者处终止。PTVnd:由计划系统生成,定义为 GTVnd 边界在三维方向上均匀外扩 0.5cm。PTV:由计划系统生成,定义为 CTV 边界在三维方向上均匀外扩 1cm。正常组织勾画:参考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织(RTOG)勾画[31]指南勾画危及器官(OAR)直肠:从肛门至直乙交界处,包括直肠壁及直肠容积。膀胱:CT 扫描所见膀胱壁及膀胱容积。小肠:勾画扫描范围内靶区及靶区以上 5 层小肠体积,包括小肠壁及肠容积。骨盆:采用骨盆外轮廓定义骨盆骨髓,包括部分腰椎、骶骨、髋骨、双侧股骨头及股骨头上段,腰椎范围为 PTV 上 1.0cm(如图 2、图 3 所示)。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37.33;R730.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周露;张书旭;袁克虹;王琳婧;彭莹莹;周祥;蒋绍惠;;鼻咽癌自适应放疗中剂量变形与累积[J];广东医学;2015年20期

2 刘艳;佐合拉古丽·木塔力甫;张洁;涂剑楠;金华;;分次内和分次间摆位误差在宫颈自适应放疗中的研究[J];现代肿瘤医学;2015年24期

3 雷怀宇;张书旭;林生趣;余辉;周露;蒋绍惠;周祥;;宫颈癌患者放疗中期二次计划的剂量学优势[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5年05期

4 陈建武;刘萍;陈文娟;柏朋刚;李江山;倪晓雷;陈开强;李奇欣;;宫颈癌IMRT靶区及OAR体积与位置变化研究[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5年04期

5 周晖;卢淮武;彭永排;林仲秋;;《2015年NCCN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解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5年03期

6 陈开强;陈文娟;倪晓雷;李奇欣;柏朋刚;张秀春;游鸿强;黄星武;刘利彬;;基于图谱库的自动轮廓勾画软件在宫颈癌自适应放疗中的应用[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15年02期

7 张兴亮;许俐;王志萍;;宫颈癌相关危险因素致病风险的Meta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年01期

8 孙建衡;;关注子宫颈癌的放疗[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7年11期

9 谢琦,江新青,夏建东,张静,彭国晖,郑力强,梁志伟,叶伟军;磁共振观察宫颈癌放疗后盆部骨髓变化[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05年05期



本文编号:26528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linchuangyixuelunwen/26528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3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